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发财大计
慧姬的所作所为,在丰华城震荡朝野,高官们认为慧姬再为四皇子博得名声,豪贵们认为慧姬这是收买人心,一时大家的眼光又一次积聚南王府。 韩晓不知这些,正忙着让明管家通知丰华城有实力的十几家布店,派人来南王府洽谈生意。 布店的掌柜的接到传话后,不敢怠慢,跟主家商议后,忐忑的来到南王府。 明管家将这些人引到偏厅,一会梅代表慧姬走了进来。 梅给大家见过礼后,开口说道:“今请大家前来,就是希望各店给予慧姬一些帮助,我们了解各店卖完布匹后,会剩余很多的布头,有时降价处理,处理不掉就都扔掉或烧掉,慧姬觉得很是可惜,想收购这些布头,用这些布头救济那些吃不上饭的人,布头不会白要,我们会按市价收购,各位掌柜我们这个提议如何?” 掌柜们互相看看,心想叫我们进府难道就是这事?不就是一点破布头吗,还这么兴师动众? 这时大家将眼光望向布店行业有声望的冯掌柜身上,由冯掌柜代表大家发表意见。 冯掌柜给梅施了一礼说:“敢问梅女郎,慧姬只是要这些布头?” 梅还了一礼说:“正是,想跟各店签署一份文书,长期收购各店布头,但是文书上对布头的大小有规定,各掌柜先看一下文书,再给我答复”,说完将一份文书递给冯掌柜,然后退出偏厅。 冯掌柜将文书的内容念给大家听,大家听完开始议论纷纷,没有想到,原以为来到南王府,慧姬会向他们提出,让这些店出一些慈善布匹,救助那些穷人,掌柜的也都跟自己的主家商量好,准备捐助一些布匹和珠币,怎么也不能得罪南王府不是。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捐助提也没有提,反而解决了他们店铺的布头问题,给各店带来利润,虽然利润不大,但是全年算下来的话也是一笔收入,总比将那些布头扔了要划算。 掌柜的商议了一下,然后请梅进来,冯掌柜行了一礼说:“梅女郎,我们商议了一下,布头各店平时也都扔掉或烧掉,不敢转卖给慧姬,我们按照文书对布头的规定,无偿提供布头外加两匹布,作为为那些贫苦之人所做的善举,你看可好?” 梅施礼谢过说:“慧姬说了,因为这些布头经过加工会成为赚钱货品,所以一定要付珠币,另两批布谢谢捐赠,但是慧姬不会同意,我在这代表慧姬谢过各位掌柜的善举,关于布头的事要是同意的话,请再这个文书上签字即可。” 冯掌柜他们一听,知道此事慧姬已定,就与梅商定,最后以中等价格收购,掌柜们都感慨的在文书上签上字,然后走出南王府,跟各自主家禀报去了。 韩晓那边让竹带着孩子们将那些登记过的女人统计了一下,年龄合适的大概有一百二十人,然后让侍卫给她们传话,明天巳时去仕女坊汇集。 当天,又让梅带着几个大点的孩子去针线铺,购置刺绣和缝制工具,送到仕女坊。 第二天的巳时,韩晓来到仕女坊,一百多个女子已经鸦雀无声的等待着她。 大家一见到她进来,全都齐齐跪倒,叩见慧姬,韩晓忙叫梅她们将大家拉起说:“大家以后见到我不用跪拜,地上凉,寒气很容易进去膝盖,伤到身体。” 大家又都感动的连连施礼,韩晓摆摆手说:“今天请大家来,就是想问问大家,愿不愿意来这做工?我将绘制一些图样,由你们缝制出来,每人每月基本薪金是一百珠币,多做一个再得伍珠币,多做多得,来这上工的时间是辰时到晚申时,有孩子的可以送到旁边的善德院,让孩子们再那里学习,但是孩子的年龄必须在五岁以上,你们可愿否?” 大家一听,这有什么不愿的,在家做缝补衣裳也挣不了着这些钱,何况孩子还能读书。 有一个胆大的问道:“请问慧姬,孩子上学可要夫子的束修?” 梅回答说:“不需,夫子的束修由南王府承担。” 大家兴奋地叽叽咋咋议论了一会,梅又问一次:“大家可同意?不同意者不勉强,可自行回家。” 大家马上七嘴八牙的说:“同意同意”。 梅点点头,接着说:“既然同意就分成两队,会刺绣的请站右边,不会的请站左边。” 大家开始分队,韩晓则带着桑娜往院里的一间房屋去休息。 一会分队完成,将两队又分成六队,然后进入各自的屋中。 韩晓定制一些深蓝色的布,让她们互相量体裁衣,然后自己给自己自作完成统一的工作服,在工作服的胸前,绣上自己的名字和编号,一方面看看她们的活计如何,另一方面也省去人工费用。 又让侍卫前去王恒家,找到二夫人,看看二夫人能不能就此出来,独立生活,也为小不点以后奠定独立的基础。 侍卫来到王恒家,把王恒的大伯和母亲吓坏了,因为他们想到,王恒跟着去了战场,是不是有什么不好的音信传了回来,王恒的母亲一路颤抖的来到厅堂。 落座后,侍卫将来意说明,王恒的大伯和母亲一听王恒没有事,还立了功,非常欣慰,又听南王府的慧姬邀请二夫人前去帮忙,怎敢推辞,于是就痛快的答应,说这就回去收拾一下,大伯答应明天就将二夫人送过去。 在仕女坊的后面,有一个独立的小院,正好给二夫人与她的女儿居住。小不点的母亲,韩晓准备让她帮着管理仕女坊的女工们,梅则负责货品的进度。 