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男才女貌在线阅读 - 第九十二章 各有打算

第九十二章 各有打算

    三国之男才女貌第九十二章各有打算

    平心而论,刘协打从心眼里不想满足刘宇的这个要求,其实刘宇自己也并没有将话说明白,他只是说希望刘协能够奖赏一下他手下的那帮所谓的大汉的忠臣而已。如果刘协故意装傻,赏给这些人一些金银珠宝的话,那刘宇在朝堂上也不会做出什么过激的反映,至少在表面上不会。但刘协第一个就刨除了这个可笑的想法,的确,刘宇可能不会在表面上露出什么不满的神色或者动静,可在内心中,刘宇一定会不舒服,这种不舒服将直接决定刘协后的命运。

    在董卓的威之下生活了这么多年,刘协的年龄虽然小,但对一些事看的还是十分的清楚的,他知道如何取舍,如何选择才能保证自己的的位还有命不受到侵害,诚然,刘宇并不是像董卓那样残酷暴虐的人,但谁又能够保证他真的能够心宽大到能够不计较自己面子的程度呢?“算了,干脆就满足刘宇的这个要求吧!”再三权衡之后,刘协最终还是无奈的在心中暗自想到,他也看开了,反正自从他老子汉灵帝当皇帝的时候开始,这大汉朝的官员就已经变得不值钱了,既然能够用足够的金钱买到自己满意的官职,那么用官职来做封赏又有什么不行呢!

    心中为这个想法开了一个头,刘协就越来越觉得用官职择。毕竟现在长安的府库中并没有多少钱粮,当初虽然在董卓的家中抄出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但问题是,王将这些宝贝接手之后,有很大的一部分并没有当时就送入府库之中。而是被他自己留了下来。当然,以王的为人,他到还不至于贪污这些从董卓那里得来的财物,但即便如此,这些资财如今也已经被用的一干二净,董卓当政这些年。对大汉朝廷所造成的危害实在是太大。面对这个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汉王朝,王也只好硬着头皮先用钱粮去补窟窿,结果拆补一番之后,数量巨大的钱财很快就消耗殆尽,而且接着就发生了李的叛乱,吕布的一次征伐,就耗去了长安府库中所有的钱粮!

    所以如今汉献帝这个九五之尊的手中实在是拿不出太多的东西来犒劳功臣和军队了,说句实话。如果现在真的有一百万贯在刘协面前放着的话,他肯定是第一时间自己收起来,而不是用这些钱来奖赏别人。客观况如此,刘协也没有任何的办法,相比之下。用那些官职来奖赏功臣就要好得多。官职这种东西,说穿了也不过就是皇帝圣旨上的一句话而已,官职之所以吸引人,之所以显得有价值,关键是要看发放官职的政府或者朝廷的实力如何。

    比如说文景之治时期,汉时期、又或者东汉前面的几位皇帝当政的时期,那些官员的职位都是千金难求。但此时汉献帝手中的朝廷,实权几乎难以超过长安范围,那些各的的诸侯们已经逐渐的习惯将朝廷当做一个摆设,在这种况下的大汉官职。不管是虚衔也好,实职也罢。都不过是个空空的名号而已,比如说掌管天下农事的大司农,如今都已经无法得到天下田亩以及各的州郡一年产值的数据,而管理礼乐祭祀的太常连祭祀所用的钟鼓器乐都凑不齐。

    一句话,汉献帝时期的官职实在是不值钱!而如今这些官职却能够代替金钱,成为赏赐功臣的赏物,不管从那个角度来看,这对于眼下已经快要揭不开锅的大汉朝廷来说都是一件十分划得来的买卖!“不就是几个小小的官职嘛!封出去就封出去了,反正也不用耗费朝廷一文钱!”汉献帝的心意慢慢的坚决起来,他决定满足刘宇的这个要求。

