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零回 内阁
延禧目光微微一凝,崔景荣、赵彦等人也眉头紧锁,地望着李彦,承认,李彦说得这话确实不错,唯有朝廷上下一心,方能扭转大明今时今日的颓势。 虽然辽东战局逐渐好转,津、山东、江南等地工商贸易发展繁荣,大明所面临的财政危机,因为政治危机而变得更加糟糕,丝毫没有良好改观的迹象。 作为久经官场的朝廷重臣,崔景荣等人也清楚此次政变以后,朝廷的权力必将重新洗牌,李彦话中的意思也很清楚:魏忠贤可以不追求,甚至安享死后尊荣,但是清洗阉党,肯定是必然的,这也是历次朝争当中,必然会出现的。 至于李彦所说的众志成城,显然是美好的愿望,做官做到他们这种程度,除了给家族和团体争取利益,对于身后事,乃至历史的地位,也都会考虑,若是能成为中兴名臣,显然是大家都愿意的。 李彦说完这些话,将众人的表情看在眼里,描绘一个美好的愿景并不难,难的是得到大家的认同,并且是内心的真正认同,并将这个愿景置于其它因素之上。 李彦始终认为,偌大的官场,不缺少具有上进心的官员,之所以未能表现出来,一则是有着上进心的官员,也并不是圣人,他们同样有私利,有**,私利与**面前,如何平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取舍以及冲动,很少有人能做得十全十美。 其二就是制度和环境,其实都可以概括为“规则”,前者是硬规则,后者是软规则,软规则依靠习惯、风俗、道德等进行约束,纵观人类历史,硬规则不硬地情况,软规则总是会慢慢腐化、变质。 而此时的大明帝国,硬规则的破坏,软规则的变质,显然已经达到一个很糟糕的程度。 骆养性坐镇五军都督府指挥各营的军事行动,事实上按照之前制订的计划,复辽军各部都在按部就班,好像训练演习一样,一个个实现先前制订地目标,虽然中间也曾出现过一些意外,基本上都得到了控制,总体进程,甚至要比最乐观的预计还要顺利。 复辽军毕竟是一支按照后世经验,经过严格训练以及战场锤炼出来的强兵,其纪律性,以及强悍的作战能力,远非京城这些传统的军队可比。 事实上。当骆养性离开皇宫地时候。整个京城差不多已经完全为复辽军所控制。包括锦衣卫控制地北镇抚大牢。也给顺利拿下。 锦衣卫大牢是这次行动地一个重点。由巩永固亲自带着两个旗。也就是两百多人发起攻击。复辽军地战斗方式是锦衣卫那些留守士兵所不熟悉地。手雷爆炸物、火铙、快速地冲击。以及迅猛地近身格斗。都让他们猝不及防。无心应战。 就单兵近身格斗来说。有地明军精锐未必会差很多。然而复辽军很少会给他们一对一地战斗机会。虽然总兵力不多。但是他们总是能够利用迅猛地冲击。冲开明军地阵列。使其防守阵势变得支离破碎。并形成局部上地兵力优势。 事实上。很多时候并不需要这样麻烦。因为当复辽军开始发起冲锋地时候。明军往往已经崩溃。 拿下镇抚司大牢以后。巩永固一边安排兵力转用。一边寻找杨涟等人。并核实诏狱中地其他人。辨明身份。以便处理。 自从魏忠贤出任东厂提督太监。赶走骆思恭、刘侨等人。扶植田尔耕、许显纯等阉党死忠。北镇抚司已经成为魏忠贤打击异己地工具。这里面关着地人。很多都是遭到阉党迫害地。敌人地敌人就是朋友。虽然不能全信。有时候也能利用一下。 巩永固并没有花费太多地时候,就找到了关在特殊房间里面的杨涟等人,因为他们几个每天都给许显纯变着花样折磨,巩永固看到他们地时候,也觉得惨不忍睹。 巩永固久经沙场,而且和骆养性从前一样,喜欢冲在前面,如今也算是一员宿将,战场上怎样的血腥都曾经看到过。即便如此,他也觉得杨涟等人的情状太过凄惨了一些。 然而,杨涟等人依然保持着神志的清醒,当巩永固告诉他们,魏忠贤已死,请各位大人出去疗伤的时候,杨涟、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魏大中等人全都不愿,他们希望能够见到皇上。 本来,按照之前的计划,也是要在攻破锦衣卫以后,迅速送杨涟等人前往皇宫,以在皇上面前揭穿魏忠贤的真面目,巩永固虽然不忍,倒也硬下心肠,让人安排护送几个人前往皇宫。 复辽军已经控制了京城,前往皇宫自然一路顺畅,不过照顾到杨涟等人的伤势,速度就慢了一点,等到了宫里,正好是朱由校下旨厚葬魏忠贤,不愿打理国事,进了里间,李彦和几位重臣说话的时候。 看到杨涟等人,孙承宗以及几位并非东林派的官员都是悚然动容,朱延禧愤然说道:“此等贼子,当真目无王法。” 此刻,杨涟等人见不见天启,对李彦已经没有太大影响,不过最终他还是在门外禀奏了一声,朱由校对在万历、泰昌、天启之间两次继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杨涟、左光斗显然有着不错的印象,很快走了出来。 在看到杨涟等人的惨状以后,忍不住滴下眼泪,温声抚慰杨涟等人好好养伤休息。 杨涟能够在魏忠贤权势方张的时候,即上疏指斥其二十四大罪,性情最为暴烈,当即拖着残躯趴在地上,请求皇上严惩魏阉极其党羽。 杨涟的执着,向来出名,左光斗、周朝瑞等人,也皆是刚烈之辈,此刻魏忠贤、客氏已死,朱由校伤心绝望之余,却也不忍加罪于死人身上。 