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贼在线阅读 - 第三十章 组建新军

第三十章 组建新军

    营啸的溃兵在军营中有着惊人的破坏力,可一旦进入野战战场便会成为砧板上鱼rou。因此,没等与鳌拜所率的带甲勇士接触便彻底崩溃。

    营中满八旗甲兵近万,但多尔衮不在,能指挥动他们的只有豪格,如今豪格又生死不明,鳌拜纵有千般能力,所能指挥的带甲步兵也仅限于自己的千余部下。就这千余部下又在大爆炸中损失惨重,加上准备仓促,能凑满500之数已经实为不易。但鳌拜的甲兵毕竟是满八旗中少有的精锐,即便人数不足千,仍旧有着无可比拟的威慑力。

    只是八旗汉军了解鳌拜甲兵的战斗力强悍,高阳军可不了解,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于是,倒霉的鳌拜甲兵硬生生受了从后方偷袭而来的高阳军一次近距离排枪齐射。

    这让鳌拜火冒三丈,因为过于托大,加之仓促应战,很多原有建制都被打乱,指挥上便不如以往灵活,竟没有在军阵后方设置斥候。于一片乱哄哄中,居然被南人军队摸到眼皮子底下都没发现。

    鳌拜所领甲兵均是每人一弓一刀,近可rou搏,远可抛射羽箭。

    古代冷兵器军队对阵,一般都是纵深浅而横列大,基本原则就是组成的横排相对愈长,战斗时接触面积愈大,如此可最大限度的提高士兵利用率,而不是将其浪费在大纵深的阵列之后。

    鳌拜此时摆的就是浅纵深,大横列的战斗阵型。

    一声令下之后,所有甲兵转向身后,抽箭弯弓,便是一轮齐射,嗖嗖破空之声,威势丝毫不弱于高阳军的火枪齐射。

    双方开始了高阳之战以来第一次火枪与弓箭对阵而射的奇怪情形,谁都不主动冲锋。鳌拜之所以趋于保守而没有选择冲锋,实在是因为敌情不明,不敢贸然出击,今夜危机四伏,万一撞上大股高阳军,后果不堪设想。期间,鳌拜试图派遣斥候摸清与之对阵的高阳军规模大小,可惜火枪发射数轮之后,浓烈的硝烟弥漫在整个战场上空,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侦查。

    几轮互射之后,烟雾中高阳军火枪的射击频率越来越低,枪响也越来越参差不齐,这一细节清晰的落入鳌拜耳中。依常理,此时此刻谁能沉住气,谁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不过,鳌拜一贯的自信在此时充分显露出来,立即决然下令甲兵抽刀冲锋。

    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刻,马蹄叩地之声急促的传来,闻声辨位,鳌拜立即确定这是从己方的侧后袭来。

    这股骑兵是敌非友的可能性极大,军中战马几乎全部受惊,能出战的几乎全是步兵,所以这股人马有很大可能是李信所率领的马贼。由此,鳌拜经十几轮齐射所积累下的优势,几乎在一瞬之间荡然无存,并且面临着步骑两面夹击,甚至全军覆没的危险局面。

    鳌拜的直觉没错,由其侧后方袭来的骑兵正是李信率领的马贼。

    马贼们没有骑射的本事,只能仗着每人一身的铁鳞札甲,准备硬生生的直接冲击鞑子军阵。火光映照下,李信隐隐可以分辨,鞑子军阵的纵深很浅,当可一冲而过,如此当可打乱鞑子军阵,如果对面高阳军再能够完美配合,于此时冲锋,定可一击溃敌。

    但李信惊讶的发现,那些原本正在向前冲击的八旗甲兵突然划出了一道弧线,然后急速转向,朝军营方向而去。

    “十三哥咱们追是不追?”

    狂乱的马蹄声中,陆九在李信身侧吼道。

    “见好就收,对方主将是鳌拜,一不小心咱们就可能被他咬住不放,那时便遭了。”

    众马贼纷纷收住战马,此时硝烟中的高阳军也展开了冲锋,等冲出烟雾才发觉面前竟是一队满身铁甲的骑兵,骤然间均是一愣。为首之人看清一马当先的李信,顿时眼睛一亮。

    “是教习吗?俺是石头啊!”

    这队高阳军正是张石头所率领的高阳军老营。

    “石头,你怎么来了?”

    张石头见是李信,欣喜万分,刚才几乎全军完败的沮丧一扫而空。

    “是孙阁部,他老人家发觉鞑子军营生变,密令石头前来接应教习。”

    “如今,典史和教谕他们都在高阳城头观战,教习您的冤屈也该一扫而空,跟俺们回城吧!”

    一旁陆九骂道:“典史老儿忠jian不明是个糊涂官,俺十三哥再回去早晚得让那哭丧脸教谕和那阴险县令看了脑袋。”又对李信道:“十三哥咱们不如去太行山落草,那里朝廷大军鞭长莫及,咱兄弟快意恩仇是何等快活!”

