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国崛起1857在线阅读 - 第四十二节 大计划(2)

第四十二节 大计划(2)

    林福祥的大计划其实朱敬伦早就给他提过了,这也是来他找朱敬伦商谈的原因之一。

    大计划就是诱敌,早在劫持巴夏礼之前,朱敬伦就通过林庄向林福祥提议过,他早就提醒林福祥指望通过巴夏礼让广州的洋人投降不现实。朱敬伦既然能够帮林福祥真的劫持了巴夏礼,那么朱敬伦提出过的诱敌出城伏击的建议,似乎也就很值得考虑了。

    另外,除此之外巴夏礼好像也没有其他价值了,起码林福祥看不到一个不肯投降的贼酋还能有什么价值。

    这个计划很诱人,但是也很危险。

    “你们有多少人?”

    朱敬伦问道。要伏击英法联军,至少是伏击英军,没有强大的实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林大人手下有一千五百人,敢战的精卒也有五百余人。”

    林福祥的水勇是十几年前组建的,第一次大烟战争时期,他授命从香山、顺德等地招募五百七十二人,组成平海营。所谓敢战的精卒,大概就是这些老兵吧。

    可是五百人就打算伏击英军,这太过于异想天开了。

    朱敬伦摇摇头:“钦差黄大人哪里怎么说?”

    城外的乡勇中,林福祥的兵勇是最积极主战的,但是实力最雄厚的,还是三乡绅和地方官主持的团练,这些人都听命于钦差黄宗汉,如果黄宗汉能出面主持大局,伏击英军也就有了可能。

    林庄却摇了摇头:“此事黄大人尚不知情。”

    “什么!”

    朱敬伦不但惊讶,甚至有些愤怒,他理解为林福祥想要贪求功劳,竟然打算凭借自己手里那点兵力蛮干。

    林庄叹道:“如果黄大人知道了,黄大人不会同意的。”

    朱敬伦疑惑:“莫非黄大人收到了圣旨?”

    朱敬伦知道,此时英法联军恐怕已经跟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皇帝如果不打算继续打仗了,很有可能会给广东地方官下命令让他们不要在招惹洋人。

    林庄摇头:“还未有却旨,但已有传言。陛下旨意,若无必胜把握,不可攻城。”

    其实朱敬伦这一点倒是误会满清皇帝了,6月26日清政府和英法联军在天津签订条约,但是7月5日咸丰还给黄宗汉下旨,不是让他不做军事准备,而是让他稳妥形式,如果没有必胜把握不要攻城。

    这主要是咸丰并不是完全相信洋人,就好像皇帝也没打算好好遵守条约一样,一切都是权宜之计,他并不相信洋人会按照条约乖乖让出广州城,只想用一份条约把洋人打发走,让洋人赖在天津皇帝确实有些睡不安稳。

    可是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了广州,这让黄宗汉等一干文官有了心思,攻打广州城,胜了确实是功劳,可如果败了呢,中国的文官向来是宁可不做事也不肯做错事的,能稀里糊涂蒙混过去的事情,他就绝对不愿意大张旗鼓的真枪实干。

    所以黄宗汉这些人就有了一些龟缩之意。可林福祥一向主战,而且他确实需要功劳来加官进爵,黄宗汉已经是两广总督,没有上升的空间了,可他林福祥还只是一个小小的管带,他很渴望通过这次战争染红自己的顶戴。

    手里又有巴夏礼这样的奇货,他就有了冒险的本钱。

    “我家大人说了,洋兵也不可能全军出城,如果来个两三百人我们还是有的打的。”

    林庄解释道。

    朱敬伦点点头,伏击两三百个洋兵,确实有可能打赢,虽然全歼是困难了些,但只要打退了,那也不失为一场三元里一样的胜利,可大可小就看怎么渲染了,如果朝中有人,就能夸耀一番,足以让林福祥再升上一级。

    但朱敬伦还是觉得冒险:“若是能说服黄大人就更好了,即便黄大人不会派兵伏击,只要能派兵逼近广州城,就能牵制洋人,让洋人不敢空城而出,林大人的机会就更大了。”

    林庄道:“若是黄大人知道了,怕是巴酋就得送往黄大人哪里了。”

    “无论如何,黄大人必须得知道巴夏礼已经被我们擒住了!否则林大人日后不好交代。”

    朱敬伦想了想,必须有黄宗汉的参与,否则根本无法调动城外所有的军事力量。

    林庄道:“我家大人并没有打算隐瞒黄大人,只想告知黄大人前,在立新功。若是巴酋交给了黄大人,我家大人怕就无法诱敌了。”

    劫持巴夏礼的事情,连广州城的人都知道,黄宗汉哪里肯定也清清楚楚,只是暂时还不知道是林福祥干的,林福祥也不可能永远瞒住,他只是需要在把巴夏礼这个奇货交出去之前,在最后利用一把而已。

    朱敬伦在未多说什么,他心里已经知道,林福祥这个主战派成不了事。

    不是因为他以小贪大,而是因为擒拿巴夏礼这么重要的事情,他竟然都敢瞒着黄宗汉。

    林福祥的想法很明显,他想占有更多的功劳,甚至独吞这笔功劳,可是这不是他能吞下的,这说明林福祥这个人真的很不会做官,难怪二十年前他是一个小小的水营管带,二十年后他依然是一个小小的水营管带。

    林福祥其实应该在巴夏礼成功被劫持的第一时间,就派人去给黄宗汉报功,而不是把巴夏礼捏在手里,想在立其他功劳,立功只是做官的一部分,真正能够升官发财的,绝大多数都没有什么真正的功绩,而是人情做的好。

    但林福祥想打仗这一点,朱敬伦是赞成的,不打仗怎么把洋人赶出去,听到黄宗汉等一批文官开始观望,朱敬伦已经有些危机感了。

    如果不能尽快的鼓动城外的乡勇攻城,怕是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他们就更没有勇气了,尤其是当英法联军进入北京的时候,鬼知道他们会怎么想。

    但是林福祥显然已经很难帮上大忙了,朱敬伦迫切的需要黄宗汉那一级的配合。

    可是林福祥在伏击洋人之前,显然不可能把巴夏礼交出去,那么黄宗汉哪里就不可能有所行动,朱敬伦觉得他有必要帮一下忙,而且他觉得他似乎能够帮得上忙,他决定请柏贵出面再次说服黄宗汉向广州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