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救危难法师现身 定纷争首徒解斗
赤jingzi避开众人的注意力,悄悄地来到产房之外,使了个手段隐去身形,焦急地等待孩子的降生。 赤jingzi毕竟是阐教正仙,如果是什么魔头妖邪,早就吧这一家子全部弄死,又何必在这里守候? 只是真要这么做,旧的因果未了,新的因果又结下,有碍道心。 更何况如今这么多人在这里,稍一推算就能明了前因后果。一旦事发恐怕会惹来人神共愤,他赤jingzi名声一臭,也就不要在三界之内混了。 屋内的孟夫人在老婆子的协助下,正艰难地生产。 忽然,屋内红光大涨,从窗户透出屋外明亮之极。 “哇!”随着一声啼哭,这孩子终于呱呱坠地。 接生的老婆子大着胆子,把孩子从红光中抱了起来,送到孟夫人面前:“恭喜了夫人,是个男孩!” 孟夫人早就被折腾得脸色苍白,看着眼前的孩子,心想老孟家终于后继有人了,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那老婆子笑得脸上的褶子都开了,母子平安,还接生了男孩,到时候可以找男主人多要点喜钱。这么想着,刚要捧着孩子出去报喜,只听得一声:“定!” 屋内的两人全都一动不动地僵在那里。 赤jingzi现出身形,看着眼前懵懂无知还在啼哭的孩子,神情复杂。 如今目标就在眼前,这时候赤jingzi却犹豫了,毕竟是有道正仙,哪能随意草菅人命。半晌,赤jingzi叹了一口气:“刘衽啊刘衽,非是贫道狠心,当初我师兄命丧你手,阐教威严也因你而折损,如今贫道杀你一回,也算是因果循环,两不相欠了。” 说罢,赤jingzi举起水火锋,就要敲向婴儿的脑袋。 “定!” 又是一声“定”! 这次定住的却是赤jingzi,赤jingzi心中吓了一大跳,这屋中原来还有一人,连他都没有发现,甚至还能限制住他的行动,但不知是哪里的高人? “师弟,你嗔念太重,所幸还有一丝清醒,否则日后必然毁在自己手里。” 却见一人,身着玄色道袍,手持拂尘,虽然近在眼前但似乎遥不可及。虚虚实实,难明真身,足见其法力之高明。 “玄都师兄!”赤jingzi认出来人,正要行礼却发现自己还不能动弹,面色尴尬。 那眼前的婴儿却不管这些,哭声洪亮,“滋”地一声喷出一股黄汤,正好淋了赤jingzi一身,让他脸色更加难堪了。 “师弟勿恼,这一下,正是报了你心存歹心之仇,如此两下相抵日后再无挂碍。”玄都法师解开定身术,赤jingzi赶紧施法清洁了一下己身,向玄都行礼。这玄都虽是平辈,但法力,智慧,境界远远高于三教任何一个弟子,故而三教之中都对他客客气气,不敢放肆。 “师兄,他这因果可了,我那广成子师兄的因果又向谁讨?”赤jingzi尤自愤愤不平。 “师弟,你莫要被仇恨迷了心智。广成子要拿火灵圣母挡灾,岂非他因果在先?如此说来,谁能说得清楚相欠多少?况且日后,广成子还有一场机缘,却要此子成全。到时候两不相欠,岂不美哉?” 赤jingzi一听广成子之事还有转机,心中的执念也放松了不少,当下也任由玄都处置。 ”你且随我前去,处置了外面的是非。” 玄都迈步出了院子,赤jingzi紧随其后不敢逾越。两人走后,这院子里的男男女女又恢复了正常,只是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当下还是先给孟书生报了喜,孟书生高兴之极这且不表。 那玄都出了院子,旁观的道德真君四人以及杨戬哪吒见是玄都大法师亲自前来,赶紧行礼。梅山七圣等人也不敢怠慢,纷纷行礼。 勾陈被困在大阵中狼狈不堪,顶上紫金冠被打歪,帝袍褴褛,披头散发。截教众人高高在上,冷眼围观。 当下见了玄都,也都停下了手,行礼问候。 玄都踏云而起,脸色淡然,道:“尔等都是天命所归的神明,今日为了一己之私,妄动刀兵,实在不该。但两边都有不当之处,难分是非。今日之事就此作罢,尔等自行退去各司其职,不可怠慢!” 众人口中皆称有罪,当下收拾阵仗就要各自离去,只是是否真的就此作罢,就难以名状了。 袁洪等人担心刘衽日后再被暗算,上前问道:“敢问法师,日后若还有歹人要谋害刘兄,这可如何是好。” 玄都看了袁洪一眼,说道:“刘衽此次转世,有天命在身。其明悟前世今生之前,天地间仙、神、佛、鬼,皆不可寻前世之仇。” 玄都这话刻意以法力传播,也是为了警告众人,莫要乱来。 赤jingzi已经知道这刘衽将来会与广成子了却因果,巴不得他快快成长,自然不会再去谋害。唯有那勾陈,眼中闪过一道寒光,但还是答应了下来。 若不是刘衽,他不会险些暴露了师傅要他暗藏的手段,也不会今日受到这样的羞辱,勾陈心中的恨意越来越深。皆因他原本本事一般,但心比天高。原本也还能安守本分,但云中子祝他登上帝位,又祝他修为大涨之后,他一直处在如愿以偿的美梦之中。而刘衽,就是那个第一个打破他美梦的人,他不恨刘衽恨谁? 不管众人是否各怀心思,终究还是退去了。玄都法师留下来,施了游梦仙法,让这里的凡人全都忘记今日发生的这一系列变故,免得因此影响了刘衽的正常成长。 “小友,相会之日,再叙道义。”说罢,玄都法师也飘然而去。 却说孟家小子后来取名为孟轲,这孩子从小聪明伶俐,只是命运也很曲折。幼年时孟书生就去世了,孟轲由其母亲带大。 孟轲活泼好动,常常不专心学习,所幸孟母是个有见识的人,总能及时纠正孟轲,为此后世还传出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她努力供养孟轲,直到他有机会到孔丘子孙孔伋门下求学。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转眼间孟轲就已经成长成一个少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