    当然,汉献帝对于刘宇索要官职的这个举动后面的含义也是心知肚明,刘宇之所以会对这些并没有多大用处的官职感兴趣,其实还是为了能够控制长安的朝廷!如今的官职虽然说不值钱,但那毕竟是个名分,有些时候,尤其是在处理朝政的时候,这个名分就是一个资格,一个可以对朝政进行赞同或者反对的资格。在朝堂上,并不是皇帝一言堂,也许在大汉鼎盛的时候,皇帝的权力能够高度集中,但在乱世的时候,皇帝其实很难再将天下的大权独揽于一,也不要说天下的大权,就是朝堂上制定的那些政策,皇帝也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思一意孤行的资格。其实用民主这个词能够更好的反映这个时代的朝廷格局,汉献帝只能够就大多数朝臣都同意的政策进行取舍,而刘宇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提出了要为自己的手下加官进爵的要求,毕竟朝堂上刘宇一方的人多,而且官职品阶高的话,对于朝廷的各种事项他就有了更多的发言权,甚至说一些他所提出的政策能够很轻松的通过正当的朝堂审议而获得通过!这也就相当于刘宇自己独揽了整个朝廷的最高权力!

    不得不说,刘宇的这个算计很高明,他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朝廷的最高决策权,别人也无法说出什么,因为在程序上,在形式上,他的这种大权独揽都是披着合法的外衣的。董卓的时候虽然也同样能够得到最高的政治话语权,但他的那种话语权是通过极端暴力的形式才获得的,也正因为如此,他董卓的每一项措施才都那么的不得人心。

    老百姓们对政治其实也并不了解,他们认为一个人所制定的政策是不是正确,一方面是看这个政策对他们是不是有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看这个政策的出台是不是合法,如果这个政策是某一个人独断专行制定出来的,那老百姓的怒火就只会针对那个制定政策的人,而如果这个政策是经过所有朝臣的廷议之后最终决定下来的,那么老百姓就算觉得这个政策对自己没有好处,他们也不会去埋怨某个具体的人。他们只会在心里埋怨朝廷,埋怨当政的皇帝!没有任何一项政策是能够让所有的人都感到满意的,只要是人制定的政策,就会有疏漏,所以独裁者永远不会受百姓戴。

    刘宇耍了一个小小的手段,让自己独揽大权的行为披上了一层民主的外衣。这就能够成功的避开因为实行某些政策而导致的丧失民心的结果。刘宇的这个算盘。从汉献帝到黄琬这些人都能够看的很清楚,但问题就在于,他们无法否决刘宇的这个提案。刘协是因为实在没钱,而黄琬则是苦于没有合适的理由去阻止这件事发生。

    说到底,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规矩,刘宇和他手下的臣僚们在大汉社稷危机的时候将局面扭转了过来。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对于这种大功勋,就算是黄琬他们也不可能单靠自己的一张嘴就能够抹杀,有了功勋就必须要进行奖励,否则有功不奖的话。后还有谁愿为大汉朝立功呢?!对有功人员行赏是皇帝的职责,这和通过政策不一样,赏赐本就是一种政策,至于说要赏些什么东西,那就是要皇帝自行决断的事了。

    对于朝廷财政的窘境,黄琬自己也很清楚,毕竟他为大汉三公之一。必须要对朝廷的现实况有一定的了解才可以,另外,当初王用董卓的钱到处去补窟窿的时候,黄琬也是参与到其中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钱是通过他的手转出去的,所以黄琬知道。朝廷根本就拿不出什么东西来奖励那些为朝廷出生入死的益州将士。即然这样,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也只有封官这么一条路了。黄琬从心里已经确定刘宇索要官职的这件事肯定能够获得成功,他只是在惊讶刘宇表现出来的出色的政治手段!“也许是他边有能人相助吧!”看着刘宇后的郭嘉、陈群等人,黄琬心中暗暗想到,尽管益州的这些臣僚看起来还很年轻,但从他们的眼神中,黄琬就能够清晰的看到那种超于常人的智慧还有精明,有这样一帮杰出的臣僚从旁协助刘宇,刘宇就算是个庸才也足以做出一番事业了!

