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在线阅读 - 第1560章 把它换回来

第1560章 把它换回来

    五点半准时开宴,方式是长岛庄园内常见的东西方合璧长桌宴,布局西式,食物是俄罗斯菜与华夏美食结合。

    吃饭前还发红包,张楠的保留节目,这比往人家户头里打个数字要直观得多。

    不仅仅上列车的人有,参与莫斯科“大扫荡”的外围伙计也都有,当然这个之前已经通过公司发放。

    钱不多,每个两万美元,这趟任务难度不大,还没之前查清、清扫莫斯科地下华人抢劫团伙来得麻烦,就是大家讨个彩头。

    约瑟夫、屠海波等人对这个可有可无,都是有钱人,就是觉得老板亲近。原本一只在莫斯科的伙计们就感觉不一样了,这么个红包能算笔非常不错的收入,真心感谢老板的慷慨。

    这会姜爱华还在,明天就要乘飞机返回京城;前几天抵达莫斯科的农博升也在,不过馆长同志并不是连着一周在莫斯科,今早刚从圣彼得堡乘坐大名鼎鼎的红箭号列车回到莫斯科,同行的还有青铜器专家刘成军、老刘。

    之前各自工作时间安排上的原因,接受张楠邀请,从哈萨克斯坦前往莫斯科的只有农博升和刘成军两名专家。

    虽只两人却足够,农博升知识渊博,而刘成军对古代铜器的鉴赏能力更是华夏顶尖!

    刘成军、老刘,对高古青铜器的研究极深,对唐宋时期铜器同样熟悉,特别是宋代的物品,谁让宋时之人特别喜欢仿制高古铜器,这千把年之后不知“坑”了多少现代人。

    今天白天张楠并不在酒店,带着查莉出去玩了,而两名专家貌似选错了交通工具:略微上了点年纪,在条件一流的红箭号列车包厢内居然没休息好。

    等张楠回到酒店时,两位专家正在休息。这会吃饭的功夫,还是最近几天农博升他们去了圣彼得堡后,张楠和两人第一次碰上。

    红箭号列车半夜11点55分对向发车,第二天一早7点55分分别抵达莫斯科与圣彼得堡,全部四人一间的卧铺包厢,睡一觉就能到。

    陪同两位专家前往圣彼得堡的两名工作人员出于好意如此安排,但对年轻人而言睡一觉就能完成旅途,还能省下一晚住宿费的红箭号特快真有点不适合农博升两个。

    今天是在为阻止了列车大劫案的伙计们庆功,很自然,众人在闲聊中不少都说道了同火车有关的话题。

    农博升就在说坐车这事,还有点回忆加感慨:“年轻的时候做过两趟红箭号,那时候都是夜不休,图书馆里能待到管理员赶人。去列宁格勒一趟能坐红箭号就是享受,睡一觉就到地方。

    现在不行了,上车之前候车室里直打瞌睡,真等到了车上反而新鲜了,根本睡不着…”

    一边的老刘笑着道:“你不是车子太吵睡不着,是候车室里就睡饱了!”

    边上几人一听都笑了起来,正在少量喝点陈年南部乌克兰沿海葡萄酒的项伟荣略摇了下手中的酒杯,微笑着对农博升道:“我们这得的都是富贵病,生活越好毛病越多。

    记得当新兵去部队,那是我第一次亲眼见火车,也是第一次坐火车,之前就窝在老家盆地里没出去过…”

    剡县四面环绕着高于县城基础海拔800至1200米的高山,和隔壁的新-昌县合一块,正好组成个典型的小型盆地。

    别说项伟荣当兵那会的1970年,就算等到张楠48岁那年都还没通火车:要造了,正在勘测,完工年份都要到2021年去。

    项伟荣在这边继续道:“第一次坐火车新鲜,不过没客车,连硬座都没,是货真价实的闷罐车。

    铁路部门有这种需要时调兵,平时运货的闷罐车,绝对没拉过猪那种。

    原本车厢里应该有方木敲成的上下铺木板床,可那年招兵数量特别多,11月已经挺冷的,还是让我们直接打地铺!

