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残唐重生李世民在线阅读 - 第113与114章 【解禁】

第113与114章 【解禁】

    第二天一大清早,奉天县可就热闹上了。兴奋了一夜没合眼的王公大臣们,早早的拖儿带口聚集到了北门城外,熙熙攘攘的好大一群,活像是赶集的村民。今天这个日子,他们可是盼了有一段时间了。长安的豪宅良田、美食佳人,早已经将他们的心撩拨得七上八下,哪里还想在奉天这个穷酸地方再多呆一天。

    卯时三刻,李世民带着三千铁甲依仗,护送着皇帝的车驾到了北门,文武百官和百姓们跪道欢呼。李适的精神头也不错,坐在龙辇上洋洋得洋,看着眼前跪成一片的人群,仿佛终于找回了那种君临天下的优越感。同时,他心里也忍不住对李世民多生出几分感激和赞赏来。

    ‘毕竟是咱李家的人,自己收回了帝都嘛!’回长安的途中,李适心中时时的安慰着自己,不让自己有什么丢了面子、无颜面再回长安的感觉。一路上,他也时时让骑着马的李世民就跟在自己的龙辇旁边,有一搭没一搭的和他闲聊。停下来休憩时,则更是将他与太子叫到一起,三人一起用膳。

    同行的文武百官自然是都看在眼里,心里默自想道:这下可好,汉王李谊,当真是受尽恩宠一飞冲天了……

    李世民一路上都十分的小心,收敛着自己满胸的骄傲和不屑,乖乖的扮着‘儿臣’。太子李诵则是与他若即若离,偶尔攀谈上两句,也是不痛不痒的闲拉家常。可李诵越表现得无所谓,李世民越发感觉,这个城府颇深性格内敛的太子,已经在对自己深深的忌惮。

    李适也还算有心,记得在高陵养伤的李怀光,于是车驾特意多走了一段路,在高陵歇了一下脚。李怀光摆足派场出城迎接,李适对他大加褒赏好言抚慰。让他先在高陵养好伤,军中的事务不必cao劳过多,日后国家还有许多的大事要等他料理。李怀光自然也还高兴,连连磕头谢恩。朝堂上的人也就都清楚了,这一回收复帝都,汉王身边的人,那肯定是个个都要飞黄腾达,就连曾经露出过反迹的李怀光,皇帝也会对他大加赞赏。汉王一系,从此在朝堂上可谓是风声水起了。

    面对这一切,太子的表现一直十分的淡定。李世民暗中留意了一番,发现他几乎没有任何的情绪波动。

    入长安的时候,李世民金甲红袍领着铁骑在前开道,长安的仕绅军民夹道欢呼,跪迎皇帝回京。李适看着井井有条的长安城,感受着人群的欢呼,将之前狼狈逃离长安的尴尬全都抛到了脑后,坐在龙辇上频频向人群挥手。仿佛更像是御驾亲征后得胜归来。

    皇城里的一切事务都打点清楚了,再也看不到大战后留下的痕迹,仿佛这里从来就没有发生任何的事情。李适也自然没法去想像自己离开皇城的这段日子,这里究竟发生过一些什么事情。他只看到,皇宫还是那样的富丽堂皇,街道还是那样的整齐平整,每一块城砖似乎都擦拭得光亮照人,比以前还更加的有气派了。宫殿里的物什全都是自己离开时的样子,宫女宦官虽然换了一些人,但仍然十分的好使。只不过,当时留在后宫里的许多妃嫱,好像不见了一些。

    对于这件事情,李世民可没打算要向李适去解释什么。皇帝的女人被朱泚这样的逆徒霸占了一段时间,或许不会缺胳膊少腿的那样明显,但是人都能想象,她们身上究竟会少了什么,或是多了什么。所以,凡是被朱泚用过的女人,李世民狠下心来全都暗底里做了处理。视情况而定,或杀或流放。这种事情,自然做得越隐晦、低调越好。不然,皇家的声誉将会大受影响。李适倒也没蠢到哪里去,没找任何人问起那些女人去了哪里,只在心里有些憋闷,感觉自己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乌龟。

    李世民将李适迎回了皇宫,也算是完成了一件大事,自己也放松了一些。当晚,他仍然暂时在司农寺里安歇。俱文珍远比一般的军士细心周到多了,担茶倒水更衣整榻,忙得不亦乐乎。这些日子以来一直都比较累,李世民也想好好的休息一下了,于是早早便睡。

    第二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时隔数月之后,皇城朱雀门再次在卯时三刻准时打开,文武百官前来上朝了。每个人都有一些掩饰不住的兴奋神色,整个皇城里也焕发出了许多的生机来。

