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权谋在线阅读 - 第四十五章 开端(二)

第四十五章 开端(二)

    刘福通反复地读着这句话,不解地问道:“贤侄,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超背负双手,走到窗前说道:“鞑子朝廷治理河患本是好事,怎怪他们太急功近利,早早就放出消息,如果我估计不错的话,不出半月鞑子皇帝就会发下卜文昭告天下,征集天下的民夫整修河道。”

    “哪又怎么样,不征集民夫怎么修黄河?”刘福通不解地问道。

    “现在是什么时候,阳春三月,正是春耕时节,鞑子皇帝这时发布民夫调集令,必会让农民错过农时,天下百姓经鞑子欺压几近百年,早已困顿不堪,如果再错过今年的农时,百姓恐怕这一年谁都别想有饭吃,到是饥民四起,天下必然大乱,到那时就是我们起事的大好时机。”李超努力地压抑自己的激动情绪,尽量让自己的话听起来更慢条斯理。

    在真正的历史中,贾鲁治理河患激化了社会矛盾,在刘福通等人的煽动下,终于爆发了元末红巾军起义。这次起义范围很广,整个中华大地都在波及范围之内,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元朝的统治,刘福通兵败之后,朱元璋才趁势崛起,发起北伐,一扫乾坤。

    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怎么能让李超不激动呢?

    不管怎么样,李超是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的,他不惜拿出刚炼成的兵器和铁弓来见刘福通,就是想打动刘福通,让他支持自己的革命行动。

    虽说韩山童闭关之前,让自己和刘福通一起管理白莲教,可自己的资力、威望都不能和刘福通相提并论,行事不便。如果想借助白莲教的力量,刘福通不支持他,李超恐怕什么也干不成。所以,李超才这么低三下四地来给刘福通送礼,走刘福通这个后门。

    刘福通显然被李超的话打动了,手捋胡须在大厅里踱来踱去,最后走到李超面前,问道:“贤侄,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有什么用意?”

    李超心中叹了口气,这刘福通也就是中人之资,都给他解释到这份上了,居然还不明白,怪不得他所领导的起义军会失败呢。

    虽然李超心中看他不起,但大面上还是要过得去的。

    于是恭敬地说道:“我们先让教众在民间散布这句偕语,然后派人将一独眼石人埋于黄河河道,最后再派几百名武功高强的教众,乔装成民工,混迹于众民工之间,只等石人一出土,就立即杀监工夺兵器,武装这些被奴役的民工造反,到时候,攻城略地牵制朝廷大军,师叔您再配合师傅在南方举起义旗,大事可成矣。”

    “这么做行吗,那些民工会相信我们吗?”

    “师叔放心,我们前期做过的宣传工作可不是假的!再说,鞑子施*多年,失人心久矣。现在只是需要一个起义的理由罢了。”

    刘福通听李超说得有理,哈哈笑道:“此计甚妙!贤侄真可谓是天纵奇才也!”

    李超谦让了两句,刘福通又问了其他起义细节,这些东西李超早就在来的路上打好腹稿,所以,对刘福通问的问题,应答入流。

    最后,刘福通问道,“依贤侄看,这混入民工的教众,由谁指挥合适呢?”

    李超很想当这个放起义第一枪的人,除了可以被当作一个历史人物载入史册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在白莲教的势力范围之外,建立自己的势力。等积累到一定实力之后,问鼎大宝并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可这份心思现在还不能在刘福通面前表现出来,李超假装想了想,然后说道:“此事事关重大,这个人选可马虎不得,必须是个胆大心细、足智多谋之人。晚辈觉得邹普胜长老可担当此任。”

    刘福通一听要派自己的老部下,眉头一皱,沉吟不语。

    李超将刘福通的表情全都看在眼里,他是个玲珑剔透之人,自然知道刘福通在打什么主意,于是,话锋一转,说道:“此事虽重要,但也不是非邹长老不可,如果邹长老不方便,小侄愿意跑一趟。”

    刘福通连忙打哈哈道:“这点小事怎好让贤侄亲自跑一趟呢,但如果贤侄真想去见识一下北国风光,某家到是可以安排则个。”

    邹普胜是刘福通的左右手,刘福通怎么舍得将这么重要的人外放出去,而且,这个任务看似简单,实则艰险无比,一个不好将死无葬身之地。就算成功了,以后也得接受白莲教的节制,其实就是个挨累不讨好的差事。刘福通见李超主动请缨,乐得做这个顺水人情。

    李超心中暗骂这个老狐狸,自己明明为他分忧,现在反倒搞得像自己求他一样!李超也不点破,微微一笑,“多谢师叔成全,事不宜迟,我们还是早些做准备才是。”

    刘福通见李超这么痛快就答应了,顿时眉开眼笑,连连点头,说道:“贤侄需要什么,尽管开口就是!”