李彦虽然手握重拳,不过一直没有进入朝堂,他地官职和权力都是在辽东打出来,这还是第一次亲眼目睹朝堂上发生的争辩。 杨涟 持,孙承宗等人不发一言,李彦想从中调和,刚说了让杨涟给骂了回去,到了最后,朱由校索性哭着躲房间里去,让孙承宗看着办。 杨涟他们就要孙承宗表明态度,孙承宗苦笑着看了看李彦:“李大人,此事终究要让含冤受辱的大臣和百姓信服才是。” 李彦看了一眼杨涟等人,微微点了点头:“这是自然,我等等会再向皇上禀明,杨、左诸位大人但请放心,魏忠贤已然伏法,阉党也容不得他们逍遥,诸位还是回去好好养伤,早日出来理事,如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还要有赖各位大人的才干。” 李彦模棱两可地给了杨涟等人回复,不等他们抗议,就让下面的兵士护送他们离开,转身对孙承宗等人微微笑道:“诸位大人,天亮了,咱们也该做事了,当务之急,是让京城的局势尽快稳定下来。” 孙承宗、崔景荣等人都点了点头,眼下最重要的事情,确实就是稳定局势,然后才是权力格局地洗牌。 能够做到现在的位置,孙承宗等人无一不是天纵之才,崔景荣、赵彦也曾经为方面官员,他们处理政务的手段和能力,是李彦远不能比的。 很快,一道道的指令发布出去,京城戒严、部分衙门官吏照常理事,以皇上名义发出布告,除布告上的官员之外,一切正常,道明只惩首恶。 看着孙承宗等人娴熟地处理这些日常性地事情,李彦就知道今后的朝廷依然离不开他们,而在中枢,复辽系缺乏能够说得上话的成员,甚至连这样地盟友也比较难找。 这些事情处理起来也比较快,而且朱由校不管事,李彦又实际控制了皇宫内外,只要他们几个人商议通过,就能用印直接发下去。 李彦这时候又发现一个问题,基本上大事小事,很多事情都需要用到皇帝的大印才算有效,由此可见皇帝手中的权力是如何的巨大,也就能理解为何魏忠贤得到皇帝地宠信,就能将曾经众正盈朝的东林打到绝境。
如今,只要李彦他们这几个人达成一致,就能直接用印发布,也等于大权在握。 李彦、内阁大学士朱延禧、大学士孙承宗、吏部尚书崔景荣、兵部尚书赵彦,这五个人组成了临时内阁。 一道道的指令发出去,消息也不断反馈过来,包有才搜集信息的才华毋庸置疑,李彦也不瞒着孙承宗他们,直接给他们看了,其精细程度,让孙承宗他们惊讶不已,也意识到李彦对于京城的控制,已然非常严密。 事实上,因为李彦手上拿了玉玺,临时内阁所作出的决定,都需要取得他地同意,当然,因为在稳定局势这一点上,大家的态度相同,所以并没有出现太大分歧,即便有,也给暂时搁置起来。 “诸位大人,虽然说行文已经下去,现今局势,却不能不使百官惊惧,还是尽早确定阁部人选为好,”吏部尚书崔景荣抬头看了李彦一眼,这句话虽然是对大家说地,但他心里也清楚,此事乃当下头等大事,甚至要比清算阉党更加重要。 ——————— PS:字数已经到了,说些题外话,算是这个月的总结,以及下个月地展望。 首先是感谢众多书友的支持,九月、十月期间,请了个假,本来只是想请两天地,结果差点就是两个月,在这里,还是要向大家说声抱歉,至于原因,简单来说,就是生计,一直看草根书的肯定能够理解,感谢大家的理解,还有支持。 十一月重新开始写,中间有个跳跃、过渡,战争、朝堂,都不是这本书的重点,但也是要点之一,草根想表达一种观点,技术的进步对战争和政治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写了战争,也写了朝堂。 当然,不管是战争也好,政治也,可能很多朋友都要说草根写得太过理想化,确实是,其实写书就是想把自己理想中的东西写出来,故事,似乎从来不是草根所擅长的。 能够坚持更新一个月,草根自己也觉得挺不容易的,每天都憋着一股劲,今天特别轻松,因为一个月又坚持下来了,终于可以放松了。 当然,下个月还要继续,也就是明天,其实还是跟平常一样,一天都断不得,十二月份,草根还会坚持,如果没有特别大的意外,还是准备继续全勤,喜欢看书的可以放心。 这本书的朝堂,不会写太多,即便是写,也主要是理清脉络,回到京城这些章,与其说是在写斗阉党,不如说是整合内部,草根想写一个政治观念是如何团结一批人的。下个月的主要内容,就是新政如何展开,草根只写新旧观念与势力的碰撞,淡化权谋,那不属于本书的范畴,所以故事性可能不会太强。 喜欢的朋友请继续关注,花钱订阅的朋友,草根真的非常感激,如果看得满意,大家看帖子也没有问题,说实话,草根很想多赚钱。但如果大家有能力而不想花钱,那就是草根的水平问题,或者是不对大家口味,还在“看看可以,花钱不行”的层次,草根表示理解,并继续努力。 还有投月票的朋友,打赏的朋友:天方乱谭、九斤老太、行者2852500书友C90909210135582、书友18092718526,非常感谢你们,不过看书就好了,觉得好看订阅就行,打赏就不要了,留个书评吧,月票也给更需要的朋友好了。 说到书评,今天看到一位朋友的帖子,实在汗颜,这个月实在太忙,下个月吧,草根一定做到有贴就回,感谢大家。 下个月,让我们一起辞旧迎新,祝大家开开心心每一天、每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