    李世民饱睡了一夜,第二天精神头很不错,神清气爽的起了个大早。换下铠甲刀剑,穿上了紫色亲王袍,头戴三梁进贤冠,手上持了一根玉圭,前往大明宫含元殿上朝。

    刚出了司农寺,巧不巧正好遇到李晟。二人乐呵呵的打过了招呼,便结伴而行。一路上遇到许多的官将,都十分殷勤的上来跟他们打招呼问好,然后不远不近的跟在他们后面,一起朝大明宫走去。渐渐的,二人身后的人越来越多,远远看去,就像是他们二人领头,带着后面一大批人去上朝了。

    含元殿钟鼓楼上的大鼓敲响了,将整座昏昏沉沉的宫殿都唤醒过来。李世民和李晟、浑瑊三人,带着一帮儿武将从西朝堂里鱼贯而出,走到了宏伟的含元殿前。龙尾前两侧,已经林立了威武雄壮的神策军铁甲卫士。抬头仰望,数百阶长的龙尾道末端,巍然屹立的含元殿宫殿仿佛就坐落在云端,威仪无限。

    太子居左,李世民居右,二人各自领头,带着文武百官走上了龙尾道,向含元殿正殿走去。胖太监霍仙鸣今天的嗓门也特别的大,十分起劲的喊道:“皇帝早朝,皇亲王公文武百官依班觐见!”

    含元殿里宽敞明亮一尘不染。金銮宝殿上,坐着那个容光焕发衣冠楚楚的皇帝李适。他先是十分激动的感慨了一下重回帝都的心情,信誓旦旦的表示,今后一定做个好皇帝。然后,就对李世民这一干人等,做出了赏赐。

    不得不说,李适这一回当真是汲取了‘泾师之变’的教训,变得十分的大方起来。李世民身为收复帝都的统军大元帅,自然是居功至伟。李适给他加了五百户食邑,其数量几乎就要与太子的三千户平起平坐,达到了二千八百户;另外赏赐了奴仆百余人给汉王府,钱十万贯,绢八百匹。汉王府要修缮重建的一切花销用度,用皇宫内苑一力承担。另外,也将他李适当年当过的一个官,赏给了李世民——“尚书令”。

    其实从开唐以来,身为秦王的李世民担任过‘尚书令’这个官职以后,一百余年来李唐一直没有让谁再任这一职,而是用尚书左右仆射或是左右丞来代替它的职能。一直到了李适当太子的时候,才由他担任了尚书令。只不过现在三省六部的官制名存实亡,统辖六部的尚书令,手中的职权还比不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

    对于这一些,李世民倒也不怎么在意了。自己一个亲王,犯不着也入阁当个宰相,与卢杞这种人争一日之长短。眼下自己身边的亲信党朋虽然不多,但李晟、浑瑊、李怀光这些人,都那是赫赫有名的有功之人。谁也不敢再轻视他这个只挂了个空头虚衔的亲王。

    李怀光、浑瑊、李晟等人,因为辅助汉王成功收复帝都,也功劳巨大。李适对这三人也是做出了重重的褒奖。除了加食邑、赏钱帛,还让李怀光继续担任了太尉和中书令,浑瑊与李晟则是做到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武将入阁当起了宰相。

    李适虽然有点糊涂,有些事情还是相当的清楚的。他很明白,这些人都是汉王的亲密僚党,这一回收复帝都这样震惊天下的功劳都干下来了,当然要让他们在朝堂之上也有一席之地,不然就会难以服众了。另外,他也隐约有些感觉到,卢杞那一班人,的确是势力太大了一点。如果想要有一些人对他构成制衡,汉王这一拨自然是最好的人选。

    与此同时,李适自己也没忘了要照顾自己的宝贝儿子李诵也来分一杯羹。东宫左庶子王叔文,连升三级被调入了阁部,升任为宰相;王伾则是由翰林院学士做到了东宫詹事、中书舍人,也入了阁部在宰相们身边办差。另外,这一次跟随皇帝到奉天的大臣们,也都受了赏赐,其中表现得比较好的几个,也是飞速升迁。其中最快的,莫过于前剑南节道使张延赏,就是那个给奉天送过几次钱粮的‘大功臣’,李适早早便放出话来要让他入阁理事的;还有一个,就是陆贽。此人年方三十出头,却十分令人意外的从谏议大夫被一举提成了宰相。

    一个朝会下来,朝堂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明眼人都清楚,眼下朝中呈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太子、汉王、卢杞三方势力,旗鼓相当。

    李世民却感觉,这许多关乎天下大事的决定,根本就是皇帝一个人在左蹿右跳像伎子一样的讨好众人。而太子和汉王他们这些人,则更像是在坐地分赃。所有的一切人事任命,似乎都不是为了帝国的利益而做出的,而是皇帝为了……安抚人心,不得罪人。

    .

