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在线阅读 - 第二十章吴掌柜鸿图见成效永兴和扭亏为盈

第二十章吴掌柜鸿图见成效永兴和扭亏为盈

    小小刘二先生回家已有五天了,可瞿家老二还没有回来,大家都在为瞿家老二担着心,不由自主叨念着:“怎么还不回来呀?”下午三点多钟的时候,外面响起了串铃声,大家不约而同向大门口望去,瞿家老二牵着毛驴儿进了大门。

    瞿家老二在柜上,汇报了高丽营和顺义、牛栏山,买卖谈的经过,就回家歇着去了。

    第二天一上班,小刘二先生召集大家开了个会,小小刘二先生在昌平买卖谈的情况,大家早就知道了,瞿家老二到高丽营和牛栏山的情况只有小刘二先生和他亲家知道别人还不知道,瞿家老二向大家做了汇报。

    对于牛栏山酒坊需要赊帐的情况,大家经过了讨论,一致认可了可以赊账。

    下面的问题就是多会儿送货了,刚开张的买卖,没有运输能力,只能到外边雇脚力。

    永宁城好多年前就有专门跑运输的,到了民国,跑远途的——内蒙、甘肃,沙漠地带的,有南城郭家的路驼队,跑近途的,有西城王家的骡子队。

    郭家的骆驼队,曾为晋商“大盛魁”从甘肃八百里旱海运输大青盐,那八百里旱海,茫茫无际,无有生灵,一水儿沙漠,五个骆驼,有四个骆驼驮大青盐,一个骆驼,驮人和骆驼消耗的给养,为了减少骆驼的负重,上路时,大盛魁,发给赶骆驼的每个人,十二个牛rou面儿的窝窝头,一进旱海,去时吃六个,回来吃六个。那牛rou面儿的窝窝头虽然个头儿不大,但掰一小块儿,就能泡一大碗,既好吃又耐饿,就像军人用的压缩饼干一样。

    骆驼的习性,适于走长途和沙漠,可走短途和山路就不如骡子了。

    骡子身兼马和驴的优点,吃苦耐劳有强大的体魄,驮个三二百斤份量走个三五百里路途是“白不咋”的事,永宁距昌平六七十里路,离高丽营有一百四五十里,离牛栏山也就有一百六七十里,而且其中又有一段山路,骆驼无法行走,即使行走得了,这么短的路途,人跟你要钱多了,你不划算,跟你要钱少了,人家不划算,只能使用骡子。

    瞿家老爷子是本城的人,对于本城人熟地灵,雇脚力这个事儿自然就落到了瞿老爷子身上。

    瞿家老爷子找到了西街搞运输的王泉老板,跟王泉老板道:“王掌柜,我们想请您家骡子运粮食。”这王泉是搞运输的,自然不怕买卖找上门来,道:“那好啊,您往哪儿运哪?使几头骡子?什么时候使?”王泉掌柜问了一拉溜儿的问题,瞿老爷子一一做了回答。

    瞿家老爷子又道:“买卖跑好了,以后可常年就使你们一家的牲口了,您看这价格能否再优惠一点儿?”

    那掌柜道:“我看这么着吧,咱们都是本城人,我也不跟您说虚的,您多会使牲口就按您常年累月使算,按刚才我说的价格下浮一成。”瞿家老爷子说:“我们回去商量一下再给您回话儿,如果用哪,估计不会出三天。”

    瞿家老爷子回来跟小刘二先生汇报了运粮的价钱,小刘二先生年轻时,跟老刘二先生跑过运输,跑运输的辛苦,人牲口这一年的开销,他心里清楚。瞿家亲家跟人家搞的这个价钱并不高,他点了头。

    经过商量,准备去昌平和牛栏山各用五头骡子运高粱,去高丽营,用两头骡子运黄豆。

    永兴和粮栈,头天晚上就忙开了,挑最好的高粱和黄豆装好了包,决心一炮打响。

    第儿天,王掌柜,派了两个掌鞭儿的,哄了十二头骡子,叮叮当当来到了永兴和粮栈,四个伙计知道柜上今天要走货,头天晚上都没有回家,应接着要走货的事儿,看到掌鞭儿的哄着骡子来了,“起帮对手”拢了上来,掌鞭儿的拉着骡子缰绳,四个伙计两个人抬一包粮食喊了个一、二、三,一个骡子背上一边放一包粮食,叽哩嘎喳刹上了驮子,十二驮粮食只用了半个时辰就都刹好了。

    谁开拓的用户,自然谁去送货,小小刘二先生和瞿家老二跟上这十二头驮子就出发了。

    这次下关南(居庸关)比上次要强多了,上次只有四个生灵,而这次呢?有十二头骡子两个毛驴儿两个掌鞭的,还有两个押运粮食的东家,十八个生灵的运输队,浩浩荡荡,上次是前途未卜,而这次前面是青是红,是早已心知肚明了。

