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宰执大宋在线阅读 - 第三三九章 惟有读书高

第三三九章 惟有读书高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真宗皇帝这首用来劝勉大宋学子读书上进,虽然有着鲜明的功利倾向,却在短时间内迅速在民间广为流传,可见其当真是是击中了大宋百姓们的心坎。

    虽然大宋大宋读书人口中,这读圣贤书是一件明理学道、无比崇高的事情,但是确实如,大部分读书人就是冲着真宗皇帝皇帝的所提到的功名利禄去的,大部分读书人其实心中都是有着明显的功利倾向的。

    当然,也有一些是确实抱着证道的心思去研究学问的,但是大部分读书人,其实无非就是把这读圣贤书当做是一块迈向上流社会的敲门砖,无非是追求功名利禄的踏脚石。

    也正是因为真宗皇帝这首说出了这读书人心中所想,才会在甫一作出,便立即受到大宋百姓们的追捧,可见功名利禄是谁都想追求的。

    不过真宗皇帝这中说得这书中自有良田、豪宅、车马和美人,虽然是人人都想要的,但却是流于表面了。

    其实这读书科考,真正图的是社会地位的提升。在大宋这个官本位的年代,无疑官员是位于社会最顶层的那群人。学子们通过读书科考,一旦金榜题名鲤鱼跃过龙门,便以为着可以出仕为官,便真正迈入统治阶层了。而一旦迈入统治阶层,自然这功名利禄自然而然就来了。

    钟浩如今也算是统治阶层了,社会地位自然是位于最上层了。其实这宅子、良田之类的东西,等到他出仕为官之后,他想要拥有其实是很容易的,有许多方式获得的。他不是圣人,若是在自己手中的权力,能在不损害朝廷利益的情况下,他是不介意给自己谋取点福利的。因此,其实钟浩对高得利送给他的这宅子,其实并不是那么的激动。

    但是这毕竟是自己这两个徒弟的一番心意,而且这里面并没有太多的请托、贿赂之类的灰色事情,钟浩自然也就是接受了他们的一番心意。

    虽然不能说是自己这两个徒弟是一点没有冲着自己进士身份,才送自己这大礼的,但是钟浩还是可以感觉到,起码这里面大部分是因为对自己教授他们技艺,让他们的生活得意发生改变,他们感恩才送给自己的。

    ………………………………

    酒过三巡,高得利看着自己儿子虎子,不由的想起让钟浩指导一下虎子学问的事情。

    当下高得利问钟浩道:“师傅,你这次在青州待多久啊?”

    钟浩听了高得利的话,不由的叹气道:“唉,怕是待不了多久啊,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啊。师傅身上还有官家安排的差事儿,再过个几天,我就要去登州了!”

    高得利一听钟浩的话,不由得有些失望。本来他还想求自己师傅指点一下小虎子的学问呢!这大宋的进士可不多啊,能得到一个进士指点学问的机会可不多。

    大宋这个年代,普通寒门子弟出身读书人,可是鲜有能得到进士出身的师长指点的机会的。若是能得到一个进士指点一些诀窍,那对这些读书人来说,当真是受益很大的。

    在大宋一般的塾师,大都就是些读过几年书,但却在科考上没什么进展,连取解试都考不过的读书人。

    一般那些能考过取解试的读书人,都很少有做塾师的!毕竟对他们来说,既然能考过一次取解试,他们就大都有信心再次考过解试。他们得心思都在备战科考上,不到万不得已实在过不下去了,很少又去开私塾去教授学生的。

    在他们看来,哪怕是开馆教徒能让生活稍微好点,但是浪费这么多读书的时间,也是不合算。他们大都是觉得,那怕是现在苦点,但是一朝他们鲤鱼跃过龙门,能够金榜题名,到时就什么都有了,功名利禄都不缺了。

