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大航海在线阅读 - 第三卷 海盗帝国 第八十五章 团结就是力量

第三卷 海盗帝国 第八十五章 团结就是力量

    第三卷海盗帝国第八十五章团结就是力量

    孙绍一愣,随即笑了,半坐半靠在凭几上,似笑非笑的看看诸葛恪,又看看宗预:十万钱

    十万钱。宗预郑重的点点头,面无表情,摆出一副不会再加一个钱的架势,眼神却在盯着诸葛恪。诸葛均忽然来访,向他透露了诸葛恪转告的意见,二十万是最高价,如果出这个价格,双方都放弃,不能互相竞争,让孙绍占了这个便宜。诸葛均告诉宗预,他虽然没有参与连弩的改造,但是他知道,连弩的成本不过两万钱,因此宗预和诸葛恪都相信,如果价钱出到二十万,孙绍肯定会卖。

    这其的关键是双方不能出尔反尔,他们虽然通过诸葛均联系起来了,但是貌合神离,都怕对方摆自己一道,表面上联合和孙绍砍价,背地里再提高价格。

    十万钱。诸葛恪也点点头,又笑着加了一句:殿下,连弩大部分都是木构件,只有转轮和弩机是金属的,我估计成本也就是三四万钱,你卖我们十万,已经有得赚了。

    孙绍忍不住笑了,他也不说话,端起茶杯喝茶,戏谑的眼神从茶杯上面看着宗预和诸葛恪,这两人虽然尽量不交换眼神,但是神色之间不免有些不安,这些全落在孙绍的眼。他咂了咂嘴,笑道:看来我的人看得不紧啊,你们还是通了气,现在联起手来和我讨价还价,是吧

    殿下说笑了,并无此事。诸葛恪和宗预异口同声的说道,他们谁也不愿意让诸葛均受到牵连。

    没关系。孙绍摆摆手,示意他们稍安勿躁,有所谓团结就是力量,你们现在总算体会到这句话的道理了吧想当年孙刘联手,在赤壁击败不可一世的魏王,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只可惜后来孙刘一直同床异梦,多次浪费了大好机会,要不然的话,现在也许就没有魏国了。

    宗预无声的叹了一口气,他对吴蜀两国这些年的明争暗斗太清楚了。说实在的,建安十九年如果不是因为曹cao夺了汉,对成都的压力太大,刘备大概就会和孙权火拼了。也许是天意,如果曹cao迟些攻克汉,等刘备和孙权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出手,也许天下的形势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孙绍说团结就是力量,宗预深表赞同,只是此情此景,他不能表示出来而已。

    你们二位都是识大体的人,嗯,子高也是。孙绍点了点诸葛恪,居高临下的神态自然而从容,诸葛恪和宗预也没有什么反感,显然对这个局面都觉得很正常,他们静静的听孙绍说话,恭敬之略带三分紧张。既然如此,那你们也就没有必要买什么连弩了,回去好好想想怎么劝和吧,为了一个益州土豪闹成这个样子,实在不是个明智之举。你们两家是半斤对八两,谁也吃不下谁,又何必多造杀伤有了张裔,吴国也得不到益州,要不回张裔,蜀国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失,眼下之见,倒不如把大军撤回来,准备南征更显得实在一些。

    宗预灵机一动,他略作思索,连忙说道:我家丞相正有南征之意,只是囿于粮草和军械都不足,如果大王能够支持一些,平定益州之乱其实并不难,有没有张裔倒确实关系不大。

    孙绍一拍腿:这就对了嘛,德艳,你回去和孔明说,只要他愿意,我可以支持他南征,要粮草有粮草,要军械有军械,必要的时候,我还可以派兵协助你们。嘿嘿,你不知道吧,我现在手头可有近两万精于山地丛林战的扶南精锐,只要你们开个口,他们随时可以进入益州作战。平定益州之后,如果双方合作顺利,越蜀之间的联系就更方便了,成都的货物以后就不用再由长江转运,直接可以通过益州和永昌来到扶南郡,那条丛林之的商道也就该兴旺起来啦。据我了解,现在有些夷商就从那里进入蜀国,只是兵荒马乱的,十分危险,肯走的人不多。

