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梁仕容传记在线阅读 - 第406章 年味儿(上)

第406章 年味儿(上)

    慧能小的时候,虽然家境贫寒,但每临近春节时,娘亲都到几里外的石灰窑里,拾一些石灰碎片回来,然后用水化开搅拌成浆状,再用糜子扫帚蘸着涂抹到屋内被灶烟熏黑的土墙壁上,把老旧的屋子装扮得白亮一点。

    娘亲说家乡人把这叫扫屋。再之后,就是给他做一双新鞋,改装或缝纳一件新衣服。

    那个时候,物质奇缺,生活清苦。年前再能储备一点稻谷,拿去舂米房里舂成白米也就满足了。到了除夕晚,能够吃上一顿白米饭,这年就算过得可以了。但是,即使如此的艰难,一家人能聚在一起团圆,对于过年的期待,对于春节的感受却是非常深刻甚至欢快的。

    慧能还记得他爹爹曾说起过:过年在家里贴年画。二十八,贴花花。但贴花花的重头戏不在二十八。比如,春联、门神和福字。这三样儿都是清一色的大红色彩,都是清一色的张扬在外。就像华夏人号称炎黄子孙一样,红黄两色一直都是华夏的传统吉祥色。尤其过年的时候,红色象征着红火,吉祥,热烈、高兴,这时,春联、门神和福字,张扬的大红色把过年的热情统统点燃到沸腾起来。

    还有门神里画着的秦琼、敬德,或关公、张飞,一个门儿又小的就贴在一起,两个门儿门又在的就分别贴开,作为门神的历史人物,往往是两个经常见面的不打不相识的武将,画的线条不是象征派,也不是意识流,就是粗线条、豪放派、大写意的春秋笔法,画在大红色的纸上,显得那么直接又喜庆。

    慧能的爹爹卢行瑫在新州算得上是最有文化的人之一,且练得一手好书法,在长安,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书法家。因此,每到临近春节,夏卢村里的邻居乃至方沿几十里的乡亲都慕名而来,以求得他写春联为幸事。

    卢行瑫未被贬新州夏卢村前,村里每家每户贴的春联、门神、福字大都是到新州县城花几银钱,从过年前在街上专门摆摊写字的人那里买的,红纸墨字,都是实在的手书,甚至有看着写过当场买走。字非出自名家,个个透出俗气。

    卢行瑫才思敏捷,人品又好,总能按照来者提出的要求创作、写出来者满意的春联,令来者乘兴而来,满意而去。隔离邻居李学儒老学究夸他作出的春联:挥洒自如,怡然自得,难得一见的好字好文采!

    三十那天既是年到了,慧能一早就穿上新衣服,李氏总是说:“下午穿新衣服吧,不然没过年就弄脏了。”

    可是这些话哪能管得住心急火燎盼穿新衣服的小慧能,他穿上新衣服就跑出去显摆了。

    一般孩子们在三十晚上,都是耐着性子守着家里的规矩吃完年夜饭的,吃完饭就撒欢跑出去,一黑夜都在外面疯跑,一点都不觉着冷。

    慧能还记得,腊月三十整个夜晚不睡觉,睁着眼睛直到大年初一早上。爹说这叫过年“守岁”。

    那时,大人,尤其是老年人的守岁,与孩子们的守岁是完全截然不同的。大人的守岁,是因为腊月三十,有着忙不完的事儿。忙着cao办年货,忙着做菜,忙着为全家换新被窝,忙着为孩子们准备新衣服,忙着哄孩子们高兴。

    反正,在慧能的眼里,在腊月三十夜里,大人有着忙也忙不完的事儿,所以,他们忙到干脆没功夫睡觉了,只好就守岁了。

    他做孩子的守岁,就是没事儿自找的。想起就要有糖吃了,有那么多好吃的了,有那么好的新衣服穿了,又有鞭炮可以放了,去隔离找邻家小妹李兰和石狗、文仔等一班童年小伙伴,挨门逐户去捡鞭炮仗、去玩耍了,一直到天亮,这就是他做孩子的守岁呗。

    大年三十的早上或晚上,就是贴春联、福字、门神的好时间。李氏打好满满一小锅粘稠的浆糊,然后卢行瑫教慧能贴:

    先要把去年已旧的撕掉,不能全部清理干净的,就沿着去年的老痕迹抹上浆糊直接贴上去。这样更见除旧布新的新年气象。

    门小门神大,加上门大多不平,门神贴在门上,更见凸凹的鲜活的立体感。还有喜字福字,要远远的将福气喜气从外面,一步步一个转弯的接引到家里来。福要头朝下贴,这叫福到了。喜字要出了门一抬头可见。这叫出门见喜。这就叫大唐人的布局,大唐人的智慧,从过年生活的小节透出细心与周祥。

    大红色的春联、门神和福字,加上满地扫也扫不干净的,过年家里在门口放鞭炮炸出的红色的炮屑。春联,门神,福字,鞭炮,红成一片,就像麻辣烫里放着的一眼可见的辣椒,够红够热够味儿,这就是纯正的年味儿。

    红红火火过大年,红火就是写在大红纸上的春联、门神、福字,还有包着红纸,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喜庆在人间的爆竹。

    慧能听他爹爹讲:爆竹,又叫鞭炮,俗称“放炮”。在过年中,辞旧迎新的爆竹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地位。人们为了除夕迎新年,用火点燃竹子发出响亮的噼啪声音。这就是后人因此把火药制成的鞭炮称为爆竹的由来。

    过大年,放鞭炮,它老少皆宜,却男女有别。放鞭炮,一向是勇敢者的游戏,男人们的专利。当男孩子在兴高采烈的放着鞭炮时,那边的女孩子们却忍不住捂住了耳朵,吓得又快又急地跑出去老远,才回过头用一脸崇拜的神情看着,这边放炮的男孩子在嗤之以鼻的同时,一定是心里充满了兴奋与惬意。

    那时,慧能只不过是二岁的小男孩儿,对过年放炮就情有独钟,对过年放炮非常着迷。他见大小伙子边抽烟,边吸一口点燃放炮;慧能就用香去点。

    当他撅着屁股哆哆嗦嗦远远地用香去点小炮的炮捻时,那些大小伙子则以左手拿香烟,右手拿着大雷炮点着以后停几秒钟再扔,以表明不耻于小屁孩儿们为伍的勇气。

    由于过新年放鞭炮,经常一不注意新衣服上就有了大洞。一不小心被炸着手指头的就司空见惯了。要不,怎么说,放鞭炮是勇敢者的男人的运动呢?要不,为什么说“爆竹声声辞旧岁呢?每到腊月三十夜晚,大年初一凌晨,鞭炮声此起彼伏日夜不断响彻云霄令人震耳欲聋。

    没爆竹,不除夕;不放炮,无新年。

    放鞭炮响亮的巨大声响,挥发的正是新年的热烈与奔放。放鞭炮散发的浓烈硝烟,正是挥之不去的新年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