    当黄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忽然发现,也许想从政治上压倒刘宇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人智短,二人智长,自己就算是在政治上的经恐怕真的交起手来,也不会是这么多青年才俊的对手吧!第一次,黄琬对于战胜刘宇,取得最高政治权利这件事开始变得没有自信起来。但这种心虚的感觉很快就被黄琬从内心中排除出去,对方即使再出色,也不过是一群刚进朝廷的雏鸟,经验上的差距,并不是只依靠才能就能够弥补过来的!黄琬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他最终还是决定不放弃对最高权力的争夺!刘宇的这个封赏的要求虽然能够通过,但自己也要掺和一下!

    不管黄琬心中怎么想,汉献帝是已经决定要按照刘宇的要求,加封给益州的臣僚们更高的官职了,至于说刘宇会借此将最高政治权利收入自己的手中,那就不是现在的刘协所需要考虑的事了,更何况,刘协自己也知道,凭自己现在的年龄与能力,还有朝廷如今的实力,想要重振汉室的声威是十分困难的事,先不说自己制定的政策如何,单说那些山东的诸侯们,他们如今已经过惯了自由自在的割据生活,对于这些诸侯,刘协就算是传下一道旨意,到最后能有几个人能够按照旨意去办事,都是一个未知数!想来不去执行的人会更多一些!

    在这么一种艰难的条件下,势必要有一个人出来辅政,而辅政的人选,在具有相当的政治军事才能的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能够令诸侯们感有压力的实力,而刘宇恰恰就符合这所有的要求。如果由刘宇出来辅政的话,凭着他大汉第一名将的名头,还有益州强盛的军力,相信山东的那些诸侯们还是会在好好掂量一下自己实力之后,乖乖听从朝廷圣旨的。至于说施政方面,刘协也比较放心,毕竟从多年来对刘宇的评价上来看。这个人绝对不是个残暴的人,相反的,在他的上还有着诸如善人,贤王之类的由百姓奉上的美誉,这样的一个人,相信他不会做出什么暴政。

    总之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刘宇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辅政人选。同时他头上的那顶汉室宗亲的帽子,也能够让已经对外臣产生了极强的排斥心理的刘协稍微的心安一些。所以刘协在决定同意刘宇的请求的同时,也已经做出了让刘宇成为辅政大臣的决定,有了这两个决定,那接下来的封赏也就顺理成章了。不过,刘协在拍板之前,还是向黄琬还有马那边看了一眼,毕竟这两个人是现有的除了益州一派之外长安其他官员的领袖。这么大的事,刘协总要征求一下他们两个的意见才好。黄琬对刘宇的要求已经默认,而马虽然心中有所顾忌,但看到黄琬不开口,他也就保持了沉默。见这两个人都没有表示反对。定了。

    “皇叔所言极是!”刘协微笑着看着刘宇说道:“皇叔手下的这些臣僚,尽皆是我大汉的英才,朕能够有皇叔还有这些英杰们辅佐,何愁我大汉社稷不能中兴!今天其实就算皇叔不说,朕也是打算要对皇叔手下的这些功臣们进行封赏的,如今皇叔既然已经开了口,朕当然不会反对。不过皇叔军中有功之人,朕还并不都认识,这样,请皇叔先草拟一份奏章。将军中立有功勋者的名讳都写下来,同时将为他们求取的官职也标注在后。这样朕也好下旨!”

