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庶女的日常在线阅读 - 第79章 相赠,做客

第79章 相赠,做客

    唐曼宁身子渐渐好了,王氏又提起带她回京的事,对唐辎道,“路上照顾得仔细些就是了。【】”

    却被唐辎堵了回来,“海船能和漕河上的船比?孩子的病还没好全,万一病势再起来,路上又不能特地为了你们停船耽搁日程,你待如何?”

    王氏脸色就有些难看,她冷着脸,无论唐辎再说什么,都冷淡以对。

    唐辎走了,她留下儿子,“你去给你meimei们画一幅小像。”

    又派人给唐曼宁和唐曼春传话道,“长辈们几年都没见过你们了,让你们哥哥画了画像,我带回去。”嘱咐唐松,一定要把唐曼宁画端庄些,把唐曼春画漂亮些。

    唐松不知她是什么意思,下意识地觉得不妥当,万一流传出去,meimei她们还能有什么好名声?

    王氏竖眉,“没什么不妥的,她们又不回京,若是连绘像也没有,谁知道她们长得美丑?”

    她见儿子不吭声,只好哄道,“我是舍不得把你meimei嫁得太远,顶好就留在京城,她这次不跟咱们回去,若是有合适的人家,总要让人相看相看,人家不知道她什么长相如何,怎么放心?你二meimei也是,她以后虽不如曼宁,到底也是你父亲的女儿,嫁得不好了,你父亲也不愿意的。”

    唐松心里并不轻松,他犹豫再三,携了画具先去唐曼宁那里,给唐曼宁画了一幅坐姿小像,画中的她巧笑倩兮,手里拿了个小小的绣花绷子,脚边卧着一只猫儿。

    待画好了,唐曼宁伸头过来看,一手拿着镜子比着,“像不像我?”

    石榴冒了出来,插嘴道,“大少爷画得真好!”

    唐松一进院子,她就悄悄回屋换了件新做的杏红色比甲,汗巾子勒得小腰细拧拧的,脸上还扑了粉。

    唐曼宁斜了她一眼,又转回来看画,“哦?说说哪里好?”

    石榴字都不识得几个,哪里会看画?咬着唇看了唐松两眼,见对方收了笔,赶忙殷勤上前,“大少爷,别弄脏了您的手,我来收拾吧!”

    唐松手腕一抖,避开了她的触碰,“不必,你下去吧。”

    唐曼宁扫了她一眼,“还不下去?”

    石榴涨红了脸,她窘迫地抬眼看看四周,低头转身跑出去了。

    唐曼宁朝着石榴仓皇的背影做了个鬼脸。

    唐松眼角余光扫过,又转过来瞧瞧meimei,心中踯躅难定。

    唐曼宁举着画左看右看,有些舍不得,“哥,这画留给我吧,你再画一幅?——哥?”

    唐松没有立即答应,踌躇了一会儿,“……好。”

    唐曼宁就喜滋滋的叫人把画收起来,别叫花狸奴找着挠坏了,等装裱好了就挂上。

    她道,“难得母亲有这样的主意,也不知老祖宗她们还记不记得我的模样。”

    唐松既然做了决定,心中便开阔明朗起来,笑道,“她们只见过你小时候的样子,自然只记得你那时候的模样。”

    唐松找到曼春的时候,她正在鱼缸旁看鱼,听了唐松的来意,曼春面露难色,推辞道,“不用了吧,我不就是长成这个样子?一个鼻子两个眼睛,没什么稀奇的。”

    唐松知道她心里是明白的,便也不勉强,道,“你不是想学画鱼?”

    曼春擅画人物,山水花草也有所涉猎,唯独飞禽走兽和鱼虫这样的活物把握不好神韵,她先前跟唐松提过,唐松有空的时候便也教她画两笔。

    曼春有些不好意思,要请两人进屋,唐松却道,“这里正好有一缸鱼,就画它吧。”叫人将桌案摆在院子里。

    淡墨点出两只圆眼,鱼尾如清纱般逶迤,浓墨勾勒出鱼身与鱼鳍,不过几笔,一只蝶尾墨龙睛便跃然纸上。

    曼春瞪大着眼睛,脑海里盘桓着刚才唐松起笔运笔的姿势和力道。

    她心里细细地揣摩了一会儿,便拿起笔来模仿着也画了一条,两厢一对比,却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唐松又调出颜色画了几只不同颜色的鱼儿,有下潜的,有摆尾的,还有往上游的,指点了她几处细节,便道,“平时多看多想,练得多了就好了。”

    曼春看着画纸若有所思。

    等她回过神来,唐松已经不在院子里了,她愣了一下,左右看看,“人呢?”

    小屏答道,“大少爷刚才就走了,叫我们不要出声扰了姑娘。”

    曼春点点头,忽然“哎呀”一声,似乎是刚想起来什么,“童嬷嬷,童嬷嬷?”

    童嬷嬷从倒座房出来,“姑娘喊我?”

    曼春问她,“我给大哥做的鞋和扇套呢?放哪儿了?”

    “搁橱子里了。”童嬷嬷和曼春一起进了屋,从靠墙的一只五斗橱柜里取出了个青布面儿的包袱,解开看了看,里头一双粉底小朝靴,两双袜子,还有一黑一红两只扇套。

    “行军散、保济丸这些药还有没有?”