    第114章门庭若市

    收复帝都的大事干完,李世民突然一下就清闲了下来,变得无事可做。长安九门有李晟的神策军打理,城外的数万朔方大军由浑瑊和徐庭光统率,就连皇城禁卫也交给了宦官霍仙鸣。他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彻底成了名誉头衔,都没什么人去提及了。

    不过,倒有一些私事,也是时候处理一下了。比喻说,重返汉王府,将那处家舍好好的整理一番。朱泚霸占长安的时候,将李谊一家子杀光,东西也抢了个干净,唯独留下空荡荡的板壁没给拆了。后来让一些伪官住了一阵,搞得乱七八糟的。

    皇帝亲自下了旨意,让将作监的人一定要将汉王府给收拾好了。俱文珍这个汉王府总管这下可就得势了,对那些将作将的三品、四品大员们吆五喝六当成下人来使,这些人也只能唯唯诺诺的听命行事。谁让汉王是眼下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呢?他身边的近侍宦官自然也要跟着身价暴涨了。

    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汉王府摇身一变,从一处破敝的房舍,变成了富丽堂皇的亲王宅第。自从唐高宗永徽年间起,大唐的亲王们一般都不住到分封的番地去了。太子自然住在皇城东宫,而亲王公主们则是比较集中的住在朱雀大街西面的‘十王宅’里坊。到了玄宗年间,这里又被人习惯的称作‘十六王宅’。意思就是,这一片里坊附近,住的大多是皇室的宗亲。‘十六’当然也只是泛称了,并不仅仅只有十六家皇亲。

    李世民的汉王府,无疑便成了眼下十六王宅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处所在。汉王府离朱雀大街主道最近,坐东朝西,打开大门几乎就能看到朱雀街。门口两只大石狻猊坐镇,朱红油漆卯钉大门,门檐斗拱上是一对戏珠的三爪金龙。稍有点常识的人,看到这副景象也就会明白了——这里肯定住着皇室王亲。而且那幅门匾更加说明了这一点,上面写着三个大字——“汉王府”。

    眼下这若大的长安城里,还有谁不知道“汉王”的鼎鼎大名?

    将作监的人没日夜夜的赶,短短几天时间,就将汉王府修缮一新可以入住了。因为毕竟不是乔迁新居,而且家里之前还发生过一些死人的惨剧,所以李世民也借此没有声张,只是静悄悄的搬了进去。

    进了大门,左右都是绿荫蔽道,花香鸟语,环境还算不错。主宅是一栋斗拱飞檐的大瓦房,大气而又宽敞,倒也还合李世民的心意。左厢有几进院落,是供客人和下人居住的客房和耳室,以及存放东西的杂间。右厢则是一片正房,专供汉王府僚属和亲兵们住的。难得是后院还有一处小池,建了假山流水和小桥楼亭,环境清幽。还有一处较大的绿茵草地,间或的栽种了一些奇花异草,倒是一处静闲休息的好去处。

    在长安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能有这样大的一栋宅子,也算是难得了。虽然习惯了皇城里的奢华与堂皇,但李世民对这处地方也还算满意。反正自己现在孤身一人,只要一间斗室即可安身,地方大了反而会空得慌。

    皇帝赏赐的百余名仆从也都到了汉王府,开始忙活了。这些人都是从掖庭调拨来的皇室下人,不是一般的收买来的丫鬟仆人。这其中有十余个宦官,二三十名宫女,另外再就是一些厨子、马夫、小厮人等。从今天起,这些人都成了汉王府里的私财,如同马匹一样,可以自由的宰杀买卖。

    在汉王府里逛了一圈以后,李世民也就对这块对方没了多大好奇心,反而开始忧虑——自己接下来该干些什么?莫非还要盼着朝堂上出事,或是有战事兴起,自己才会有机会露头么?

