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亲政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三十七章 瞒过天下人

第一百三十七章 瞒过天下人

    吴可读的这次尸谏,之所以能名垂青史,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那什么耿耿忠心。

    而是因为他这次尸谏所谏言的内容,实在是太阴险!太老成!太会揣摩上意!

    简而言之也就是太会拍马屁了!

    拍得天下所有人都不以为他是在迎合上意拍马屁,而是以为他在那个啥舍身取义以死进谏!

    是呀!人家连命都已经不要了!怎能这样说人家呢?忒没心没肺了点吧?!

    但是不要命,就一定是大公无私吗?就一定是那什么忠君爱国舍身取义之一心一意为了维护党纪国法向已故君王同治哥尽忠为同治哥翻案吗?非也!

    要知道人各有志,追求不同。那为了实现自己追求而舍命的人,可以说比比皆是。

    譬如说咱追求美女,结果咱还没到正常死亡年龄就很辛苦很辛苦地累死在美女肚皮上。

    这是不是很无私呢?是不是就可以那什么名垂青史呢?当然不是。

    所以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滴那什么很无私很伟大值得青史留名?首先要看他这一生最大的追求。是什么?

    如果这位吴可读大人这一生的追求,真是忠君爱国公而忘私?那咱可以承认他这次尸谏的确应该名垂青史是铁骨铮铮的谏臣,是文死谏的伟大典范。

    但是这位吴可读大人真是这样的追求吗?非也!

    先来看看他的成名之谏,也就是冒死向同治哥进谏一定要砍了成禄的头。

    首先,成禄所犯之罪,是枉杀了吴可读一大堆甘肃老乡,也就是间接侵害了吴可读的个人私利。

    不过能为老乡挺身而出,也是为民请命!是那什么大无畏的青天精神!不容诋毁!

    可是你为啥要等到人家左宗棠已经先把成禄参倒了,然后再来展示你这种青天精神呢?

    这显然有点说不通!也说不过去!

    足以说明这位吴可读大人这样做,还是挺会挑选时机滴!并不是那什么不计后果不计成败之为民请命,死而无憾。而是还要考虑成功率。

    也就是要计较个人利弊得失。

    不过这也无可厚非。只能说明吴可读不是那什么傻大愣,而是成熟冷静的文化人。

    那么再来看看吴可读这次冒死进谏时的具体环境。

    这时候同治哥刚亲政一年,权力移交还在进行中,这位少年天子此时心里最大的愿望,无疑是尽快树立起自己的君权,从而渐渐弱化两宫皇太后的后权,成为一位名至实归的大清皇上。

    这对同治哥来说,绝对是第一位的事。其它任何事,都不可能比它大。

    所以这时候但凡对同治哥树立君权不利的事,这位少年天子一定会严厉打压。

    什么是君权?当然是乾坤独断,说一不二。

    也就是君王一旦决定吩咐下来的事,就必须得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对错不论,都要先无条件执行。

    成禄犯了必死之罪,是该杀!这点没错!不过既然人家已经通过各种努力扭转了天意,让同治哥判了个斩监侯。

    这就意味着同治哥这时候已经对这件事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君王的决定!

    这时候吴可读进谏道,不行!不能判死缓!必须要判斩立决!

    这原本也没错,因为成禄的确该杀!你这么进谏,是人臣之本份,也是你的本职工作。

    因为吴可读这时候的职务,是御史。

    可你为啥要在谏言中说什么“请斩成禄以谢甘民,再斩臣以谢成禄。”呢?

    这是啥意思?你他娘这不明显是在作秀吗?!同时也太咄咄逼人了点吧?!

    这行为不要说是放在封建君主制的清朝,就算是放在现代,领导看到你这谏言?能接受吗?不把你打入冷宫才怪!

    因为你这已经不是在谏,而是在威逼领导。

    你是明知领导不可能因此而杀你,但却要故意这样说,你这不是作秀是什么?

    而更为阴险自私的是,吴可读这样谏言,完全不顾及维护领导的威信。

    哪里是在善意地帮领导纠正错误挽回错误,而是借此机会揪住领导小辫子不放,而且还利用领导的年青,处事经验不足,以至于让同治哥这位刚上台不久小领导错出昏招把他一口气连降三级。

    从而让这位吴可读大人一举成名天下知。

    所以咱敢断言,吴可读当年向同治哥上的这道折子,目的绝不是那什么很端正很大公无私,而是还怀有不可告人的私心。

    且手段之高明,已经可以瞒过天下人。

    高明之极!

