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何方妖孽?
看着公孙菡飞一般掠进龙胆花田,万师起身捶了捶背,似乎很是疲惫。 “唉,年纪大了,一动身子骨就累……” 这时公孙绾重新钻进了花斋,眼看着公孙菡的身影消失,她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焦急地道:“万师前辈,这位青莲居士你可曾认识?可靠么?” “你是问这个啊……” 万师打了个哈欠:“蜀中自古学剑之人极多,千百年来凡是以剑入道之人,蜀人都尊之为剑仙。而当今之世,蜀山剑门也是唯一能与道宗比肩的大门派。所以自汉以来,便天下剑仙皆出蜀门之说。这位青莲居士,蜀山学剑二十年,如果没有几分本事蜀山绝不会任他打着蜀中学剑的幌子到处乱撞……而且吴竹道长称他是千年难得一见的奇才,所以你大可放心,这个青莲绝对配得上你娘。不过……” 公孙绾一喜之后,却被万师末尾的那句说得心中一紧:“不过什么?” “你娘的眼里揉不下半点沙子,而青莲居士虽然大才却也是个耿直的性子,所以他们两个在长安城里很难吃得开。以我之见……他们两位就算最终能修得善果,也必定是饱尝挫折。” “修得正果?” 公孙绾微微皱眉:“您老人家不是道宗的人么,怎么也学着那些寺庙老和尚的腔调呢?对了,听说这几天,长安城四周三百里内,有十八座罗汉寺同一时间开光立寺,这件事情好奇怪啊……” 万师伸了个懒腰:“有什么奇怪的?公孙丫头啊,这世上的道,源本一宗,这一宗,说的便是人的心。人心万象啊,所以有道便有佛,无佛便无道……这个道理一般人我还真不会告诉他呢!再给我来一壶龙胆茶……我倒想看看,你娘亲究竟有什么法子,能把这个会做诗的剑仙给牵回来!” 公孙绾听到这里,虽然还不明白万师嘴里道啊佛的,却听出万师居然对青莲十分看好,于是她欢喜地奉茶去了。 “刚才山庄外不是月影门的‘白银令箭’么……难道华州的地面,有什么大事?” 万师等公孙绾走后,又疲惫地打了哈欠自言自语。但是片刻之后万师眼神突然一凛:“莫非这是针对阳不韦的?不对啊……这段时间,只有儒家的人四处捣鼓事儿,这些死要面子的穷酸书生,怎么能请动月影门呢?” 他正这么自言自语说着的时候,却被花田之中的异变吸引,稍看之后,万师不禁瞪大了眼睛赞道:“这么快!好好好……” 却见此刻的花田之中,一紫一白,两道交错而行的剑光,如行云流水般卷向花斋。 夜香袭处娇龙游! 这个情景,就算万师一生经事无数,也大大地称奇。 只不过他的疲惫一扫而光时,李太白的诗声又到。 “白发三千丈!” 诗起剑亦起,剑声长吟中,李太白的身影恍如一道惊龙,在发出耀眼的白芒之后,突然腾上了天空!而公孙菡的紫色身影,也蹑空而起,她的背后紫芒突然闪华,聚成一道柔软的剑气顷刻间便将李太白的身影缠绕。 “青莲啊青莲,这都说的什么话啊!” 万师为这绝世无双的剑舞一滞之后,却仰头看天暗自长叹一息。 …… …… 三十里地,阳不韦索性不再坐车,而是找了一身齐整的衣服,跟着古龙李贺缓缓前行。 官道行人渐多,开始热闹起来。 虽然这些行人,各色行头,但阳不韦这一队人的走相却显得更为奇怪一些。 金毛站在林浪的头顶,不时单爪前指长安方向,肆意挥舞,嘴里也不知嘀咕着什么。沃雪则是紧紧地倚着林浪,亦步亦趋。再后面是许赤特,他抱着自己的弓,不紧不慢跟着马屁股后边。 而拖在最后面的是阳不韦,他在缀着前面的古龙和李贺同时,好奇地打量着官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一副乡下陋识之人的模样,引得西来东去之人,纷纷侧目。 可是才走了十几里路,阳不韦的心里却如潮起。 与河南道的景像不同,他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便发现一个事实,似乎离长安越近,这些官道上行走的人越为从容。从气质到神态,这些大唐盛世中的世俗百姓,行为举止无一不透露出一种难以形容的自豪来。 这些匆忙行走的人,有商贾、有富户,也有官司皂隶,偶尔还能遇上几个佣农,但无一例外,哪怕是那些扛着镢锄的田头老农,一个个都昂首挺胸,意气风发,仿佛浑身有用不完的力气。
阳不韦不由想起他那个世界。那个满是潮流汹涌、五光十色的世界,却仿佛一天到晚都在赶红灯绿行、走慌不择路,谁也没有更多的闲暇看看自己在走的路究竟往往何方……最可怜的是,好不容易有个巴掌大的地方窝着了,却整日间担忧哪一天自己会被大街上的潮流无情吞没。 唉,还是这个大唐不错! 不过他跟着想到,为什么这个大唐会如此地让人踏实呢?这也许算不得一个疑惑。阳不韦毫不担心,接下来的长安之行必定能帮他解开这个小小的谜。 其实无论哪个世界,能多看到阳光的一面,便会令人耳目一新。所以阳不韦很快便将这疑惑抛在脑后,甩开胳膊开心地行走。他走了一会儿,心情更是大好。右臂的绷带碎裂之后,胳膊一甩一甩的虽然不太习惯,但手臂内越来越实在的感觉,令他心花怒放。渐渐的,他已经能感觉到血脉的流动,也能感到胳膊深处骨质之间,一丝若有若的寒冷,正被他血脉里的热浪融化。 又走了一歇,阳不韦才发现前头的人流突然密集了一倍不止,而远远望去似乎前方是一个小镇。他正要询问时,古龙停了下来,用嘴轻呶:“过了这个泰启小镇,前边七里亭边便是龙胆谷,紫剑山庄便在龙胆谷中。” 渐渐地,一行人离镇头更近了,而在此时,镇子里头突然拥出了一顶大轿,远远的,几名小沙弥持着各式法器,引导着八名身穿赭红袈裟的和尚,正担着这大轿缓缓而行。 所过之处,围观百姓中倒有八成纷纷拜倒,更有一些似乎早有准备的老妪,在道边点着了香炉烛火,伏地祈福。 “香火……香火气!”金毛深深地呼吸着,兴奋不已。 轿子渐进,镇子里围观的人也紧紧相随,阳不韦顿时好奇之极。既然此地有和尚,那么附近必定有寺庙,怪不得金毛在传舍时,便已闻到了香火味儿。 于是他也挤在旁观的人群之中,伸长脖子张望着,唯恐错过了什么。 “咦,何方妖孽?” 这顶大轿从阳不韦站立之处经过时,轿中突然有人轻咦一声。 这一声如石破天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