关于销售方面,则在那些苦人中挑出一个姓卢的当掌柜,这个卢掌柜,原来在茫沙城开的是布店,因为战事带着妻儿投靠亲戚而来,结果来到丰华,没有找到亲戚,钱财又被贼人偷去,所以一家四口才沦落于此。 第二天,王恒的母亲就带着女儿王格,在大伯带人亲自护送下,来到了仕女坊。 二夫人对这个小院很是满意,与梅相见后,梅将慧姬所嘱咐的话说了一遍,二夫人是个很精明的人,马上了解自己要做的工作内容,几天后慢慢进入状态。 仕女坊已经准备就绪,韩晓将自己所画出的图稿让梅带到仕女坊,仕女坊的女工们,开始制作起来,制作的程序是韩晓设计的流水线,一部分人裁剪,一部分人缝制,一部分人刺绣。 韩晓首先主推的货品是手套,因为在战时,韩晓就发现那些骑兵们手上都没有带东西,四皇子手上仅在手心处,缠绕一块薄皮子,在丰华城也没有发现有人戴手套,所以,她敢肯定,手套一定会卖的大好。 手套分为儿郎手套、女郎手套、大人手套、小孩手套,又分为普通手套、高级手套,每个手套上都有善德牌,仕女坊制作的字样,所用布料就是那些布店剩下的布头所制。 几天后,第一批棉手套出炉,韩晓先给府里的侍卫们每人发了一双,又给明管家十多双,由他给下人分配。 韩晓每次看到侍卫们脖子挂的手套,都忍不住捂嘴偷笑一气,因为古人都骑马,下马后怕手套遗落,所以韩晓都让在一双手套上缝制布带,让人挂在脖子上使用。 给四皇子特别制作了一双小牛皮手套,手套的套口处包了一圈暗红色的丝绸,上面由韩晓亲自绣了一圈图案,图案是各种神情的卡通小狗,韩晓一边绣一边偷笑:嘿嘿,一个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帅,带着一双卡通手套,让属下看了不知是什么表情哦。
留了一小部分手套后,将其余的棉手套全部装了车,足足装满六大车,让木副队派人将这些手套护送到四皇子所在之处。 这时,战事已经胜利,要不是大雪已下,封住许多的路,四皇子带兵完全可以一鼓作气直捣黄龙。 四皇子带着大军已经退出匈奴,在洛城驻军休整,待开春后将再次开战,这次决心将匈奴彻底打败,不留后患。 剩余的手套由卢掌柜联系店家过来看货,店家看完后就开始下订单,由于南王府的侍卫都带上手套,广告效果开始显现,手套成为丰华城新鲜货品,开始受到关注,加之价格不贵,大家都可接受,所以一上货架就被抢购一空,善德品牌在人们的心里有了印象,店家的订单源源不断的而来,仕女坊的女工们,一个个高兴地笑逐颜开,因为她们也跟着收获颇丰。 慧姬这个仕女坊一炮打响,韩晓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善德院已经修缮完毕,小白的母亲胡氏带着胡强已经搬了进去,韩晓让胡氏全权负责孩子们的生活起居,还给她配备的庖丁、洗衣、打扫茅厕、照顾孩子的人员,这些人也是在苦人里找出的,大都是年龄比较大的干不了针线活的妇女,轮流倒班管吃食,每月还有几百珠币薪金。 这天,竹领着孩子们正式入住善德院,以后,竹就作为善德院的一名女夫子,一方面帮着胡氏照顾孩子们,一方面教小女郎们刺绣。 胡强和王格及仕女坊的女工孩子们,也开始入校学习,整个善德院成了一个学校了。 由于孩子太多,分成几个班,又请来三个夫子教学。 韩晓跟着孩子们也来到善德院,与夫子一一见礼后,然后见到小白的母亲胡氏,心想:难怪小白长得漂亮,都遗传他母亲了。 胡氏今年也就二十七八岁,但因为生活艰苦,心有愁绪,眼角过早出现皱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十岁,就是这样还依然能看出她年轻时的美丽。 韩晓由于太忙,给自己安排的课为每两天去一次,教孩子们计算、音乐、绘画。 侍卫则是三天来一次,带着儿郎们习武,其他时间,选出几个大点儿郎,作为小头目,分成几队带着自行练习。 沁心园又恢复寂静,望着恢复原貌的沁心园,明管家偷偷擦了一下没有汗的额头,抿嘴偷笑一下,就忙别的事情去了。 喝粥的人越来越少,因为除了些体弱多病的还有几个老人们外,女人去赚钱了,孩子去上学了,大男人自然不好意思再来喝粥了,最后慢慢的没有人再来了。 苦人们的妻子都已经在仕女坊上工,开始挣钱,那些男人们急的是抓耳挠腮的跑到南王府打听消息,都被大门守卫挡了回去:“就这几天,慧姬会给你们传话,回家安心等着吧。”听到这话,这些人才放心的离开南王府。 这天,车行的人来回话说,慧姬所要的车辆已经做出十辆,是否送过来。 还没有等韩晓让人回话,木副队和明管家抢着说:“送过来送过来”,因为他们一直好奇慧姬所制作的车辆,到底是什么样子,虽偷眼看到图,可是依然不明。 韩晓摇摇头带着桑娜和阿卡来到前院,车已送到,只见木副队和明管家,还有许多的侍卫和下人,都围着那十辆车观看,大家都不知道这车怎么用,谁也不敢动,都在那猜测着。 院里摆着十辆车身漆成黑色,车篷、车座均为暗红色的人力车,这是韩晓想出来的另一个发财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