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汉皇帝刘备在线阅读 - 第六十五章 平城(二)

第六十五章 平城(二)

    王横在县衙,铁青着脸,手按着佩剑,一语不发。身后恭身站着的,是平城尉。刚才,县尉来报,城中百姓有一部分人聚集到府衙,欲恳请他县令王大人万事以全城百姓的身家性命为念,既然那刘备是皇族,又素有声名,何必与他为难,不如献城算了。

    王横恨得牙痒痒,那刘备果然手段非凡。反掌之间,翻云覆雨,居然把自己侵吞并州的野心粉饰得如此理直气壮,大义非凡。这些愚民,居然也就信了。可惜如今天子在长安,久无音讯,不然,必上本往御史台,让他刘备见识见识言官的厉害,看他还敢不敢如此纵兵胡来。

    王横生气完了,一摆手,回身道:“去,让亲兵驱散人群,若有不遵号令者,锁拿下狱!”

    县尉一愣,躬身道:“大人,外面诸人,皆我城中名族大姓中人,以赵三公子为首。。。。。。”剩下的话,他没有说出来,不过,以县令大人的才智,想必他是懂的。

    果然,王横一听,马上又是一愣,如果是几个布衣,抓了也就抓了,驱赶了也就驱赶了。如果是那些豪强家里的人,哪怕是一个家奴,如今这个风口浪尖的时候,一个处理不好,只怕就会引起轩然大波。更何况,有赵公子在,就更不好处理了。

    王横缓缓道:“即如此,我等不必理会,想必不用多久,他等便会自行散去,传我命令,四门严加戒备,若有形迹可疑者,全部给我抓回来!”

    县尉应诺,临走时,小心翼翼的看了这位向来强硬的县令大人一眼,道:“大人,那刘备之事。。。。。。”

    王横一声狞笑,咬牙发狠道:“哼!刘备想趁火打劫进平城,却是想也休想!今天他刘备来,明天他袁绍来,后天曹cao来,我都一个个的降了,还要我这大汉平城令作甚?”

    县尉小声应道:“刘玄德素负英雄之名,此次又师出有名,据有大义,大人若是拒刘备于城外,将来天下汹汹,指责不绝,大人如何应对是好?”

    王横气势陡然一泄,骂道:“他奶奶的!刘备小儿真是jian诈!老子明知道他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却硬是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滚蛋滚蛋,能拖一天,老子就要拖一天,他刘备有本事,就把平城给老子攻下来!”竟是在房间内骂骂咧咧的走来走去,却是再也不看县尉一眼。

    县尉苦笑一声,深施一礼,便退了出去。出得县衙,却被一人捉住,劈头问道:“大人,王大人如何说?”

    县尉双眼望去,却是城中赵家公子,今日带人围了县衙门口的,就是他。不过,赵家在平城,经营数百载,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就算是太守大人见了赵家家主,也得礼让三分,这人,却不是他与县令王横可以得罪的。

    当下县尉笑道:“赵公子,请放心,某受公子之托,已与大人交换意见,王大人已有妥善安排,以某料来,平城事件必能安然解决,我在此保证,平城百姓,必定不会受到战乱波及!”

    赵公子听完,当下把手松开,喃喃道:“那就好!那就好!不打仗最好,我最怕死人了,听说那刘备平黄巾贼时,杀得人头乱滚,血流成河。刘备乃是皇族,又欲救天子,我等纵然让了平城与他,也是汉土,也不知道县令大人,还有什么好顾虑的。。。。。。”

    县尉看着赵公子自言自语,心中即可怜又辛酸,赵家在平城甚至雁门的地位与声望,并不仅仅指的是赵家的田多地广,奴仆成群。更多的是由赵家百十位子孙活生生的生命换来的。

    平城,在一代又一代人口口相传的记忆中,就没怎么太平过。大汉立国以来,无数的草原外族,越过长城,骑着骏马,舞着弯刀,呐喊着从塞外杀进中原,开始他们野蛮的抢掠和血腥的杀戮。而平城,则是这些该死的外族们,南下中原时,必经的地方。

    每次草原人寇掠汉土,祸乱并州时,赵家子弟总是第一个响应平城守将,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离开安全的赵家堡垒,拿起刀剑,来到平城城头,与全城百姓一起,抗击外族的侵略。无数次的血与火中,铸就了赵家男儿铁骨铮铮,也使得赵家子弟,在平城不但一呼百应,更是在雁门,并州拥有着莫大的声望。

    这位赵公子,单名亮,字明诚。上面两位兄长,一位叔父,皆战死于平城。偌大个赵家,只剩下老父,与兄长留下的两位遗孤。是以赵三公子,极度厌恶战争,极度害怕死人。因为,他赵家直系壮男,只拼得剩下他一个了,他还要侍奉老父,抚养幼童,如果又打起来,他恪于赵家家训,必定得再上城头参战,到时若有个好歹,他岂不是成了千古罪人?