    李超做了这么多让步,就是等他的这句话,于是说了声“恭敬不如从命!”,便说出了要在总坛挑选三百教众参加行动的要求,和刘福通说了。得到他的首肯之后,生怕刘福通后悔似的,快步领着石烂走了出去。

    刘福通答应这么痛快,完全是有原因的。这件事成了,是刘福通调度得当;不成,是李超指挥不利。而且,不用刘福通出一兵一卒,完全是没本钱的生意,所以,刘福通对李超挑选人员丝毫不加阻挠,只要不是自己嫡系的人,一律放行。

    当天下午,李超就和石烂在除了弥勒教改组后的弥勒堂之外的其他堂口,大肆招兵买马。由于李超将原来连年亏损的封剑山庄搞得有声有色,员工的福利待遇相当的高,这些消息早就在白莲教传得沸沸扬扬了,所以,李超招募人手的消息一传开,来报名的人几乎挤爆了李超的房间。

    为了保证这支未来主力军的纯洁性,李超只收没有家庭负担,孤身一人的教徒,而且年龄在二十到二十五岁之间,身体健康者为佳,有武功根基的优先。

    这条件一*,立时将许多想要报名的教众拒之门外,好在白莲教人多势重,还是有很多人符合条件,正当石烂为这些被录取的人登记的时候,李超猛地想起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李超从小就熟读古籍,对《明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在元末明初的时候,朱元璋之所以能在各大势力范围之间左右逢源,最后击败所有对手成就霸业,除了高超的政治手段之外,一群能争惯战的将军、将领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时代什么最重要,人才啊!

    所以,李超马上将自己还记得的明朝将领,什么徐达、常遇春、汤和、邓俞通通默写出来,交给石烂,并嘱咐他要在全白莲教的范围内找到这些人,不惜任何代价将这些人笼络到自己的旗下。

    石烂看着李超提供的名单,又看看李超认真的表情,石烂很是疑惑,这些人不论是在江湖上,还是在朝廷上,都是属于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不明白为什么李超会这么郑重其事地让自己去办一件这么奇怪的事。

    但奇怪归奇怪,但还是按李超说的去做了。

    三天过去了,李超要的三百多人已经都征到了,其中绝大部分都有武功底子,其余不会武功的,也是身强体壮的青壮年。可李超想要找的人,却一个都没找到。

    对于这个结果,李超还是有心理准备的,在元代,户籍制度不完善,想动用官府的力量找人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更何况是白莲教这种和朝廷唱对台戏的*组织呢。

    李超是个乐观的人,从小到大遇到任何困难,都不曾沮丧害怕过,从到这个时空来,到决定干一番事业,一直是这样。可现在,他有点担心了。

    朱元璋,这个开创明朝二百多年历史的皇帝,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他是真正的白手起家,没有任何势力可以让他依靠,连三餐都成问题的他,更没有多余的钱来招兵买马。他所建立起来的功勋,完完全全是凭借这他个人的能力和人性的魅力实现的。

    李超想在这个乱世建功立业,那就不得不面对这个超级马上皇帝。

    而从朱元璋手里争夺人才,仅仅是李超的初步战略构想。

    似乎是上天对李超的眷顾,没想到,还真让石烂在白莲教中找到了两个“名将”。

    到第四天早上,石烂就向李超报告,找到了“名将谱”上的两位――常遇春和胡大海。

    听到这个消息,李超欣喜若狂,赶紧在自己的偏厅“面试”了这两位绝代猛将。

    根据史料记载,常遇春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元至正十五年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破集庆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十七年,攻宁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婺州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灭亡元朝。明洪武二年,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

    而胡大海,则是一名憨厚耿直的猛将。

    有此二人加入,何愁大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