    还有一点,哪怕是这些读书人在科考上很难越过龙门,没什么进展,但是安心读书备考也是有回报的。因为自从真宗皇帝时为了鼓励百姓读书,所以有个规定,这应试举子若是考过五次解试,但省试还不能考中的,那么朝廷就会赐予同进士出身。所以在这些觉得自己能考过解试的读书人看来,自然要努力读书,争取多考几次。只要能考过解试,哪怕省试一直考不过,但只要考过了五次解试,这照样能捞一个同进士出身。

    而且,大宋虽然没有童生、秀才的功名这一说法,而且举人也是一次性的,但是对于考过取解试这些举子,朝廷依旧是有一些优待的,这些考过解试的举子,按月还是从州学或是县学领取一些钱粮的,以便让这些举子能够维持生活,从而安心读书备考。

    是以,对这些自觉能考过解试的读书人,对这读书科考的事情也算是动力满满的。也正因为此,大多数能考过解试读书人都觉得苦点也合算,所以很少有去开馆收徒的。

    这连能考过解试读书人都不愿意开馆教徒,这能靠中进士的自然更是很有会开馆收徒。能考中进士自然是要在宦海浮沉,只有那些官场失意的或是赋闲在家的,偶尔会去教授一下学生的学业。

    为什么诗书传家的进士之家那么容易出进士呢?这其中这进士之家代代相传的的读书心得、应试技巧,那是非常关键的。

    要知道这年头可没有后世那么发达的信息资讯,也没有那么多的考试心得、读书笔记可以从网上下载。

    普通人家能凑齐四书五经的都没几个,更别提什么读书心得、应试技巧了。如果只是埋头苦读,不通科考应试的诀窍,比起那些世家子弟,在参加科考时自是事倍功半。

    因此,普通的寒门子弟的读书人,若是能得到一个进士指点一下学问或是科考的窍门,当真会是大受裨益的。

    正是因为这得到进士指点的机会太难得,高得利听到钟浩只是在青州待很短的一段时间,但思索片刻后,依旧开口恳求道:“徒弟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师傅见谅。师傅你这些时日若是得闲了,能否帮忙指点一下你这徒孙虎子的学问?”

    钟浩听了高得利的话,沉吟片刻,道:“我在青州这些时日,有空是指点一下虎子科考的诀窍倒是没有问题,但是这些诀窍等虎子参加科考之时再传授于他是最好,现在实在是太早了。至于这学问之事儿,三五日的指点却似乎没什么用处啊。我还不如让虎子早日入松林书院学习吧!”

    高得利苦着脸道:“怕是虎子这个年纪、现在的学问水平,考松林书院很有难度啊!”

    钟浩听了,不禁也有些稍微为难。这事儿确实有些麻烦,徐山长虽然对自己还算颇为看重,但是他是出了名的不徇私情,钟浩若是去找他说情的话,怕是他能立马翻脸。

    钟浩觉得只能觉得帮小虎子走走徐峰的门路,到是个办法。钟浩的意思倒不是说让徐峰去帮忙求情,而是让徐峰培训一下小虎子。如今不是松林书院招生的时候,若是想要考松林书院,怕是要徐山长亲自考校。钟浩觉得虽然求徐山长让小虎子直接入松林书院不好办,但让徐山长同意考校一下小虎子应该还是可以办到的。

    所以钟浩才想要徐峰指点培训一下小虎子。徐峰毕竟对自己的父亲徐山长无比了解,而且学问不低,让他想一下徐山长可能会考什么,喜欢什么类型的学生,然后让他指点一下小虎子,让小虎子到时在接受徐山长的考试时,能够投其所好,争取考入松林书院。

    钟浩想及此处,当下对高得利说道:“小虎子入松林书院的事情,我尽量给想一下办法吧!”

    高得利大喜,忙道:“那谢过师傅啦!”说着又对小虎子道:“虎子,还不赶紧谢过师公!”

    虎子听了高得利的话,忙道:“虎子谢过师公!”

