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男才女貌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七十一章

第一百七十一章

    第一百七十一章

    鲜卑族的一番弓箭齐射,给宜君县的守军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但由于何涛事前有了准备,而且提前一步,根据他自己的经验,从鲜卑军队的阵型变动上,看出了端倪,并做出的正确的判断,所以及时下达命令,让守城的将士用盾牌防护,由于盾牌数量有限,所以,有很多人,用的是之前从老百姓家里拆下来的门扇,几个人夹起来,往头上一顶,及逆行防御。***那鲜卑人射出的箭雨,杀伤力强,箭矢的穿透力大,那盾牌是严格按照军工尺寸制造的,用料也好,所以顶住弓箭没有什么问题,可那门板就不太顶用,老百姓做门板,那就是个遮风挡雨的门户,能用多么好的材料,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树木打造,做工比较粗糙,而且厚度不大,挡上两三支弓箭不成问题,但要是被几十根弓箭扎上,那就得会裂开,这门板裂开,有了空隙,自然不能将下面躲藏的人保护好了,所以说,城头上的这些人,尽管有准备,却还有伤亡。

    这也就是迷吞手下的人手少,出去攻城的步兵,剩下的弓箭手也就是一千五百来号,他为什么不多派人呢,原因很简单,箭支数目有限战场上,那万箭齐发的场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看到的,这每一支弓箭,那都是真金白银的打造出来的,国力雄厚的国家,才能有大量的箭支储备,实力稍差一点的,都凑不出一场大战所需要的所有箭支。

    后世三国演义上,不是有草船借箭这么一出儿吗?诸葛亮神机妙算,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知道江上有雾,就驾着扎满草人的小船,到曹军水寨咋呼了一圈,结果从曹cao手中轻而易举的弄到十万只箭。这个故事那是家喻户晓,人们看这个故事,都是评论诸葛亮智谋深沉,周瑜心胸狭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能看出东吴和曹魏之间,国力上的差距,那周瑜是打着箭支不足的幌子,想要暗算诸葛亮,那如果东吴的箭支不缺,他能找这个理由吗?人家诸葛亮那也不是面人,东吴要是有几十万箭支,能够充足的供应这场战争,那诸葛亮直接说你家不缺箭不就得了。所以说,从这个故事上,就能看出,以东吴的军事储备,还有军事潜力,不足以支撑像赤壁之战这样的战略性决战,也可以看出,武器的制造,即便是再古代,也是一项格外庞大的开支,像后世的很多大国,那军费可以说是天文数字,其实在古代也是一个样子。

    你想,东吴这样割据江东,治下六郡八十一州,能够跟魏蜀两国鼎足而立的中原大势力,在弓箭储备上,都有些捉襟见肘,像娄乞部这般的草原小部落,手里面能有多少存货?当然,还得说清楚,这里说的弓箭,那是军事用的,不是平常打猎用的箭头,娄乞部他们这些草原民族,善于骑射不假,骑马,没的说,先天有优势,可射箭,这里面就有文章了,他们平常打猎用的弓箭,很大一部分是木质的箭头,真正用到铁的地方,就箭头上那一点,毕竟打猎嘛,对手的手无寸铁的动物,那只要削尖了头,木箭也一样能要了猎物的性命。在草原上,铁器那是绝对的稀有物品。

    草原上或许不缺铁资源,但问题是草原民族没有冶炼技术,你就是拿着一堆的铁矿石摆到鲜卑人的面前,他们也只能是看着这些石头发傻。不只是鲜卑人,所有中原王朝周边的草原民族,少数民族都是如此,文明和技术上的差距,决定了他们在军事物资上的缺乏。但几千年来,草原民族从来不缺少攻打中原王朝的武器,这就有点矛盾,其实,这要感谢那些繁荣市场经济的商人,历朝历代,那个中原王朝的内部,都不缺少jian商。后世马克思所说的话不见得全对,但有句话他没说错,那就是商人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这是看透了商人的本质。中国人对此其实也是深有感触,所谓君子轻生而重义,商者轻信而重利。固然,商者中也有很多爱国者,但也有很多,是唯利是图的小人。爱国者或许无法用自己手中的资本改造一个王朝,小人却可以轻易的利用手中的资本,覆灭一个王朝。比如明代,看似是灭亡在农民起义军和满清的手中,但实际上,大明王朝是毁在那些晋商手中,就是这些富甲天下的晋商,将大量的军事物资,经过蒙古草原,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大明的敌国手中,满清强大了,晋商暴富了,大明朝却灭亡了。