    刘宇一笑说道:“臣在此多谢皇上的恩典!至于说推荐有功人员的名册,臣其实也已经准备好,单等皇上能够恩准了!”一边说着,刘宇从袍袖中摸出一本奏章,起走了两步,交给了刘协边的内侍手中。说起这奏章,却也与益州有着关系。两汉时代,大臣们向皇帝呈递自己的意见,也就是呈递奏章的时候,一般都是用竹简作为奏章的载体。虽然在东汉中叶,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使得纸张在大汉的土的上逐渐的流行开来。

    但蔡侯纸的制作成本比起竹简来还是要高着很多倍!所以虽然纸张在上层社会,比如官员与官员之间,豪富的商贾之间都开始经常的使用,但却一直没有成为书写奏章的第一这里面纸张的价格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奏章一般字数很多,而东汉时期的纸张大多是类似于绢纸一般的类型,书写起来需要有比较深厚的书**底,而且在书写的过程当中,需要小心的的方也多,所以官员们为了求方便,求实惠,还是继续使用竹简书写奏章。

    按照原来的历史进程的话,纸张的全面推广是在唐朝时期,可刘宇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历史进程,益州的造纸作坊,如今已经能够大批量的生产各种各样的纸张,其中包括了硬纸还有软纸,纸张的制造成本也一下子下降了好几倍,这就使得纸张的使用,在这个混乱的年代出现了一个大飞跃!本来,作为文字的载体,纸张和竹简比起来就有着太多的优势,而如今纸张价格昂贵这唯一不如竹简的的方也已经被改善了,那天下需要书写的人们当然不会弃方便而用拙劣!

    由于纸张的大面积普及,朝廷中用来书写奏章的竹简也全部都换成了纸张,不过并没有出现后世明清时期的那种折本形式,而是一直采用卷筒的形式,也就是将奏章卷成筒状,再用丝绸扎好,在纸卷的上面贴上奏章的名称以及上呈者的姓名,官职等信息。这其实就是从当初将竹简卷在一起的模式演变过来的!

    没有采用折本模式,这倒广奏折的样式,而是他一直就没有注意过这些细节方面,在刘宇看来,奏章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不影响人们阅读,既然什么形式都可以,那自己何必要多此一举去改变朝廷中已经通用的那种奏章形式呢!当然,奏折在便携还有文字内容的可容纳上都要比这种卷筒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在益州境内,刘宇还是向手下的这些官员们提起过用奏折的形式上奏章,而益州的官员们在使用了几次蜀王府统一发放的奏折之后。也觉得十分的好用,所以在益州境内,奏折事实上已经成为主流的呈文模式。

    不过在长安,刘宇还是继续采用卷筒式奏章,他不想什么事都显得和别人与众不同。刘协刚才说让刘宇先下去草拟一份奏章,然后在进行批复。本来是想能够先将这件事拖上一拖。虽然最后还是要批准,但那样的话,总还是能够体现出自己作为皇帝的权威。哪知道刘宇竟然已经在事先已经写好了奏章,这让刘协的脸上顿时有点挂不住。

    刘协倒不是因为心疼这些官位而心不好,他之所以感到气闷,是因为他从刘宇已经准备好奏章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刘宇在上朝之前,其实已经是做好了所有的准备的!他根本就已经预料到了今天朝会上可能发生的所有的事!这透了的感觉。让汉献帝感到十分的不舒服,也难怪,如果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够被另一个人提前料中,而且预料的一点不差。那被料中的这个人心中肯定是极其郁闷的,因为这代表着自己的行为都在对方的指掌之中。

    但刘协这个时侯也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而发怒,得罪刘宇是刘协现在最希望能够避免的事,所以在接过奏章之后,刘协只好干笑两下掩饰自己的尴尬,而后强笑着说道:“原来皇叔已经准备好了奏章,人人都说皇叔心细如发。今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刘协这话中就带了一点嘲讽的意味,但刘宇是谁,他当年可是能把瞎话当成真话说。而且说起瞎话来从来不眨眼不脸红的厚黑一族,刘协的这点小小讽刺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毛毛雨!所以在刘协说完之后。刘宇一点都不着恼,反而一躬向刘协谦逊道:“陛下谬赞了,臣也不过是想尽可能的为陛下减轻忧劳罢了!”

    让刘宇这么一弄,刘协反而有些下不了台,他的话中可是一点赞赏刘宇的意思都没有,可人家就这么顺杆爬上来,而且还煞有架势的谦逊了一番,真是让刘协感到哭笑不得。“真没想到,刘宇竟然还有这么牙尖嘴利的一面!”刘协的心中恨恨的想到,在他的印象当中,刘宇一直都是以象出现的,当初担当自己老师的时候,更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像极了得到成仙的高人。可现在的刘宇,那种表却和市井间的无赖十分的相似!

