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仙侠小说 - 截教小小山神在线阅读 - 036 碧游讲道

036 碧游讲道

    当!!当!!当!!!

    碧游宫中门前的钟声清脆的想起,凡是截教弟子都能听见。不管做什么的都第一时间放下手中的事情前来听道。

    看着无数弟子走了进来言道:“今三皇已过,尔等以后可以四处传我截教大法,扬我截教威名。”

    “尊老师之命。”低下众人连忙起身拜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有一道,曰阴阳大道,又曰天地大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地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修士必有财、侣、法、地四项。。。。。。。”

    “修士须通五蕴、明自我。。。。。。”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

    元气所合列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灌溉五华植灵根,七液洞流冲庐间。

    回紫抱黄入丹田,幽室内明照阳门。

    口为玉池太和官,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灭百邪玉炼颜。

    审能修之登广寒,昼夜不寐乃成真,雷鸣电激神泯泯。“

    “天地有杀气,其名曰凌然,天生万物以养吾,吾杀万物以报天,刀剑曰无眼,心中杀冲天,杀杀杀杀杀杀杀。。。。。。。。。。又一条凌厉的杀道冲出,傍着中军将领的煞气、杀意,直冲云霄。

    “天地有仁慈,慈悲心中起,我有一篇地藏,度尽天下鬼魅。。。。。。夜魔天宫,无量菩萨来集。。。尔时猪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我素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沙世界,每个世界,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鬼精三宝,永离生死。。。。。又一条大道冲出,此道一出,鬼神皆惊,纷纷皈依于大道之下。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一条浩然正气从从中飞出,浩浩荡荡,

    ················································

    通天教主开始不断讲解自己对大道的理解。无数大道从中飞出,无数灵气化做青莲,在大殿上竞相开放。无数弟子沉浸其中,开始领悟自己的大道。

    山元背后慢慢的浮现出做山,溪水流淌于上。一条浩然紫气冲天而起,无数灵气与紫气纠缠不断。胸中五气翻滚不已,上清仙气与那紫气慢慢的形成一个太极,互相转化生生不息。五气已满开始冲击三花。三朵未开的花朵慢慢的想要绽放开来,好像有什么又阻挡起绽放,未经天地考验如何能绽放开来。只要山元渡劫成功,便是三花聚开之时。

    不过现在圣人道场,天劫不临,只要山元一出金鳌岛放出自己的气息,就可以渡劫成那太乙金仙果位。

    此时,人族共主已经变成舜帝。到了尧帝之后,人族开始浮躁不安,杂念横生,本来人皇之间的位格,那是以五行相生的顺序出现的,就像颛顼属水、帝喾属木、尧帝属火,舜帝应该属土,不过人族有变,舜帝命格属金。

    与颛顼的礼、帝喾的信、尧帝的仁一样,舜帝的治国理念乃是德,以德治天下,舜帝重德,所以看不惯偷鸡摸狗的现象,所以看到鲧盗取息壤,十分震怒,不管他治水有无功德,都斩了头颅,抛尸山野。

    也是因为舜帝属金宫,所以人族才拥有了刑法利器,舜帝主要以德治天下,但是一刑法相左,一刚一柔,尽显人皇本色

    不过,人族的洪水,依旧是舜帝心头的一块石头,鲧当年治水,眼看就要成功了,不过他不后悔,德行不佳,难以重任,不堪重用。

    洪水毫无征兆,人族大片良田被淹没,无数黎民百姓无家可归,舜帝鼓励人族在山上开垦良田,幸亏帝喾当年有先见之明,为人族在山上留下了三分田地,若不然还不知何时才能挺得过去。

    眼看着,舜帝年老体衰,看着人族的状况,一声声的叹息,前些日子,他视察人族水利,看到一个小伙子,倒是与治水有些见解,让他眼前一亮,让那个叫做大禹的小伙子前往治水,也不知道成与不成。

    大禹乃是鲧的儿子,听闻是从鲧的尸体胸中跳出来的,天生神明,有些神通,或许可以完成他父亲的任务,他拨了一些人给大禹,若是他这一次治水成功,那么全国的洪水,都可以交给他了,而且他老了,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并且有领导才能的人物来继承大位,这也算是一个考验吧。

    禹的方法,与父亲的治水办法截然不同,禹认为堵截洪水治标不治本,一时的治理为今后留下祸患,所以禹认为堵不如疏——”

    而且洪水留在人族发展的地区,毕竟是一个隐患,他想着将洪水引入大海,对于人族来说,这些洪水是无穷无量,不过对于大海,那就死沧海一粟,将洪水引入大海,可以永久的杜绝水患。

    而且将水流分成许多支流,也是方便人族到各地发展,从事生产灌溉,水乃生命之源,人族害怕洪水,但是生活又离不开水,这样不仅治水,而且为人族开创福利,一举两得。

    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劳苦功高,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