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在线阅读 - 第四节 山东的私盐

第四节 山东的私盐

    在床上躺了三四天,梁明就已下地了,虽然还干不了重活,但地上行走还不是问题。他并没有外伤,主要是在海水中浸泡的时间过长,又被海风一吹,寒气入体。几日的休养后,已无大碍。

    这些天里梁明对成山庄也有了大概的了解,说是一个庄子实际上只有二十三户人家。庄西头有七八十亩盐碱地,根本打不上收成。庄子里的人家都是靠下海打渔维持生计,另外有一个外快就是煮私盐。

    几块贫瘠的土地什么也干不了,可人还是要活不是,单靠打渔虽能顾住口食可每年缴纳的钱粮是挣不来的。所以都要想点别的出路,这煮海水熬盐就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离着海边这么近,就得靠着它赚点温饱钱花。一担盐,一百二十斤左右,可以卖得三钱银子。海水取之不竭,柴草也不缺,三钱银子贴补家用可是不少,每月怎么着也能熬出七八十斤,这一年下来二两银子是到手了,出去缴纳的皇粮,过年时也能只买些年货。

    荣成县西面的文登就有一个大型盐场,而打听到文登梁明也知道了威山的具体位置,他也没漂多远就在威海的东面,这个荣成县应该就是新中国的山东荣成市了。而如今威海还是个无名之地,归属于文登县管辖。

    这文登县的盐场是大清国立的,而荣成只有灶丁和滩户并没有设盐场,只是有个收盐点。成山庄所出的私盐主要是由荣成的灶丁收购,看成色每担二钱到四钱银子不等。他们在转手卖到收盐点,每担也就赚上个半钱银子,这不过是个零头,大头都被盐场拿去了。

    盐场所出的官盐每担是一两五钱,而私自卖出的则在二两上下,一出一进获利之丰难以想象。

    虽然历朝历代盐铁茶专卖,凡是私下贩卖的都是重罪,而且这重罪的程度基本上都是砍头,绞首,就是为了保证官府专卖的利润。可是有利润的东西,必然有人要铤而走险,比如说是贩盐。

    崖头镇便是荣成的收盐点,文登盐场的干事在此地收集过后集中运往文登,同时也是众多私盐贩子的目击地,因为那里也有各家盐商的客号。

    在灶丁手中二三钱银子的粗盐,到了崖头至少也能翻上一倍。

    王石就干过这一行,这点让梁明很是不解,这可是杀头的事情,王石怎会如此轻率地说出口来,而王朱氏也不见丝毫的惧意。这其中必有内情,不可能单单是因为相信梁明不会出卖自己的救命恩人。

    几经思量,梁明终于找了个机会向王石询问。而事实的真相大大出乎了梁明的预料。

    有清一代山东从事盐业生产的人员数量极多,康熙初年山东盐场灶丁总数已达2.15万人,这只仅仅是盐场的灶丁还没算上民间的滩户。

    清初山东盐场19场旧制,后来屡加裁并,并为八。其产盐行销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四省。”然而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困扰了山东官员数百年之久。

    清代盐业最初实行“官督商销”的办法,政府利用盐商的运作而最终实现盐业利润。所谓官督商销,乃指盐商向官府缴课领取盐引后,到指定的地点买盐,再运到指定的地区去销售,官方绝不允许其它形式的自由贩运,也不允许越界行盐。这很正常,从汉武大帝时期的盐铁专卖开始,近两千年来一直如此。

    然而,清代山东的食盐销售情况并不理想。明代山东盐业开发的一个突出标志是制盐技术的不断革新,几千年来历经煮盐、煎盐方式的传承与改进,沿海灶民的努力极大的加大了海盐生产的开发力度,同时也提高了制盐的技术含量。而在在明代中叶福建人发明了滩晒之法,晒盐较煎盐而言,生产工序简化,成本降低,产量大又省工时,经济价值十分明显,故而此法逐渐从海丰场传向山东沿海各个盐场,但直到清朝时,晒盐工艺才在山东盐产区内zhan有优势。可直到现在文登的盐场依旧在使用煮盐法。

    所以富商大贾往往指染两淮、长芦盐场,一般不愿意到交通不便、成本较高的山东盐场行盐,故而山东盐场商运效果极差,有的地区甚至出现无商贩运的尴尬局面,却又要一直收取灶丁手中的产盐,这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一直困扰着山东官员。

    为了解决商盐滞销的问题,清廷破例允许山东盐场“穷民散卖”,将一部分盐票“给与民贩赴滩陆续买盐”,同时采取“筑包设商”的形式来加快食盐销售。山东沿海盐场还有“旧制许贫人肩挑易米”的特殊规定。由于允许民贩散卖,所以山东才会出现“昌潍以东不食官盐”的现象。

    正所谓:定例有商之地,灶煎商卖,无商之地,灶煎民卖,无票即为私盐。登州府盐课摊入大粮,不设商,亦无领盐票之民,每年都是官员领票。地丁征税完,仍由官缴票价等项,各滩灶产准其自煎自晒,**民销,并无官价,随贵随贱,民灶两便。惟须各守疆界,不得搀越。

    是以有清一代,山东盐政很是宽松,而如今的登州府,官引销售与私盐贩运各占一边天,并存之势已成。

    但贩运私盐还是有危险的,可这危险并不是来自官府,只要你不是脑子进水了,挑着数百斤粗盐进县城,是不会有事的。它的危险是来自同为贩私盐的盐贩,两队私盐队伍相遇是很有可能火并的,特别是强弱分明的时候。现如今的登州府已经形成了大小七股盐贩,王石和陈兴就是入伙了其中一股。

    梁明真听傻了,他根本想不到在这里贩私盐竟是如此小事一桩,一时间还真回不过神来。

    王石大手一拍梁明的肩头,说道:“河南是河南,山东是山东,情况可是很不同的。”

    讪讪的笑了笑,梁明嘟囔道:“何止不同,这是天壤之别啊。”不过他转眼一想,急忙问道:“大哥,能不能带小弟前去瞧瞧?”眼神中充满了期颐。

    这可让王石好生为难,他既然认下了梁明当弟弟,那就是真心的为梁明着想,盐贩子可不是好做的,生死犹天不说,入行容易可再想退出来就难了。他是打心底了不想让梁明踏进这一行。

    没的说,俩字——感动,这是真把自己当兄弟啊!

    梁明很感慨,“不说了,我听大哥的。”看着王石那敦厚的脸上露出的那抹笑容,梁明心中忽然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一股温情回荡在心房,“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家,他们就是我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