    张石头语塞,只是一个劲请求李信回高阳。

    李信则一挥手,示意众人安静,对张石头说道:“石头,你且回城禀告阁部,李信绝不会放弃高阳,但李信在城外的作用要远大于在城中。”

    张石头对于李信的这个决定似乎并不惊讶,而是拱手道:“孙阁部临来时曾交代,如教习您不肯回成,着俺们兄弟便跟着您。”说罢,回头一指那几百高阳军士卒,“俺们来时就已经做好了不回城的打算,这些兄弟家中亲人都让鞑子祸害干净了,如今无牵无挂,正好跟了教习杀鞑子!”

    张石头拧头又是一声大喊:“你们说,现在教习在此,咱们该如何?”

    “随教习杀鞑子!”

    “随教习杀鞑子!”

    李信喟然一叹,自来到这大明末世,所见大明官僚唯有孙承宗一人相信自己,重用自己。只可惜他不是皇帝,一介退休阁臣能做到如此,也算仁至义尽了。另外,这孙承宗也真是老谋深算,连自己不会返回高阳都算到了,崇祯因为权力之争而弃用如此栋梁,大明焉得不亡!

    与此同时,灯火摇曳的高阳城头。典史鲁之藩满眼兴奋的看着远处冲天的火光,虽然由于清军大营安扎在反斜面而看不清楚具体状况,但也可以想见其间之惨烈。站在鲁典史身侧的是教谕周瑾,他除了兴奋与欣喜外,眼中还多了斯迷惑。

    “鞑子军营如何一夜之间糜烂如斯?究竟发生了什么?”

    “依小将判断,鞑子营大乱,一定与那李信相关!”

    说话之人正是五军营参将郑西尧,此时的他一身铮亮铁甲,极是威风,依稀还能看到一些京营骁将的风采。如今郑西尧被委托统领全城军卒进行防御作战,前次攻防战鞑子并没有占了便宜去,甚至还吃了点小亏,高阳城巍然不动。由此,典史鲁之藩更加倚重于他。

    鲁之藩犹疑的叹道:“难道当初咱们抓他错了……”

    周瑾的面色已经恢复了一贯的阴沉冷厉。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李信有着通敌的重大嫌疑,将其控制也是为了全城百姓安全计。后来此子带着马贼反出高阳,不就证明咱们的猜测没错吗?如此桀骜不驯,如何能让朝廷放心?”

    这一番话的确不无道理,鲁之藩默然不语,李信带领马贼反出高阳是真,桀骜不驯,不服调遣也是真。朝廷历来以文御武,就是为了防止这些粗鄙武将拥兵自重,他以一介区区教习煽动兵变,便是有十个头也不够砍的。

    鲁之藩欲言又止,想了半天终于还是吐出口来。

    “若搅动鞑子营大乱的果真是李信,咱们该如何处置他?”

    周瑾面无表情的答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可准其待罪立功,继续出任高阳军教习,不过这指挥之权却只能由郑将军代劳了!”在他看来,不追究其罪责已经是格外开恩,如今还准其待罪立功,那便是隆恩浩荡了!

    高阳城头上几个头头脑脑正在商量如何处置李信的时候,李信已经下定了不回高阳的决定,他之前说留在城外更有作为的空间,此言不虚,但其实在内心当中还另有计较。

    李信知道,经过之前反出高阳的举动,他已经彻底失去了高阳文官的信任,就算带着一个硕大的功劳回去,他一样会被牢牢的控制起来,不得施展。只有老辣如孙承宗看透了此中关节。

    清军大营的大火越烧越旺,李信不敢多做耽搁,带着所有马步军列阵向南冲出十余里才停住脚步。

    马贼们抢马时按照昔日习惯是一人双马,甚至是三马,于是李信命人将马分于高阳军老营的军卒。此番来的高阳军足有400人,但不是所有人都会骑马,而且马匹也不够所有人骑乘,最终只好优先选出马户出身,以及会骑马的军卒,余下人等遣回高阳复命。

    尽管被筛选掉的士卒一再恳求,李信也没有将他们留下,此后战斗九死一生,如果不会骑马又如何在愈来愈险恶的直隶战场生存?

    最终,李信带着由高阳军老营和马贼组成的600新骑兵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天色放亮,多尔衮带着中军由河间返回高阳城外的军营,当他见到眼前满地狼藉的场景时,愣怔在原地久久没有发声。当他得知这一切与李信有关时,大有吐血冲动,自己如此恩遇有加,并处处以示信任的一个人竟然铁了心的要与大清为敌。

    但充斥满多尔衮内心的不是强烈的挫败感,而是一种莫名的亢奋,如爱马者得遇良驹,只是这良驹颇为暴烈,想要收服还需假以时日。可当鳌拜一一禀告军营损失时,他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火药炸没了是小事,可上万人的军粮被付之一炬绝不是小事,这直接导致上万大军面临断粮的危险境地。

    并且大量的满八旗不但不能用于攻城,还要分兵看守那些营啸过后心思浮动的汉军,恐怕在援军到来之前再无法组织进攻高阳的攻势。河间一战获胜带来的喜悦还没过夜,就被眼前的烂摊子搅得一丝不剩。

    多尔衮发觉鳌拜欲言又止,于是问道:“有话但讲,还能有更糟糕的消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