    还好地上铺着一层厚稻草,上头再打地铺也冻不着。就那条件都觉得新鲜,就是一开始一不小心被上-虞、诸-暨还有会稽几个地方的新兵当了土包子。

    他们那些地方早就通火车,就我们和新-昌没有,就为这个我们和新-昌的新兵一伙,和隔壁诸-暨、上-虞的新兵都干过架。

    想想也有意思,当兵不到一年,这干过架的都成了最好的小同乡。”

    远在西川当兵,这沪上的都能算同乡,一个省的更是货真价实,同一地区的当然就成了小同乡。

    “…小伙子那会闷罐车都觉得舒服,现在是不行了。”

    项伟荣也有点感慨。

    这个故事十多年前张楠听他说过,这会再次听到,还是觉得有点意思。

    这时一旁的查理兹-塞隆感觉发现了项伟荣话中的一个漏洞,对其道:“姐夫,好像少了个会稽吧”

    “你说打架”

    “嗯嗯。”

    “会稽那片不打架,我们也不喜欢和他们打架,没劲,好像就没打起来过。”

    “为什么”

    查莉不解:都被鄙视了,为什么不cao拳头上

    不用项伟荣回答,张楠抢话道:“会稽出师爷,懂吗

    人家动口不动手的,最多吵个架,基本上打不起来。”

    算了,这下除了在坐的华夏人之外,其他人根本无法理解张楠这话中的精髓之处,连学习了不少华夏文化的查理兹-塞隆也无法彻底理解。

    当然,这也就是个说法,项伟荣会稽籍战友里能打的当然有,还不少,这就是个地域习惯的说法。

    不然想像一下鲁迅要是叼着烟的时候不是手中拿着笔思考写文章,而是彪悍的撸起袖子和人家干架,那场面…

    反正绝对没杜甫谈吉他的场面和谐。

    如今条件好了,好得不能再好,连睡个包厢卧铺都会不习惯,都是给富得!

    张楠和农博升也说了第一次坐火车的场景,后者那还是在解放前,客车都叫票车。

    说着说着,张楠对农博升道:“天圣铜人前天就送南俄的港口,一圈转下来估计得差不多两个月才能到甬城。

    反正我暂时不回去,可以先借你展出个一两个月。”

    “那感情好!”农博升一脸笑。

    不走陆路,也不走空运,都是为了避开两边的海关,免得东西还没到华夏,就来个劲爆新闻啥的,结果搞得俄罗斯海关这边难堪。

    一边的刘成军一听,道:“小张,将来也借我一次怎么样,不用太久,借上最多个把月搞个特展就行。”

    “那东西的年代鉴定最后还是你们两位拍的板,当然没问题。”

    张楠豪爽答应,这老刘是退居二线,但专家嘛,总想着能让更多人看到真正的华夏瑰宝。

    之前老刘和农博升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判断,张楠在一只蚂蚁搞到的针灸铜人的年代在公元1000年左右。

    无论是从造型、铜质、铜锈感觉、内里遗留木雕脏器的时间上判断,都应该是北宋前后的物品。

    两人告诉张楠,历史记载针灸铜人中只有“天圣铜人”的内部是可以打开的,那这座铜人除了是史书中有详细记载,后消失于历史中的“天圣铜人”中的其中一具外,还能是什么

    科学分析、研究、判断,外加排除法,这就成了。

    “天圣铜人”的身份确定,两位专家非常高兴,为华夏又将有一件消失于历史中的真正国宝能回归而高兴:张楠说了这玩意不捐,但会运回华夏,最后放进他在老家的博物馆里展览。

    两人还没高兴完,张楠就告诉他们:在圣彼得堡的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里,还有一座古代华夏的针灸铜人,能有真人大小,很可能是八国联军侵华时,从太医院盗抢走的那具。

    当时农博升一听,都有点不可思议道:“55年我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学习了3个月,根本没见过什么铜人。”

    张楠回答他:“我说姐夫,甬城博物馆仓库里前些年都有一堆你这个几十年老馆长不知道的东西,人家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馆藏文物几百万件总有吧

    三个月,我看三年都没法仔细看过来。

    我猜以前应该是不知道放仓库里哪个犄角旮旯积灰,我前几年去那参观,也没看见有什么华夏古代针灸铜人展出。”