    曼春收拾了些路途上也许会用上的成药,连同鞋袜扇套放在一起,交给童嬷嬷让她送去,“嬷嬷记得跟大哥说清楚,这药是新配的,一时用不着也别丢了。”

    童嬷嬷回来却又抱着一只长条大包袱,“大少爷试了鞋,穿着正好,扇套也换上了,那几瓶药也都收起来了,让我跟姑娘说一声,不会乱丢的。”她打开包袱给曼春看,里头有四五样纸,每样虽不多,却都是好纸,一盒湖笔,一匣子颜料,“这些纸笔颜料大少爷说了他带不走,都是好的,姑娘既然爱画,就送给姑娘了。”

    这些东西又没有多重,怎么会带不走?

    曼春去找宋大家的,问她有没有什么糕点是在这个季节经得住放的,她道,“太太和大哥他们在路上颠簸,最好能做些开胃的小点心,吃着不费劲。”

    宋大家的有些为难,“姑娘,这个时节哪有能久放的糕点?”她想了想,道,“不如做些路菜带着?那个不怕坏。”

    说做就做,曼春和宋大家的商量好了菜式,要做糟鸡、茄鲞、八宝鸭这几样,就打发她和姚氏去采买食材,“一定要好的,别到时候让人吃出不新鲜来,坛子不要太大,他们这一路不过二十来天,就是换换口味而已,多了也闹心。”

    宋大家的想着多做些,“这东西经得住放,多做些,姑娘也尝尝?”

    曼春想起从前在扬州时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糟菜是常吃的,也有些想念那滋味,就点了头,“只要别吃不完坏掉了就成。”

    唐松被母亲催不过,只好画了张姐妹俩一起玩耍的交了上去,画上的唐曼宁看上去不过十一二岁,唐曼春看上去就更小了,头对着头,一个拿着绣绷,另一个在一旁观看,两个小姑娘天真可爱,神态逼真。

    王氏却生起气来,“怎么画成这样?两个小丫头!”

    唐松将画收起,“可不就是两个小丫头?曼宁才十二,我总不能把她画成二十岁吧?”

    王氏运了运气,“我这儿也有纸墨,你现在就画,把她们两个分开画,画得好看些,只画正脸!”

    眼看躲不过,唐松干脆耍起了无赖,“那不成了遗像画了?没得晦气。”

    王氏哼了一声,“画个侧身正脸的不就成了?——我看你是不想画!”

    唐松闻言,正了神色,对王氏道,“母亲既然知道我不愿意,又何必勉强我?meimei的容貌岂能被人随便看去?”说完,便拿了画走了。

    王氏气得直拍桌子,恨声道,“他那meimei是宝贝,难道我就是要害他的?我养得好儿子!”

    唐松从王氏这里出来,抬头看看天上,虽然挨了骂,可是心里却并不忐忑。

    他展开画纸看了看,琢磨着回去把这幅画修一修,再上些颜色才好。

    临到要走了,泉州将军府上却突然送来宴请的帖子,王氏本不想理会,可唐辎却先她一步答应了,还劝她,“到底是同你一个祖宗的,哪怕远了些,总比没有强,要不然传出去也不好听。”

    王氏再不情愿,也不想在临走前再和丈夫吵架,她皱眉道,“他一个武夫,有什么好说的?罢了,你既然都答应了,我还能抹你的脸面不成?去就去吧。”

    适逢衙门休沐,于是唐家赶了几辆清油小车,仆婢随扈们围绕着,去了泉州将军府上。

    彼此见了面,曼春才知道王十七太太这次跟着丈夫来,还带了长子、次子和次女三个孩子过来,除了嫁了人的长女,还有两个小儿子在老家读书。

    曼春有些拘谨,虽是血脉至亲,到底是没见过的生人,她悄悄地打量着对方,也看出对方亦是如此。

    王十七名为王登仕,相貌端肃,留了一把漂亮的髭须,举止并不粗鲁,说话也很爽快,很快就和唐辎称兄道弟起来。王十七太太丁氏是个有本事的,见面先是三分笑,说话也和气,脑筋却很机敏,任凭王氏这样挑剔的,在王十七太太的热情招待下也渐渐放下了架子,心里还在感叹:“这样的一个妙人,嫁个武夫实在可惜了。”

    王十七太太不动声色的打量了曼春半晌,见她行动举止并没有失礼之处,稍稍放心了些,客气笑道,“我们家虽是新修的房子,到底还有些从前的老树,咱们在这儿说话,叫孩子们去玩吧。”

    王氏正嫌人多闹腾,就笑着看看唐曼宁,“去吧,别光顾着玩,照看着你meimei些。”

    王十七的长子王敬臣如今正在军中效力,在他爹收下做了个小小的总旗,今天没能回来,次子王敬武和唐松同岁,个子却足足高了大半头,他扭头看看meimei和唐家两个姑娘,想说些什么,又摸了摸鼻子,没开口。

    三个姑娘叙了年齿,王四姑娘比唐曼宁大一岁,就道,“外头晒得慌,去我屋里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