    赵亮也曾问过老父,言自家家大业大,兵荒马乱之时,躲进赵家城堡,或远迁他处,必定能保全家族,何苦让赵家男儿在平城白白流血?

    赵老太爷长叹一声,却是说出了一段赵家隐秘历史。他这一支,却是原来故赵国平阴人,先祖乃是王族,随大将军李牧镇守雁门,于是把家安在平阴城。后来秦灭六国,赵国平阴,平邑城毁于战火,于是秦人重新选了块地方筑城以御匈奴,就是现在的平城。他赵家祖先,也被安置在平城,就此在平城扎下根来。

    赵家祖先,有着自己的骄傲,因为随李牧征战沙场半辈子。于是留下祖训,后世子孙,必定要以守土护乡,抵御外族为念。汉武时,赵家也有子弟随名将李广出征,立下不少功勋。只是后来,随着汉武大帝横扫天下,匈奴逃得没影,这一时半会,也没仗可打,赵家才慢慢从军中退出,从此扎根平城,安心发展,成了平城首掘一指的大家族。

    只是好日子不长,到了东汉,草原人又慢慢发展起来,开始掠夺大汉边境。不过,这个时候的赵家,富贵已久,早已不复当年血勇。再去参军,是不太可能的事了,但只要外族把战火烧到了平城,赵家子孙却仍然是第一个拿起刀枪弓箭,上阵厮杀,如此,也算不违了祖训。

    这赵三赵明诚听天书一样把这故事给听完了,却是再也不敢生什么举族南迁的念头。只好每天提心吊胆的侍奉老父,教养幼侄,只盼着侄儿快点长大,父亲长命百岁,这样,也好过他一人咬牙硬撑这数百年来庞大家族。

    赵公子最近日子过得还算平静,虽然听说中原挺乱的,天子都被董卓劫到长安去了,至今音信全无,诸侯也是你打我我打你不得安生。但托了并州并不富庶人口又少的福,自董卓丁原走后,却无诸侯来打并州的主意,而县令王大人,却又是个能文能武的官儿,把平城治理得井井有条不说,还有惊无险的吓退了数次鲜卑人的进攻。日子要是这样一直过下去,其实挺好,赵公子也非常喜欢这种简单平静的日子。只可惜,没高兴多久,前几日,却来了个大军阀头子刘备,带了如狼似虎的十万骄兵悍将,把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刘备的名儿,赵亮听过。赵亮没别的爱好,就是没事的时候,喜欢到茶馆里听听那些走南闯北的商人,说些这天下间的新鲜事儿。而这刘备的名字,这些年里,屡屡被那些大商人,或者贩夫走卒说起过。他们说完刘备的事后,总会一脸钦佩的竖起大拇指,赞一声儿,说这人实在有本事,是能人。于是赵亮心中,已经深深的烙下了刘备的影子。

    刘备此次前来平城,虽然经并州下司隶往京兆救皇帝,实在是与平城扯不上什么关系。本来就是如此么,你刘备去救你的皇帝,向天下人证明你的忠肝义胆,但为什么一定要来平城呢?但是赵亮还是一厢情愿的为刘备准备好了理由:平城地处要地,乃刘备自幽入并必经之地,这等地方不落在刘备手中,万一刘备要退回幽州,到时平城落入别人手中,岂不是没了退路?

    赵亮将心比心的想了下,觉得自己若是刘备,也一定要先把平城给占了,做好事归做好事,若是万一皇帝救不成,自己也陷进去,退不回幽州了,岂不是大大的不妙?

    太史公曾言家累千金,坐不垂堂。那刘备身份何等尊贵,却为了天下人,冒险行兵,往那凶险的长安营救天子。在赵亮看来,实在是一等一的仁义忠贞之人。他欲行此险事,那给自己留条退路,也完全是应该的么。据别人说,那在南阳的袁术,可不是什么好人,前几年讨董的时候,就与刘备不对付,更何况,那西凉兵马,一个个,可不是什么吃素的,当年就是在董卓的带领下,搅得天下汹汹,动荡不安。。。。。。

    不得不说,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刘备麾下的周禹等人,把情报工作和宣传工作做得实在是好。搞得刘备如今在各地,差不多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而赵亮,则先入为主的为刘备眼下的种种行为,一一安上了合法又合理的理由。既然如此,赵公子自然是要为大汉的第一忠臣刘备刘玄德出把力了。即免了刘备在王横不识好歹之下一怒攻城,又可以为偶像办事。何乐而不为。

    于是,赵公子出马,召集了城中一帮有头有脸的人,围了县衙来抗议了。刚好,那些富人,都是极度贪生怕死的,见得赵公子带头支持献城,便都一个个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来了。

    赵亮走到县衙门口,刚好见到县尉,这县尉与他相熟,于是便托他进去,让他向县令王横转告他等要求。方才有了之前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