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盛世:长安城下在线阅读 - 第387章 反心已坚

第387章 反心已坚

    安禄山立刻应允。

    他早就有反心,在此之前,也早就已经做过准备。

    正常情况下,胡人俘虏应该全部押送长安、听侯玄宗的发落。

    但是安禄山却偷偷的豢养了投降的同罗、奚和契丹士兵八千多人,称为“曳落河”;曳落河,胡语就是壮士的意思。

    除此之外,他还有个一百多人的“自卫队”;自卫队成员由他的家奴构成。

    这些人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个骁勇善战,不夸张的说甚至可以以一当十、以一当百。

    同时,他还私自包了马场,畜养数万匹战马;在此之前,他已经囤聚了大量的武器,

    不仅如此,他还分派俘虏中擅长做生意的人到各地去做买卖,每年仅仅这一项收入就能达到数百万贯钱。

    再加上玄宗完全不过脑子的赏赐,他手里拥有的资金完全不亚于大唐的国库。

    他还暗中制作了绯色、紫色官袍和金鱼袋等物品,怎么看都是要骑兵造反。

    准备工作做好了之后,他还需要一帮小弟们为他卖命。

    高尚、严庄、张通儒、孙孝哲等人原本就是他自己手下的兵,跟了他很多年深得他的信任;史思明、安守忠、李归仁、蔡希德、牛廷、向润容、李庭望、崔乾、尹子奇、何千年、武令、能元皓、田承嗣、田乾真、阿史那承庆等将领原本就和他一样不甘愿沦落为唐朝的臣民。

    他们有的是周围藩国的皇族后裔,渴望复辟自己的国家;有的是感叹大唐的昏庸无道,渴望建功立业。

    如果安禄山的安史之乱成功的话,他在历史上可能就会摇身一变,变成“正面人物”了;那些将士们也是一样,他们只是为了自己所认为的正确而努力。

    其实在历史上没有绝对的对和错,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即使历史上被黑成那样的周幽王和褒姒,也并没有干烽火戏诸侯这种事情。

    就跟隋朝一样,都是后面的朝代为了显示自己是替天行道,而故意编造出来的故事黑化前朝的;不然,对方当的好好的突然被推翻了,那不证明自己是反贼吗?

    开过皇帝不要面子的啊?!

    所以,但凡末代皇帝都昏庸无道的没法儿理解,其实不尽然,有很多是为了收拾自己爷爷老爹丢下的烂摊子;但是摊子实在太烂了,他还没来得及一点点修补起来,反叛的大军就已经兵临城下了。

    这些爪牙当中有好几个也非常有才能,比如高尚、田承嗣等。

    高尚是雍奴县人,原来名叫不危,很有才学;青年时漫游河朔地区,贫困不得志,常常感叹说:“我高不危宁可干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死,也不愿贫穷一生吃草根而生活下去!”

    他后来被人引荐给了安禄山,安禄山考察了一下他才华之后发现他确实很有才能,于是引为幕僚;他是安禄山为数不多的心腹,可以出入安禄山的寝室。

    高尚专门负责拟草、撰写笺表奏疏,严庄专掌文书。

    田承嗣心根正苗红的官n代,他家世世代代都在卢龙县这个地方做小校一类的军官。

    他治军严谨,对训练很有一套。

    安禄山听说了他之后,任命他为前锋兵马使。

    田承嗣真正让安禄山刮目相看的是某一年的冬天。

    那年冬天下了大雪,安禄山去检查军营,来到田承嗣的营中,寂静无声,好似无人;可是在营中检阅士卒,没有一人不在。

    能把近千人隐藏的这种地步,绝对是侦察兵的佼佼者,安禄山自认为阅人无数,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方法。

    因此对田承嗣格外器重。

    三月十四日,有人弹劾安禄山意图造反,结果被玄宗驳回,还顺带罢免了那个人的官。

    四月三十日,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讨伐南诏蛮,在泸水南面被南诏打得大败。

    当时鲜于仲通把八万大军分成两路,分别从戎州和州出发,到了曲州和靖州。

    南诏王罗凤派使者来谢罪,请求归还所掠夺俘获的物品人众,筑好云南城而撤退,并说:“现在吐蕃大兵压境,如果不充许我求和,我将归附于吐蕃,这样云南就不会是唐朝的了。”

    鲜于仲通刚愎自用,认为自己的军队完全可以打败他们;不仅驳回了罗凤的要求,还把他派来的使者囚禁了起来。

    然后他不顾左右的阻挠、毅然进兵到了西洱河,与罗凤的军队交战。

    原本对方就是地头蛇,咸鱼仲通又是来自巴蜀之地,他对岭南的地形不熟悉,还一意孤行。

    不怕咸鱼不努力,就怕咸鱼不听人劝。

    他盲目进攻,正中了对方的圈套;唐军大败,士卒死了六万余人,鲜于仲通被一刀重伤腹部,差一点儿战死。

    这么严重的战略失误,绝对是应该拔刀自刎的,可是杨国忠却掩盖了鲜于仲通的败军之事,并捏造事实,说是吐蕃带人前来突袭,才导致唐军几乎全军覆没。

    鲜于仲通在人数差几倍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的战斗,就冲这份为国捐躯的信念,他就应该被记叙战功。

    玄宗觉得有道理,于是同意了。

    不仅没有怪罪鲜于仲通,还对他加以封赏。

    诏书一下,全军哗然。

    南诏王罗凤直接被笑抽了,他不仅觉得自己起兵是正确的,还觉得自己得亏继续没有附庸于这么昏庸无道的朝庭。

    他觉得自己手握重兵,又有周围的32个州县的胡人相互帮助,再加上,他已经和吐蕃建立了友好共盟关系。

    他们俩个国家为什么不联合把大唐吞下来呢?

    他把唐军战死士卒的尸体收敛起来,筑成一座高大的山丘,供人观看;同时,北臣服于吐蕃。

    吐蕃语称弟弟为“钟”,尺带珠丹就称罗凤为“赞普钟”;号为东帝,并授给他金印。

    罗凤于国城门口镌刻石碑,表示自己叛唐是出于无奈,并说:“我们南诏世世代代臣服于唐朝,受唐朝的封爵,后世还要归附唐朝;到那时可向唐朝的使者指示此碑,知道我背叛唐朝并不是出于本心的愿望。”

    玄宗看的听说了这块碑的时候,气得胡子都炸起来了,立刻下令出兵征讨南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