    但却在时过境迁后,最终还是没能瞒过慈禧。

    真正的聪明人,也许会被你瞒过一时,但却绝难瞒过人家一世。

    所以慈禧在没正式阅读吴可读这份遗折前才会咬牙切齿道,真真是其心可诛!

    不过这位吴可读大人在经此一事一举成名天下知以后,显然并没有那什么放松自己,止步不前,而是还在不断总结不断学习继续要求进步。

    有点小名声咋行?这不是我的理想抱负!身为文臣之最大的理想抱负,乃是青史留名,万古流芳。

    所以让我们再来看看吴可读现在的这次尸谏。

    居然直接谏到慈禧的心坎上!

    所以慈禧在处理这次尸谏时,当然会那什么很光明正大地处理。

    因为她想纳谏呀!

    而无论慈禧这次最终能否成功纳谏?至少这尸谏,一定会被慈禧善加利用,郑重对待,而且还一定是正面对待。

    何为正面对待?当然是开足国家机器马力把你这尸谏事迹进行那什么广泛的正面宣传报道。

    这名垂青史?当然是一定的了!

    否则你折子写得再好!再忧国忧民!再舍生忘死!这上面如果要把你折子给淹掉?那绝对是轻而易举的事。

    所以吴可读的这次尸谏,可以说完全是为了他自己的身后名,为了名垂青史!以及为了他后代子孙的幸福生活。

    因为他尸谏的内容,实在是太无聊了!对目前这个国家是一点那什么正面积极性价值都没有!

    但却完全谏到了慈禧的心坎上。

    这是巧合吗?是吴可读水平太低所以提不出什么真正于国于民有利的好建议吗?是他凭一腔忠君爱国之热血玩出来的吗?

    显然不是!

    要知道这位吴可读大人可是那什么满腹经纶之士,是凭自己硬本事考中的进士。

    所以他绝非不学无术之人。

    再者这位吴可读大人现在已经有六十八岁,显然早过了那什么热血冲动的年龄,可谓饱经世事,洞悉事态人心。

    但却用尸谏这玩法提出这么个很无聊很无聊之于国于民利益完全无关可又偏偏能精准敲打到慈禧心坎上的好建议!

    这不是迎合上意拍慈禧马屁是什么?

    至于他的自杀身亡?君不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

    所以这要想青史留名?不付出点那什么特殊之代价!行吗?

    更何况他此举还会大大造福他的家人,其所得之实惠,也绝不算少。

    以六十八岁高龄之残躯,博得个封妻荫子,博得个实现平生志,青史留名。

    这买卖当然还是很值得一做滴!

    瞒过天下人!吴可读这次可以说又瞒过了天下人!

    上次是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次则是青史留名后世知!

    不得不说这位吴可读大人进步到现在,其对世态人心的洞悉水平,已经到了那什么超越化劲破碎虚空之至高境界。

    所以人家才能没做啥大不了事,就可以名垂青史。

    居然用尸谏提出这么个深合吾心的建议?这吴可读?还真是个大忠臣?!虚惊一场!真真是虚惊一场呀!

    这就是慈禧先前提心吊胆看完吴可读这份遗折时的真实心情。

    不过慈禧现在当然不会丝毫表露出她的这种心情,而是在与慈安假模假样商量了一阵后,当即又把刘清的老爹奕譞,给传了来,向这位皇父通报了此事。

    意思是我已经把你儿子立为皇上,但是现在却突然出了这么档子事,有人用尸谏形式强烈要求我们把你未来的第一个男性孙子,过继给我儿子为嗣,并立为储君。

    这既是国事,也是家事。所以你这未来做爷爷的就先对这事发个话表个态吧?是支持我们纳谏呢?还是不支持纳谏?

    慈禧的算盘,打得也挺精细。

    这位西太后绝不会自己先为这事冒然出头表态,而是要先拿出副很无辜很无辜之无可奈何很为难的样子,先看看这些利益相关者怎么表态?然后再伺机而动。

    刘清老爹奕譞的考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