    中华几千年,不只是一个晋商卖国,也不只是明朝在商人的手中吃了大亏,大汉朝也不例外。汉代与草原上各部族之间,有官方开办的市场,进行盐铁茶粮等物资的交换,称为互市,这种市场,本身是由官方开办,也由官方掌握,每次,与草原民族之间的互市,对于敏感的军事物资,如粮草、铁器,那都是限量交易,严格控制,毕竟汉朝朝廷上的大臣们也不都是傻瓜。但官方的这些深谋远虑,老百姓不知道,又或者,这些商人们心里知道,却假装不知道。从来都是物以稀为贵,越是限制出口的东西,走私所获得的利润就越大,当利润达到百分之百以上的时候,这些商人就会无所忌惮,疯狂的向草原上走私各种铁制品,当然,他们也弄不到军方的制式武器,所卖出去的铁制品,都是以铁锅,铁铲,铁锤等等民用物品的形势,但鲜卑人将这些东西换回去之后,立马就把这些铁器回炉,而后打造兵刃甲胄。

    可以说,所有强大起来的草原民族,背后都少不了一群群数典忘祖,丧尽天良的汉jian商贩。此时娄乞部手中的兵器,一半是他们通过侵扰汉朝边境,在与汉朝军队交手战胜后所缴获的战利品,另一半就是通过汉朝商队走私过来的铁器回炉锻造而成的。刚才向宜君县射出的那些箭矢,也是一半一半,一半是劫掠来的军用箭矢,一半是他们自己制造的箭矢。一千五百人,连续三波发射,那也是将近五千支箭,五千支箭,就是娄乞部半数以上的存货射完之后,效果却令迷吞十分的不满意,毕竟这弓箭齐射对于鲜卑人来说,那已经是杀手锏一般的手段,尽管对城头上的守军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但这个伤害程度实在难以令人满意,迷吞也看见了,在弓箭发射之前,汉军似乎提前做好了准备,这就说明这些汉军的指挥者并不是个饭桶,相反的,还相当的老练,尽管不知道一开始他为什么表现的那么拙劣,可现在他就是迷吞的大敌。

    如果,像刚才那样的弓箭齐射,能再来上八九次,那何涛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招架,但幸运的是,娄乞部没有那么财大气粗,迷吞心里倒也想跟刚才一样,好好的爽一下,但他的存货就那么一些,已经用了一多半了,要是还继续这么折腾,用不了几次,他部族中的这些家底儿可就全搭进去了。当然,如果是无牵无挂的人,拼了这日子不过了,倒也能舍得这些箭矢,奈何迷吞可不是一个无牵无挂之人,他身为娄乞部的首领,无论如何都要为本部族考虑,娄乞部日后还要在这片草原上立足,要是将这本就不多的家底都给搭进去,那日后,难道要娄乞部的人都仰人鼻息的生活吗?

    箭矢的缺乏,让迷吞无法狠下心来,继续发动弓箭远程打击,没有办法,只有继续采用人梯攻城的方法进攻,此时娄乞部的兵马已经进攻了两次,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什么事情都是再一再二不再三,到了这个时候,娄乞部的士兵们都已经格外的疲惫,这个疲惫不止是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鲜卑人虽然勇猛善战,但毕竟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妻儿老小,心中也有牵挂,刚才凭着一股血气之勇,不计生死的攻打宜君县城,但连续两次攻打不下,在同伴的鲜血和宜君县城那高高的城墙面前,这些人都从心里往外,感觉大无比的疲惫,所以,第三次攻城,鲜卑人这边明显的不在状态,不管是冲锋的阵型,还是攻城的动作,都开始出现迟滞,散乱,何涛那是懂兵的人,久历战阵,别的不敢说,查看敌情的本事他还是有的,他一看鲜卑人这次攻打过来的那股精气神,就知道,对方已经是疲兵了,只要这次攻击再被击退,那么对方就再也无法发动第四次进攻,唯一的出路,就是暂停攻城,整顿兵马,恢复士气,以图再战。

    何涛的估计没错,迷吞这边的确已经到了筋疲力尽的地步,如果说,迷吞手下有几万人马,那么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攻城战,哪有单凭一支部队来回折腾的,必须要有几支部队,轮换着攻打,这样,同一支部队攻城的间隔时间比较大,将士们也就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整。但迷吞这次的情况特殊,他手下,就自己娄乞部的这不到三千人马,反过来复过去就是这些人,你说怎么轮换?所以他只能是一次次的把同一支部队派上去,那士兵们能不累吗

    这个时候的迷吞,心里面充满了迷茫,他本以为攻打宜君县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没想到事情到了现在,竟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这汉军的指挥官,很明显是个通晓兵事的行家,可既然有这等人才在城中,上次自己到宜君县来侵扰,杀掠了几万汉人,而且就是在这宜君县城下发生的,当时怎么就没有一兵一卒出城救援呢迷吞虽然是娄乞部的首领,但论起肚子里面的花花肠子,是个迷吞加起来,也比不过一个朱勇当然,现在迷吞也已经没有力气再去纠结这件事,他的当务之急,是决定下一步,自己部队的行动。他周围的心腹、大将都在劝,说大首领您也看见了,咱们的儿郎已经是疲惫不堪,难以再次发起进攻了,而且,汉军的准备十分的充足,咱们手下兵马的损失在不断的加重,这一旦把手中的兵马都拼光了,到时候咱们可就都成了光杆司令了,那还怎么在草原上生存呢所以还是先鸣金收兵吧