    钟浩笑着摆摆手道:“都是自己人,不用客气!”

    ……………………………………

    说完虎子的事情,高得利、高得富不禁又和钟浩互叙起别后之情来。

    这三年来,钟浩一直不在青州,是以关于这“天然居”的生意好坏、分成多少,也从未过问过。至于那些分红,都是高得利看着给,而且那钱也都是给冯氏。

    当然,高得利对钟浩这个在外为官的师傅,自然是要是诚心以待,这账册做得明明白白,从未少过自己师傅那三成的分红。每次给冯氏去送分红的时候,都会让冯氏翻阅账簿。

    在高得利看来,这没有自己师傅,就没有“天然居”的今天,他心中感恩,自然少不了师傅的分红。再说,自己这位师傅可是有官人,这努力结交、多送些分红还来不及了,高得利自然不会傻到克扣那些分红,以致这位有官人师傅生怨。

    今日趁着这个机会,高得利向钟浩认真汇报了一下这几年‘天然居’的生意发展和收入。

    “天然居”这几年的生意还是很不错的,到如今已经又开了三家分店了。这三家分店生意也是经营炒菜为主,生意也着实不错。至于烧酒作坊,为了酿造工艺的保密,依旧是由高得利亲自管理,也只有在这“天然居”总店有作坊。至于分店的酒水,都是有总店统一配给的。

    高得利跟钟浩说完这“天然居”这几年的情况,又喊过小栓子来,让他去把这几年的账簿拿来,让钟浩查看。

    钟浩抬手制止了小栓子去拿这账簿,笑着道他相信高得利,不用看什么账簿。

    这三年的账簿怕是有相当厚的一摞,怕是仔细看的话,一两天也看不完!这酒席上一时半会儿,肯定也不能看出什么门道来,何必枉自让自己徒弟觉得自己不信任他们呢。

    高得利说完了这“天然居”的生意,又给钟浩讲述了青州在这几年的一些重要事情和趣闻。

    钟浩比较感兴趣的是高得利所说的关于范公在青州主政时的事情。

    高得利说道:因为黄河大改道时涌入青州的很多灾民,虽然在自己岳父富弼主持青州时有一部分回返家乡,但是还有很多滞留在青州的。因为百姓人数激增,致使青州当地的粮价飞涨,“岁饥物贵”。按规定,青州的老百姓交赋税,是要往州衙交粮食的,然后州衙将粮食京东转运使所在的博州去。范公了解到博州地区的粮价比青州低很多,他体恤民情,让青州的百姓以款代粮,再派人去博州就地收购粮食上缴转运使司。这既免除了百姓劳顿之苦,又平抑了粮价,还把多余的购粮款退还百姓,百姓感激不尽。

    还有一件时,范公主政青州时有一种“红眼病”在青州流行蔓延的厉害,而且难以治愈,百姓痛苦不堪。范公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到民间到处搜集偏方,把那些有名的大夫请到州衙共同研讨治疗“红眼病”的配方。后来终于利用南阳河的醴泉水调制成能治疗这红眼病的“青州白丸”,范公让州衙出资制作后,免费发放给百姓,终于把“红眼病”治了下去。青州百姓感念范公,就在“醴泉”之上盖上凉亭,在亭中以石碑纪刻范公的事迹。

    在青州这醴泉之上的亭子称作“范公亭”,如今成为人们凭吊范公的去处。钟浩觉得这几天,也一定要去看看这“范公亭”,凭吊一下范公。

    高得利和高得富讲述了一些这几年青州发生的事情后,不禁又问起钟浩这几年的经历来。

    钟浩自然少不了讲述一番自己在西北的窟野河畔主持的静羌寨的一些事情和随西军大军南下平叛的一些经历。

    虎子听到钟浩又讲述这些事情,不禁侧耳倾听,他觉得听自己师公讲述这些亲身经历的战争事情,比听那些说书先生的讲述过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