    不多说,农博升和刘成军这就想赶往圣彼得堡看东西,张楠就让人做了安排。

    两个专家没问张楠从哪知道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里藏有针灸铜人的,只知道这位神通广大就行了,或许都有可能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内的工作人员把消息通出来的都不一定。

    大名鼎鼎、手眼通天的艾伦先生喜好华夏文物,花点小钱想知道些俄罗斯博物馆内仓库里有什么华夏文物,这还是有办法的。

    这会说道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那座铜人,农博升道:“那东西还在仓库里放着,靠着你的关系打通关节,翻了一天的原始资料才知道在哪个仓库,我估计着从十月革-命后就没人去动过那座铜人。

    后来又找了半天才找到,一间几十年没整理的仓库最角落里竖着,外头抱着帆布,上头的灰能有两寸厚…我和老刘仔细研究了半天,认为那座铜人就是被抢走的正统铜人!”

    夸张说法,这灰再怎么积,那也到不了两寸不是。

    说到这,一边的刘成军插话,“刚才关先生喊我们吃饭,这一忙出来没把照片放兜里,都准备了的,我去拿来。”

    拍了照片的,原本就要让张楠看。

    刘成军叫张楠小张,那是张楠的要求,不然让农博升一块的老专家喊他张先生有点别扭。

    称呼已经从星城出来几天的关兴权为关先生,那是刘成军的礼貌。

    之前没想到这一块,这下张楠也很想立刻看到那座铜人的样子:上辈子是听说“正统铜人”在冬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可张楠并不知道那座铜人长什么样,连照片都没见过。

    一叠7寸彩照很快拿来,铜人几个方向、各部位、细节都有,拍得非常仔细。

    如今可没什么数码相机,张楠都不知道这会有没有“数码相机”这个概念。

    这会用的都是胶片相机,想看照片先得洗,可没数码相机那样在液晶屏幕或电脑上看来得方便,更别说智能手机时代都几乎将家用级的数码相机给斩尽杀绝了。

    洗个彩色照片短则两三天,长则一个多礼拜才能拿到照片,有些小地方照相馆需要等待的时间更长!

    谁让这会不少县城里的照相馆都还没洗彩色照片的机器,底片都要邮寄到大地方清洗出来之后再寄回来。

    不过哪都有加急、加钱洗照片这事,在偌大个圣彼得堡当然搞得定这事。

    张楠就在饭桌上一张张仔细看,铜像保存得还可以,丝毫没有绿秀,通体是岁月沉积后才有的略带光泽的黑褐色。

    从照片上看存放铜像的库房非常干燥,刚才农博升还说铜像之前被厚实的麻质帆布整体包裹,估计也没怎么挪地方。

    这消失的近百年时间,对这座铜像来说近乎就是停止的,绝对比放在公开展柜里展出受到的损害都小。

    干脆可以说:除了掠夺之时可能造成的破坏,都没比这样静止的几十年更好的保存状态了。

    铜像是名男子形象,根据农博升两人的测量,连发髻能有175.5公分高,高在一个长方体底座上。

    两臂自然下垂,手心向前,十指舒展,袒露上身,赤足。

    头束发髻,照片拍得非常不错,能看到头上的发丝都很清晰。

    铜像看着面相丰满,胸肩宽厚,肌体圆润,鼻梁挺直,两目平视,神态端详,还微笑露齿,表情谦恭,给张楠的感觉是还透着儒雅睿智的气质。

    其它不论,单单这铸造技术同形象上的艺术造诣,那就是国宝级的!

    仔细看完所有照片,张楠脑袋里就冒出个想法,正好一边的农博升说了句:“这具正统铜像要是能回归华夏就好了。”

    一边的刘成军一听,说道:“回去告诉文化部”

    张楠立刻道:“别!要是文化那些个部知道这事,就别想它能回家!”

    刘成军脑子一转就明白:别逗了,八国联军抢走的玩意,要不回来的,人家估计鸟都不鸟你!

    农博升眉头皱了下,“阿楠,你有办法”

    张楠笑笑,用方言道:“两个,一个用外八庙那个蠢货的办法,不过没多大必要。

    下九流的法子能不用就不用,我可以用俄国的东西把它换回来。”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着笔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