    对这个建议,迷吞也动心了,但是呢,又觉得有些不甘心,毕竟自己这边,人马也损失了,弓箭也消耗一多半了,要是就这样灰溜溜的走了,那之前所有的牺牲,就变得没有价值,之前的一切努力,也都要前功尽弃,到时候,自己部落恐怕要在联军之中,落下一个无能的名声,自己这个首领,自己手下的兵马,在人家面前也抬不起头来。可要是不退呢,眼看着宜君县城,并无在短时间内被攻破的迹象,自己的部众也已经有了厌战之心,即便坚持打下去,也没有用。

    就在迷吞犹豫不决的时候,他的脚底下就觉得这大地在轻微的抖动,他心中一惊,抬头向西边一看,烟尘大起,遮天蔽日,迷吞心里顿时明了,这是自己联军的大部队赶到了,他的这心里面,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原本想打个大胜仗,在宜君县中,迎接大军的到来,哪想到,宜君县竟然难攻非常,现在大帅的主力来到,自己说什么,做什么都没有用了,只好自行前去请罪。当然,他还觉得松了一口气,毕竟这身后边,有人能给自己撑着了,对宜君的攻击也不用停下了。

    等鲜卑联军的大部队来到近前,迷吞赶忙带着手下人,徒步来到大帅毕古塔的马前,撩衣服跪倒在地,口称:“大帅,末将迷吞,特来向大帅请罪”他这是主动过来承认错误。毕古塔看迷途跪在地上,连忙一偏腿,从马上跳下来,一把把迷吞从地上缠起来:“迷吞兄弟,这里发生什么事情了,你怎么还到我这里来请罪呢?”迷吞满面羞惭,长叹一声道:“大帅,我迷吞没有本事,辜负了大帅您对我的信任,您把我任命为前部正印先锋官,要我遇山开道,遇水搭桥,临敌接战,要旗开得胜,为我们联军涨一涨士气可我这个人无能啊,损兵折将,到现在,也没能打下宜君县城”

    毕古塔点点头,原来是这么回事,又问迷吞,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迷吞也不隐瞒,就把自己来到宜春城下的种种经过,详细的讲说一遍,毕古塔听完后,沉吟不语。他不说话,没人敢发言,大家都在两旁站着,鼻观口口观心的等毕古塔发话。等过了好半天,毕古塔才抬起头来,看众人眼巴巴的看着自己,他又是一笑,拍拍迷吞的肩膀:“兄弟,这不是你的错。要说责任,那我是第一个责任人,咱们制定的作战计划,竟然会被汉人提前知道,而且事先做好了准备,致使我们的突袭计划无法实施,这都是我治军不严,遇事不密所致,跟兄弟你没有关系。相反的,你作为先锋官,手底下就三千兵马,能把战况打成现在这个样子,已经算是大功一件兄弟,你先带着人,到后面去休整,你的功劳,我这里都记着,等大打破宜君县城,咱们在论功行赏”

    迷吞一听,深受感动,本来是自己来领罚的,结果人家大帅主动把责任给承担过去了,这就是人情,可这个时候,也没时间多说什么客套话,所以,迷吞谢过毕古塔之后,领着娄乞部的人马撤到后面去休整,当然,迷吞不再此列,他是娄乞部的首领,也是毕古塔手下的将官,下一步该怎么打,他也得听从毕古塔的调派,出于责任心,他还是向毕古塔提醒一句:“大帅,那宜君县城内有高人,此人精通战事,颇有经验,是我军的劲敌”

    毕古塔微微一笑:“兄弟,多谢你的提醒,我知道,那宜君县有个县尉,叫做何涛,曾经当过兵,而且在汉朝的参加过几次大的军事行动,多有战功,只不过,出身贫贱,没有门路,所以功劳虽然不小,但进身无路,到最后,只能是回到老家宜君来,再后来,阴差阳错之下,他才当上了宜君县的县尉。此人身经百战,见多识广,能够挡住我军的去路,不足为奇,但是,我也并未将他放在心上,如今,他已经是穷途末路,苟延残喘而已。”

    迷吞听罢,心说罢了,人家这才叫大将之才,我在这儿打了半天,都不知道对面城头上那人的底细,可大帅刚到宜君,对那人却是了如指掌。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现在自己这边有如此详细的情报,何愁此战不胜。

    不说迷吞心中感叹,单说毕古塔,抽出一支令箭,交与花涂:“花涂兄弟,本帅命你,率领本部人马,接替迷吞,继续攻打宜君县城,今天,我一定要将这个城池打破”

    第一百七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