    若大的汉王府正堂里,李世民有些慵懒的坐在正中一张太师椅上,突然感觉有些无聊和落寞,情不自禁的就怀念起前不久,在军旅中度过的那段日子来。那时候,自己的目标明确,每天都过得十分的充实忙碌,一天天眨眼闪逝就没了。现如今,却感觉这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才能熬得过。想找人对对奕,也不知道该去叫谁。汉王府上下,除了他这个居高临下的汉王,职辈最就高的就是野诗良辅和高固这两个正五品典军。野诗良辅目不识丁全然不识风雅,高固沉默寡言半天不说一句话,要李世民去找这两人聊天,非活活闷死不可。其他的一些人,就更不用说了。李世民不用开口,这些人多半就跪到了地上惶恐不安。

    李世民正感觉有些沉闷想找些事情来做的事情,俱文珍走了进来通报,说有人求见。

    “来客了啊?好。”李世民心里居然还有了一些欢喜,也不问是谁,马上挥手道,“有请。”

    客人被请了进来,李世民一看,不是别人,还是个熟人——端王傅,吴仲孺。就是那个‘图谋’要当自己老丈人的家伙。

    李世民一见他气就不打一处来了,刚刚有的一点好心情马上飞灰烟灭。但吴仲孺今天可是端王差谴来的,算是对汉王进行一次‘友好访问’,恭喜他升官发财,还带来了一些礼物。

    也罢,伸手不打笑脸人,李世民强颜欢笑的接待了他,收下了礼物将他打发走了。吴仲孺始终是那副笑眯眯的活佛脸,倒也十分识趣的没有提起嫁女儿的事情。

    吴仲孺前脚刚走,俱文珍马上又来报,说有人求见贺喜。

    而且还是许多的人!

    李世民惊了一惊,心想我不过是重新住进了自家院子,不用大张旗鼓的来贺喜吧?莫非都是看到我刚刚死光了身边的女人,提前恭喜我要换新茬儿了么?!

    不过既然人家都来了,李世民也不好拒人于千里之外,只得一一的请了进来。这一进来不打紧,接下来的半天时间里,李世民都在疲于奔命的应付这些人。大到宰相卢杞,小到四品鸿胪寺卿;近到太子亲侍,远到一些节度使的跑腿,林林总总,大约来了数十批人。大小的包裹礼物,也堆满了正厅房边的一间茶室。俱文珍光是执笔登记这些来客名单和记载礼物,都累了个手臂酸麻。

    到了后来好不容易告一段落的时候,李世民无可奈何的躲了起来,让俱文珍诈称汉王出去郊游了,才将随后还在赶来的一批人给挡了回去。

    李世民独自一人躲到了后院,抱着一张古筝坐到了小水池的亭子里,长吁了一口大气。这一闷能将人闷死,一忙能将人忙死。朝中的这些个官员,就像是苍蝇一样,谁家得势了,便齐头涌上要讨个彩头。当年自己当皇帝的时候,也时常听闻手下的得力臣子门庭若市。没想到自己今天也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来的这些人,也谈不上是有求而来。大部份人只是来混个脸熟讨个交情,为日后行事铺条后路。

    “官场么,就是这样。”李世民无奈的苦笑,“这里没有什么真正的情谊可言。唯一永恒不变的,是利益。”

    他轻抚着古筝独自弹奏起来。一曲的筝曲,从他手中悠然而出。是先秦的秦师俞伯牙所创。分为琴曲和筝曲两种。而这两种曲子,在余下的千年来都演变为不同的流派和种类。一向精通喜好音律的李世民,眼下所奏的,就是魏晋时流传下来的一种筝曲。到了如今的大唐,这首曲子几乎就要失传。前世当皇帝时,他也是好不容易才得到曲谱,因此而爱不释手。

    天气已经有了一些微凉,冷风裹着落叶四下飞旋。李世民半闭着眼睛,在凉亭里独自的弹奏古曲,仿佛就聆听到了俞伯牙当时的那种心声,不由自主的心中感叹——知音难求。

    他突然感觉很孤独。

    仗打完了,喧嚣隐去了。他的身边,变得安静得可怕。除了思念长孙皇后那些已经作古百年的亲人,和李靖、房玄龄那些英魂无踪的臣子,他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无事可做。现在这身边,没有亲人,没有知己,更没有可供倾心一叙的红颜。

    李世民,他毕竟也只是人。想到这些,情不自禁的长叹了一声,悠悠自语道:再世为人,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看来,我也只能挥别那些记忆,在现在的这个世界里,寻找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了。

    门庭若市的汉王府里,却住着一个最孤寂的人。那些来蹿门拜访的人,再怎么热心的客套,也只让李世民越发的感觉空虚和寂寞。

    这一天,百无聊赖郁闷了一天的李世民,好不容易盼来黑夜和倦意,刚刚躺到榻上,却突然听闻远处传来一阵阵惊慌的大呼——“失火啦!皇城里失火啦!”

    他警觉的惊醒过来,推开门窗一看,皇城朱雀门附近,腾腾的烟火正在冒起,几乎就要将那一处天际染红。朱雀大街已经有许多的人跑了出来,惊慌的喊叫。

    李世民略自一惊:皇城怎么这时候突然失火,不会有朱泚余党在作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