    恐怕这才是刘宇的真面目吧!刘协心中警惕起来,他现在才知道,原来自己对刘宇的了解其实是十分的片面的,在对待自己对手的时候,刘宇恐怕从来不会用什么道德底线来约束自己,在刘宇看来,一场斗争,最后的结果无非就是胜或者败,就像后世的一些大佬们曾经说过的,不是东风压过西风,就是西风压过东风,那些所谓的声讨,所谓的质疑,都不过是失败者无奈的叫嚣,从效果上来说可说是没有任何的一点的用处!有那个叫嚣的时间,倒不如去想想如何才能让自己翻才是正经!刘宇看不起那些没有力量却还整天吵吵的废物,而他自己也绝不会犯废物才犯的错误!

    见识到刘宇精于权术的一面之后,刘协更是丧失了和刘宇继续这样斗下去的心,反正本来就已经决定要将刘宇作为自己的辅政大臣,所以刘协打开刘宇的奏章扫了一遍之后就直接用朱笔做了批复,刘宇所保举的人,所保举的官职全部都恩准,在奏章上批完之后,便交给黄门侍郎,当即草拟圣旨,正式册封相应的这些官员们官职。在这次册封的人中,位列三公的共有两人,升任司徒的刘晔,另一个就是升任司空的陈群,而位列三公之下的九卿,则有八个被益州集团包揽,另外的那些没有当上三公九卿的人,也都比自己原有的官职连胜了两级,这一下,益州一下子多出了文武二十多个大臣,能够有资格参加平里举行的普通朝会!也就是说进入了最高决策层!

    大朝会和普通朝会是完全的两个概念,如果说大朝会是后世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话,那么普通朝会就是人大常委会。能够进入大朝会的,是两千石以上俸禄的大臣,而能够参加普通朝会的。则必须是俸禄超过两千五百石的高级官员。刘协在批这份奏章的时候,并没有细看奏章中的内容,因为他认为反正这些东西看了也没有用,不过当他听到边的侍从宣读自己颁布的圣旨,听着那一个个显赫的官名从内侍的口中说出的时候,刘协的心里面还是感到十分的心疼!虽然说这些官职不要钱。但这毕竟是一种荣誉!当然。刘协最为郁闷的,就是在自己这一代,大汉社稷竟然沦落到这般的步,连官职都已经可以作为赏赐功臣的赏物,可以一次大量的抛售出去了!

    “算了,如果能够用这些官职换来刘宇的用心辅佐,让大汉在我的手中能够实现中兴,那我也就心满意足了!这刘协在心中不断的安慰着自己。就在他进行自我催眠的时候。太尉黄琬忽然站出来,手持笏板向刘协奏道:“启奏陛下,近来,因为董卓逆贼伏诛,李叛匪败退。很多因为董卓的暴政而挂冠归隐之人,希望能够重新回到朝廷中,为朝廷效力,为陛下尽忠!臣以为,这些人能够在董卓专政之时,不贪富贵,不畏强蛮。宁可放弃仕途归隐于闹市山林之中,此实在是对我大汉社稷忠心耿耿之臣,还请陛下能够恩准他们回朝效力!”