    领头骡子,晃荡着脖子底下的大铜铃噹,噹啷啷、噹啷啷开着道,后头的十一头骡子紧随其后,一步不拉。这牲口吗,据说是这样的,如果领头儿的过去了,前面即使是刀山火海,后面的也会一无反顾的跟着冲过去的。

    小小刘二先生和瞿家老二骑在毛驴儿上,为驱赶没彻底睡醒的脑袋瓜儿,叭哒、叭哒的抽着旱烟袋锅子,抽完了一袋为再续上下一袋,抬起脚尖,往下探着身子在鞋底子上嗑着烟灰,那没燃尽的烟灰,被风一吹又燃烧了起来,由一簇变成了点点火星,漂向了远远的地方熄灭了。

    天逐渐放亮,远处的大山和天际已经分离开来,大山显现出了清晰的轮廓,营城的烽火台、箭楼、城墙,由模糊不清,而变成了清晰可见,天已经大亮了。

    小小刘二先生和瞿家老二伸了伸懒腰,虽然又打了个哈欠,但困意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两个掌鞭儿的都是三十多岁的壮年汉子。

    由于是短途运输,掌柜的没给他们配备脚力,虽没有脚力,但是也累不跨他们,因为从永宁到昌平只有六十多里地的路途,六十多里走了有七个多小时也就到了。

    两个掌鞭儿的到昌平来可不是头一遭,他们主张到东关内他们经常落脚儿的客栈住,可小小刘二先生执意要到西关内李家车马店住,因为自己的买卖是人家李家车马店掌柜给介绍的,李家车马店掌柜的又没向自己要什么中介费,到昌平再不住进人家李家的车马店,那还算是人吗?

    小小刘二先生把瞿家老二和两个掌鞭儿的逐一介绍给了李家车马店掌柜的,让他给安排住处,他领着那驮着高梁的五头骡子,就去了南门内的陈家酒坊。

    小小刘二先生找到了张先生,张先生请来了酒坊东家,东家拿来了检查粮食的探子,一包一包的检查了高粱的品质,检查完了没说二话,叫小小刘二先生卸驮,让张先生过份量、入库、算账、结钱。

    小小刘二先生兴高彩烈的从陈家酒坊出来,来到了李家车马店,李掌柜给他们人和牲口安排了吃住的地方,他和一个掌鞭儿的,跟这儿睡一宿觉,明天就回永宁了。

    而瞿老二,和另个掌鞭的,哄着七头骡子,明儿个还要去高丽营和牛栏山……

    由于驮去的黄豆是顶呱呱的,高丽营酱房没费什么事儿也给结了账。

    由于驮到牛栏山酒坊的高梁也是顶呱呱的,按照约定,虽然头一拨儿货没给结账,但第二拨儿再送货的时候,把第一拨儿的货款也给结了。

    永兴和粮栈的买卖,从此以后,就这样做了起来。终于,收来成囤的粮食现在换回来了现钱。

    正月,二月,三月,很快就过去了,到了四月、五月份,正是粮食青黄不接的时候,市场上粮食的价格普遍升高了。

    吴掌柜逛了永宁的集市,回来跟小刘二先生和瞿老爷子说:“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可升高了,这可是咱们挣钱的好机会,咱们的价格也得跟着涨涨,假如咱们不涨,市场上的人,就会到咱们这儿来抢购,咱们库房收购的这点粮食很快就会被抢购完,咱们库房没了粮食,可就再无法供应咱们那几个客户了,那么以前这几个月的努力,可就要付之东流了。

    三位一商量,都同意涨涨价儿,涨涨价这个信息,得通过小小刘二先生和瞿家老二委婉的传达给那几个客户。

    这几天里,昌平酒坊货要得很紧,小小刘二先生,头天往别的客户送货回来,第儿天没歇气儿,打点好了十驮高梁又启了程。

    十驮高梁送到了昌平陈家酒房,过完了份量结完了帐,小小刘二先生找到了酒坊东家,把市场的行情跟酒坊东家说了:“现在市场高梁的价格已经高过咱们给您送的价格有三成了,您考虑一下,价格能否给我们提一些?如果总是这个价格我们可没法给您送了!”

    市场上高梁是什么价,酒坊东家早有耳闻,永兴和粮栈给他的高梁是什么价儿,他心里也清楚。酒坊东家听了小小刘二说的话并没说旁的,道:“水涨船高,水涨船高,您只要不胡要,涨一点是可以的。”

    小小刘二先生根据行情,说出了低于市场的价格,陈家酒坊东家,点头同意了。

    小小刘二先生道:“陈掌柜,那咱们下回结账可就按刚才说的结了。”

    瞿家老二呢,在家歇了两天,按着客户的要求也该送货了,这回高丽营酱房不要货,一水儿往牛栏山送,掌鞭儿的道:“往牛栏山送,咱就别从小汤山这条道儿走了,从秦城路口往东走,这样走近便。”

    到了秦城路口这次没往南扎,而是一直往东,走了三十里到了北石槽。

    北石槽这个村子,至少在元代就有了,而且石槽村不是一个,有东山槽、南石槽和北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