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踏秦川在线阅读 - 第五部 灭楚 第二十一章 仁义之师

第五部 灭楚 第二十一章 仁义之师

    余写信给李信说要派大军前来助项羽并非是因为愤是说得出做得到。在韩信拿下魏国不久前边开路的代国七万人马已赶到离‘平阳’不远的‘阙与’附近统帅是赵国一代名将夏说陈余破常山王张耳时他立了功现为代国丞相。

    韩信的三十万大军有一半还停留在‘蒲坂’附近一小半仍在做着打扫战场看押俘虏的琐事留在‘平阳’县的只有从龙门山渡河的三万人马。得益于这些年对兵马的刻苦训练再加上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对于压城而来的代军以及紧随其后的赵军凭三万人马守城的韩信一点也不怯。他筹划着用个什么办法靠比敌人少了一半有余的兵马大破‘阙与’的七万代军一个谋土道:

    “厉来将军用兵都是多多益善这一次是想以少打多不等兵马聚齐就要与夏说开战?”

    “以精兵击一弱旅还用得着以多胜少?”韩信从魏豹的王榻上站起走到地形图前道:“夏说自号仁义从不打不义之战。有时候我常想不通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就能成为一代名将?天下哪有不义之战胜利的那方说自己是正义的失败的那一方还能反对?命都没有了他拿什么反对!”

    “自古以来还是有三场著名的仁义之战的!夏王朝第一帝文命商王朝第一帝子天乙。周王朝第一帝王姬他们所起地战争都是仁义之战……”这个谋士也算是孔子的门徒鼓吹起仁义来自然是一接着一却没现韩信一听他谈起仁义一张脸已变得黑沉正要宏篇大论的证明仁义对战争胜负所起到的决定作用韩信一声怒喝:

    “仁义。够了!这三场战争又有哪一场不是靠诡诈的计谋赢的?王姬没有姜尚他能击败商纣取得天下?无论是保卫国士不让别国侵略疆土还是为得土地兵攻掠他国只要是战争本质上虽有些不同但战场上两军对阵又有什么不同?战场上短兵相接枪来戟去血流成河为了能保住命。不管你是圣贤还是禽兽是代表正义地还是代表不义的每个兵卒都会竭尽全力的置对方于死地绝不肯把命送给敌人。天下没有一件东西能与胜利相比战争尤其是这样只要你胜了想把对方说什么都行。所以两军一旦开战只有智慧之师、勇敢之师哪有什么狗仁义之师。取得胜利的那一方自有人来称颂他是仁义之师。所以仁义不是自己封的它只会附在胜利者的上。”

    谋士见韩信狂怒知道一时半会没有办法说服再说下去只怕韩信会一时恼怒斩杀了自己讪讪一笑找了个理由退了下去。食其听罢韩信的这番言论。忍不住鼓掌道:“将军这番辩仁义与不义只辩得那些‘礼义廉耻仁义道德’常挂嘴边的儒生们哑口无言含羞而退实在是大快人心!妙也妙也!现在常有一些跳梁小丑想教大王仁义真该让大王也来听听将军地这番雄辩!今我就要押解魏豹前去‘阳’交给大王。临行之前我想知道将军会如何对付夏说这个假仁假义的仁义之师。”

    “这个好办!我打算亲率一万兵马前去‘阙与’夏说出来然后让剩余的两万人马从两翼出击三面夹击夏说的七万人马如此可胜也。”韩信道。

    “好计策!可是……”食其面露担心之色。顿了顿道:“将军亲自敌万一夏说以七万大军把将军围困起来将军岂不是有命之忧?”

    “我料夏说不会围困我!”韩信呵呵而笑十分自负的道:“夏说此人一根筋念念不忘所谓的仁义怕别人说他不义自会与我军对垒而不战等我军来够七万人马后方始开战。我攻其不防破其不备三万人马足矣。”

    “我一个说客军事谋略方面难攀将军的项背将军既然有把握看来破夏说只在弹指一挥间。不过临行之前我有一事需明告将军也好让将军有个防备。”食其道。

    “还请典客指教!”韩信十分恭敬的行了一个礼道。

    “我常去赵代二国现代国的兵马制度与各国兵马皆不相通诸国多使用募兵制或是屯兵制最多是两制齐用。陈余使用的却不是募兵制亦不是屯兵制而是沿袭古齐国地抽兵制将军对战之时还需小心。”食其说罢拱了拱手退出王宫大只留下韩信坐在王榻上喃喃了一句:“抽兵制!”

    说实话韩信打心眼里看不起西魏、赵、代、燕、齐等诸国的兵马。李信兵退‘彭城’百万兵马被项羽三万骑兵尽破这更说明了诸国兵马乃是乌合之众加剧了韩信对诸国兵马的看不起。当李信一道召令让他从西往东连破西魏、代、赵、燕、齐等诸国兵马他本来打算只带十万精兵就够了不过事后想了想手握重兵有手握重兵的好处也就对李信调拨来的兵马照单全收。

    “抽兵制?陈余怎么到了这个时候突然用古老的抽兵制如果真是这样地话的确是有些不好对付。”韩信又喃喃了一句。

    所谓抽兵制可追溯到齐恒公时代。那时齐国尚小为了争霸天下管仲给他想了个抽兵的办法。具体是这样的把全国的百姓以五家为一轨设轨长一名。十个轨合在一起称之为里设一个里司。四里为一连设连长一名。十连为一乡设良人一个。如此五户人家为一轨每家出一个壮年这五个人编成一个伍由轨长率领。十轨为一里。这五十人