    “哦?还有这等事?”刘协的兴致顿时就高涨起来,自己能够得到民心。这是最能让刘协感到高兴的事了,归隐的官员希望能够重新回到朝廷中来。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一来这些人是因为董卓势力被掀翻而不用再可以的隐瞒名姓来自保,而且更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执掌的朝廷充满了信心,认为自己能够带领大汉实现中兴,这才希望能够复出重新扶保大汉江山的!一想到有人肯为了自己而回到朝廷,刘协就高兴的不得了,他迫不及待的问道:“如此忠臣,朕当然不会让他们的一腔报国血白费!既然他们愿意回到朝廷之中,那朕就许他们官复原

    本来刘协是想说“另加三级记录”的,也就是说给这些人记个大功,后如果有了职这个空缺的职位又比这些人现有的官职高出三阶的话,这些人还是能够有竞争这个高阶职位的机会的,因为现有等级加上这三级记录,正好能够满足高升的条件!所以加三级记录在案是对于官员的一种很有效的奖励办法。

    可这句话刘协根本就没有说完,就被刘宇的一声清咳给打断了,看着一脸悠然的刘宇,刘协感到一阵愤慨,同时也是感到一丝无奈,他为一个皇帝,说话的时候被人毫不客气的打断,他心中有多么的尴尬和愤怒那是可想而知了。不过刘协此时也是敢怒而不敢言,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刘协陪着笑脸向刘宇说道:“皇叔,刚才太傅所提的事,皇叔以为该如何是好呢?”刘协知道刘宇刚才打断自己,肯定是为了这重新启用下野官员的事,所以便向刘宇问了一句,不过在刘协的心中,他还是认为自己所作出的选择并没有任何的错误,像这些忠臣,难道就任由他们老死泉林?

    听到刘协问自己,刘宇也就不再装深沉,睁开眼睛看着黄琬问道:“太尉大人,不知道有哪些下野的官员想要回到朝廷中来呢?不知太尉大人可有一份名单呈交给皇上?”黄琬淡笑一下道:“蜀王千岁,当初董卓专权的时候,自动归隐以及被董贼贬斥的官员少说也有百十余人,如今在长安人,他们都向臣表示希望能够再为社稷出一份心力!不过因为这事是昨天才发生的,所以仓促之间,老臣也没有准备好名册,还请皇上,蜀王千岁宽宥!”

    刘宇对于黄琬的这说辞显然并不满意,又紧接着问道:“太尉他人不会不知道,本朝已有定例,凡是下野辞官者,非有特别的理由,不得再次进入仕途。如今太尉大人如果想要让那些已经辞官的人回到朝廷,还是要先拟出一份名单呈交皇上。等皇上命人查实之后再行定夺,这才是正途!否则,若是有那宵小之辈,本因为触犯律法而被免官,这次却借着便利重入仕途的话,朝廷也不好向天下的百姓们交代!”

    对于刘宇的话。黄琬并没有显示出不高兴的神色。而是点头说道:“蜀王千岁所言极是,此事确实是老臣欠缺考虑,还请陛下恕罪!不过,这其中有一人,臣敢以家命担保,他绝对是忠于汉室,忠于陛下之人,还请陛下能够让他官复原职!”刘协本就对让那些忠臣重回朝堂十分的赞同。如今听黄琬这么一说,他立马就想答应,但旋即又看到一边闭目不语的刘宇,便只好无奈的苦笑一下,想刘宇说道:“皇叔。你以为太尉之言如何?”

    刘宇看了黄琬一眼,慢悠悠的说道:“太尉大人既然能人担保,那此人一定是非同凡响!不知此人是谁,还请太尉大人能够告知,如果真的是对朝廷忠心耿耿而遭到董卓的记恨打压之人的话,皇上自然会加以重用的!”黄琬似乎已经猜到了刘宇会这么回答,他微微一笑说道:“其实此人蜀王千岁也认识。他不是别人,就是皇甫嵩,皇甫将军!”

    皇甫嵩?刘宇顿时就是一愣,怎么是他?刘宇之所以感到惊讶。并不是因为他认为皇甫嵩的忠诚不够,出生在军人世家的皇甫嵩。他对于汉朝廷的忠诚是勿需怀疑的,真正让刘宇想不通的是,皇甫嵩如今就在武班之中端坐,而且还是坐在一众武官的最前列,他人既然已经在朝堂上了,那还谈什么复出呢?