    孙绍说得天花乱坠,兴致勃勃,宗预却是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开什么玩笑,你出兵相助刘备也好,诸葛亮也好,肯定不可能答应啊。至于那条商路,宗预也略有所知,那条路从孝武皇帝时就开始了,成都市的夷商就有不少人是从那条路来的,正如孙绍所说,那条路一来是因为难走,二来是因为蜀国官府根本管理不到,沿途的商人经常被土著们打劫,杀人越祸是家常便饭,所以愿意走的人并不多。如果能够平定益州,加强管理,这条商路兴旺起来是很有可能的,现在孙绍拿下了扶南,以他对商业的重视,商人在扶南境内至少是安全的,不安全的只是益州和永昌郡境内罢了。

    大王,你什么时候能把连弩交给我们诸葛恪见他们说得热闹,忍不住插了一句嘴。

    不卖了。孙绍手一挥:你们都回吧,既然双方要讲和,我又何必卖给你们连弩虽然我少赚一点钱,但是少杀伤一些士卒,也算是一种功德。

    诸葛恪顿时急了。宗预是怎么想的,他不太清楚,看他这样子,他似乎买不买都无所谓,如果吴国不买的话,他也没什么兴趣,可是吴国不一样啊,孙登还想靠这些连弩提高自己说话的份量呢。

    元逊,回去对子高说,有你这员大将在,足以抵得上一百架连弩。孙绍笑道:我就不和你们说空话了,我已经上表天子,要求天子出面讲和,同时我还给魏王写了信,希望他也劝劝吴王和蜀王,这仗嘛,能不打还是不要打的好。实在闲不住,也没必要自己人搞自己人啊。你看我,不过一年的时间就拿下了扶南,赚得盆满钵满,数钱数得手都抽筋了。咱们大汉人啊,如果不是把眼睛只盯着自己人,一致对外的话,要财容易得很。希望你们都能给我一点薄面,有话好好说,怎么样

    宗预和诸葛恪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诸葛恪迅的衡量了一下,立刻点头道:大王仁义著于四海,如果有大王出面调停,一定能马到成功。我这就回复太子,先回长沙劝和,如果能侥幸成功,也算是一桩幸事。如若不谐,还请大王出面。

    孙绍点点头,又把目光转向宗预。宗预犹豫了一下,觉得这样做未必不是好事。如果孙绍真有这个心,并且说动了天子和魏王曹cao,他就不但有了道义上的优势,而且有了实力上的优势,越魏联手,吴国想不退兵都不行,要不然的话,越国攻其东,魏国攻其北,蜀国击其西,吴国覆亡在即。

    敢不从命。

    如此甚好。孙绍大喜,随即和他们洽谈粮食的问题。这次拿下扶南,他几乎全盘接收了范蔓三十年来的积储,不仅有堆积如山的金钱,还有大量的粮食。扶南地处冲积平原,水道纵横,水稻种植业很达,范蔓搜刮又狠,积储的粮食足以供十年之用,要不是顿逊城下擒获了范蔓,西卷城外擒获了范长,扶南的兵力损失太多,凭着这些积储,范蔓足可以在特牧城守上几年,耗得孙绍筋疲力尽。现在他财大气粗,说话声音当然要响得多。

    经过磋商,孙绍支持了孙登三万石稻米,足够他一万大军吃到长沙的,然后又支持了宗预三万石,并且派船给他们,先由海路运到南海,再从南海登陆,溯漓水而上,经由灵渠转湘水,直奔长沙郡。这样的安排也就是孙绍这种脚踏吴蜀两条船的人才能办到,否则的话,这批稻米不是被蜀军截了,就是被吴军截了。

    送他们离开之前,孙绍再三关照,希望他们回去之后花点心思劝各自的大王消消气,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闹出大干戈。诸葛恪和宗预连连点头,拜别而去。宗预临走时,进宫向王后关凤辞行,关凤又送了他一份礼,另外给了一万石米,还有满满一船的宝石孔雀翎象牙等扶南特产,宗预高兴得眉开眼笑,欢天喜地的拜别而去。

    与此同时,孙绍让夏侯徽亲笔写了两封信,一封以他的名义写给天子,在报功的同时,请天子出面调停吴蜀之间的争端,重新起西征的计划,一封以夏侯徽的名义写给皇后曹节,对她说,孙绍是真心拥戴皇室,希望天子能站出来主持大局,越国一定不遗余力的做天子的坚强后盾,希望皇后能劝说魏王一起行动,维护天子的尊严。

    同时附上的,还有一份长长的礼单。

    两封信在共和四年的腊月初到达洛阳城。

    丞相杨彪接到消息,立刻以最快的度赶到宫,他已经八十三岁了,可是精神还很好,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嗓门响得天子都嫌震耳朵,一点也不象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一见面,杨彪就躬身施礼,高声道:贺喜陛下。