    了一个小戎由里司率领。四里为一连一连就有成一卒由连长率领。十连为一乡也就是说一乡有两千人组成一旅。由良人率领。五乡为一帅所以有一万人组成一军由一个大将率领。

    平时农忙时这些人以里为单位保护村庄地安全以及做一些简单的征战训练。每月以乡为单位组织一次较大的训练教兵卒们攻战之法以及阵形地排列。每年有两次大规模的训练。第一次是在耕之前以帅为单位集合起一万人马演连大军的阵形配合。第二次是在秋收之后也是以帅为单位集合起一万人马练习如何冲锋陷阵。

    —

    这样兵制地好处是显而易见地同一卒伍的士兵他们从小时候就一起居住长大后又一起游玩祭祀时互相祝福对方有死丧时互相勉励彼此。真正做到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人哭泣众人同哀。一旦打仗很自觉得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命保全对方的命而活着的人为了替死去的人报仇抛弃掉所有的惧怕以大无畏地勇敢去杀死敌人。即使是在夜里生了战争只要有一个呐喊一声。熟识的人就会往他边相聚不至于会被杀散。

    然而这样兵制的坏处也大得很它把每户人家都牢牢焊死在原处不得迁移一个小小的改变就会牵动整个军制。而且这些兵马调集起来极难没有十年的磨合形成不了战斗力最致命的是无法大规模征兵只适用于小国。所以。当诸多的小国被兼并之后尤其是到了战国七雄的时代每次战争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兵马靠抽兵制根本无法满足战场的需要。于是各个国家都放弃了抽兵制而改用募兵制或屯兵制。到了秦统一六国之后募兵制也逐渐的退出历史舞台除了在战争时期才启用平常所使用地全是屯兵制。这样一来既可把土兵完全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专心致志的练习格杀之术成就一支精兵到了战时又能极快的组织起人马靠人数的从多来左右战争的胜负。

    按说韩信三万精兵的战力比夏说七万由抽兵而得来地兵马战力高得不止两个档次可夏说的人马都是乡里乡亲互相之间十分熟识一旦杀疯起来凭三万战七万又没有十足的把握。

    “抽兵……陈余啊陈余你怎会启用如此古老的兵制?夏说你不是仁义之师吗?要等我七万人马到齐才开战那我就给你七万人马开战七万如果不够再给你七万如何?”韩信心中暗道嘿嘿一声冷手写了两道将令。第一道将令命暂守‘浦坂’的陈婴兵分两路一部接防英布打扫战场看押俘虏的活计一部来‘平阳’。第二道将令命英布率旗下所有兵马前来‘平阳’将手下任务全部交由赶来的兵马接手。

    ……深居‘阳’县衙的李信连派十二路探马前去打探‘武强’地消息可这十二路探马合计四十八人就如泥牛入海再也不见返回。没得到消息就是得到了最有用的消息此事从侧面也反映项羽应该就在‘武强’不然‘武强’周围不可能密不透风、鸟飞不进。

    “‘武强’西百里就是这里!”张良指着地上的地形图道:“这个叫‘煮枣’沟的地方应该是个伏击地好地方。‘煮枣’沟虽带了个沟字可这里并没有沟是个十分适合骑兵作战的平原。妙就妙在这处平原并非一望无垠两侧有两片硕大的枣林枝叶茂盛密密麻麻绝对可藏得下数万骑兵。”

    “你说项羽究竟在不在‘武强’?”李信并未去看张良指向‘煮枣’沟的手而是盯着张良的双眼问道。

    “种种迹象表明项羽就在‘武强’!”张良顿了顿补充了一句道:“就算他不在‘武强’三万骑兵肯定在‘武强’。”

    “你说怎么才能把项羽从‘武强’引出来与我们的骑兵决战?”李信把眼往门外一扫见食其快步朝大堂而来笑道:“你别看我每天跟没事人一样其实我时时刻刻都在承受着一种煎熬不过这种煎熬似乎马上就要结束了希望魏豹能把项羽给引出来。”

    “大王!”食其走入大堂掩嘴嘻嘻而笑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韩信在河北战场大显神威没等魏豹率兵赶到‘平阳’后边赶到的漠北雄狮已把魏国兵马团团围住生擒了魏豹。”

    “魏豹可好?”这个消息李信早已得知道。

    “魏豹好的很能吃能睡只是精神头有些不好。这一路上啊臣试图与他说话问问他为何不归顺大王走到今天这一步。嘻嘻可是臣说上十句话他也不说一句整里哀生叹气的就如死了亲娘老子!”食其又是掩嘴一笑道:“大王可要把他带上堂来好好羞辱他一番?”

    “把他先行看押起来吧!”李信道:“韩信现在所忙何事?”

    “陈余派夏说为大将正在‘阙与’准备攻击‘平阳’他正忙着如何对付夏说呢?”食其把‘平阳’附近的局势一一说了李信哈哈而笑道:“夏说不足为虑相信韩信战他易如反掌。只是……我怕韩信连胜两仗犯了轻敌大计最后裁在陈余的手上。听说新近有个叫李左车的人投靠陈余各种迹象表明这人对军事颇有研究得让韩信小心提防才是。你先下去吧过几再替我去见一见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