    “黄太尉,你是说想让皇甫将军复出?”刘宇疑惑的看着黄琬,见黄琬肯定的点了点头,刘宇就感到更加的奇怪了:“可黄大人你也看见了,皇甫将军如今就在武班之中,既然没有离开朝堂,那这复出一事,又从何说起呢?”

    面对刘宇的疑问,黄琬不慌不忙的回答道:“蜀王千岁恕罪,确实是微臣没能说明白,皇甫将军本是统领长安十万大军的左将军,长安留守,后来董卓作乱,皇甫将军因为消息不通而被董卓贼所乘,兵权被李夺了过去。后来董卓进入长安,皇甫将军为了同流合污,毅然决绝了董卓让他到函谷关统兵的任命,甘心在自己的府中赋闲,如今董卓已灭,李等人也被除掉,朝廷已经显现出一片新迹象,为了能够更好的为朝廷效力,皇甫将军希望能够重新回到军队之中,继续领兵为我大汉社稷浴血拼杀!所以臣在此肯定陛下能够恩准皇甫将军能够重新统领长安兵马!”

    听到这里,刘宇已经完全听明白了黄琬的计划,原来他们是想从我这里夺走长安的兵权啊!刘宇心中暗暗的冷笑,黄琬还真是好算计,没想到他会把皇甫嵩拉到了前台上来!刘宇看了一眼如今还在第一排端坐的皇甫嵩,眼中也不住露出欣赏的神色。对皇甫嵩的才干,刘宇也是十分的了解,当初的黄巾起义,说起来,应该就是被皇甫嵩歼灭的,当然,当时刘宇率军击溃的是黄巾军的主力,对战局的变化起到了决定的作用,但如果没有皇甫嵩牢牢的牵制住其他的黄巾军的话,刘宇也不可能那么顺利的消灭张梁、张宝他们两个人的兵马!

    当然,在一些军事思想,尤其是在战争之后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刘宇和皇甫嵩之间有着比较大的分歧,但对于皇甫嵩的指挥能力,刘宇还是十分佩服的。对于皇甫嵩,刘宇一直认为他就是一个标准的大汉军人,如同后世的军人们一往都有他们自己的执着和追求,同时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骄傲和坚持,所以当刘宇看到皇甫嵩竟然来到这场政治斗争的前台来的时候,他心中也是惊讶万分。

    既然黄琬所说的人是皇甫嵩,那刘宇也说不出别的什么来,皇甫嵩对于汉室的忠诚是不容质疑的,即便是刘宇也不可能从皇甫嵩的上找出任何对汉室不忠的的方。所以当汉献帝询问的目光再次落到刘宇上的时候,刘宇便点头开口道:“既然黄太尉举荐的是皇甫将军,那本王自然是无话可说,皇甫将军是我们大汉军人的典范,如果由皇甫将军来统领长安的卫戍兵马,那长安自然万无一失!臣也请陛下能够恩准太尉大人的请求!”

    见刘宇也已经答应了,刘协自然二话不说,马上就下旨回复皇甫嵩的兵权,并将长安城的卫戍部队交给皇甫嵩。对于这道旨意,刘宇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他没有理由去阻止这件事。不过,皇甫嵩负责长安的防务,刘宇并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本来嘛,血甲军本就不是被用来在城头上巡逻的部队!

    当然,刘宇也不可能让皇甫嵩一口气将长安卫戍部队吞下去,长安城原来的那些卫戍部队,这个时侯都已经被重新整合了起来,刘宇辛辛苦苦的让那些士兵重新恢复了士气,的交给别人,于是,在精心挑选了半天之后,刘宇将一万人马连同长安防务一起交到了皇甫嵩的手中。这一万人马都是因为不符合刘宇选择士兵的那种苛刻条件而被刷下来的,可即便是这些落选的兵马,也足以让皇甫嵩感到十分的满足

    大朝会就在这种双方都不吃亏的况下结束了,夜晚的长安城,皇宫、黄琬府邸以及蜀王府邸注定无法安眠,因为这些房屋的主人都在商议着自己的事!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

    ...章节内容正在努力恢复中,请稍后再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