    我有什么好欢喜的天子笑着抖了抖附在后面那份礼单,半开玩笑的说道:就因为这份礼这些东西虽然不少,可是和孙卿这次所得相比,实在是寒碜得很啊。

    杨彪摇摇头,笑了:陛下,臣贺的不是这份礼,而是越王殿下的心。他如今虽然拿下了扶南,实力猛增,已经过了吴蜀两国,能和魏国抗衡,可是他的心里还有了陛下,这才是最难得的啊。

    是啊,是啊。天子欣慰的连声道:说起来,他现在的疆域可比我大汉小不了多少啦,有这样的实力,还能对我这个天子这么恭敬,的确难得。丞相,他要我出面调停吴蜀的纷争,你看可行否

    可行。杨彪不假思索的说道:而且势在必行。

    天子没吭声,淡淡的笑着,听杨彪解释。

    陛下,弭兵之后,天下太平,吴蜀再次战事,到现在也没有向朝庭通报,分明眼里已经没有朝庭。杨彪收了笑容,脸上带上了些许煞气:四国之,这两国实力最差,他们都这么嚣张,如果陛下不能予以惩戒,那陛下的威信何在以后魏王还能再听陛下的旨意吗

    天子苦笑着点点头,这样的道理他不是不懂,可是要想调停必须要有实力才行,就他这些人,恐怕连洛阳城都出不了,吴蜀谁也不会听他的,与其说了没人听丢脸,不如装聋作哑,吴蜀不来汇报,他也装不知道,混一天是一天。

    现在有越王上书请陛下出面调停,是表明他的眼有朝庭,只要再说动魏王,那么吴蜀就不敢不听了。事情成了,是陛下的荣光,如果不成,那越王和魏王必然不肯善罢干休,以他们的实力,荡平吴蜀还不是一举成擒的事情

    天子嘴一撇:越王还给皇后写了信,希望皇后出面,请魏王予以配合。不过,我对魏王能不能配合没什么信心,也许他正在看我的笑话,也许他正在磨刀霍霍,就等着吴蜀打得两败俱伤,他好趁虚而入,当此之时,他会站在我的身后

    关键就在这里。杨彪虽然说得气宇轩昂,可是心里也没底,能不能说动曹cao是重之重,孙绍给皇后曹节写信,想必也是看出了这其的关键。不过,他看起来还是很有把握的:陛下,有越王出面,这件事已经成了一半,有他牵制魏王,魏王纵使不愿意真心为陛下助力,想必也很难渔翁得利的。越王既然已经提议,陛下何不将越王此信公行于天下,借天下人心助他一臂之力。天下望安,希望吴蜀开战的人毕竟不多。

    也只能试试了,但愿他能说动魏王。

    天子底气严重不足。上次孙绍提出由朝庭出面召集魏蜀联合出兵西凉,重夺西域,没想到扯皮扯了两年,最后还是不欢而散,把太尉贾诩搞得很失望,郁郁而终。

    陛下,越王这次征服扶南以及南海万里海疆,是不是又该奖赏了杨彪提醒道。

    天子皱着眉头,伸出一只白晳的手指挠了挠眉梢:怎么赏他已经是王爵,再升,只能我将这天子之位让给他,他现在是扶夷大将军,再往上升,就是大将军,他愿意来洛阳任职吗说到最后,天子忍不住笑了起来,只是笑容更多的是苦涩。

    天子之位当然不能给。杨彪淡淡的说道:不过,大将军之职却未必不可。大将军位比三公,可是三公外任,也不是没有先例的。当年张温用兵西凉时,便曾任太尉,现在孙绍居于南海而任大将军,又有何不可又或者,和去世,太尉之职已经空闲,老臣虽然体力尚可,毕竟也是八十有三,俗语云,七十三,八十四,天帝不召自己去,臣还能支持几天,真的很难说。洛阳如今无人,难道陛下要让三公之位空出两个,却舍不得给越王这样的忠心臣子吗

    天子微微的皱着眉头,若有所思。这个问题确实比较难办,如今在洛阳的百官之,真没有能和杨彪这样的老臣相提并论的,就连刚去世不久的贾诩都不能。四国之,包括最霸道的魏王曹cao多少都顾忌着杨彪一些,一旦他再去世了,还有谁能镇得住这些人

    也许,让孙绍这样至少能在表面上维持着尊崇皇室的人来做大将军,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行,那就依丞相之见。天子叹了一口气:丞相,你可得好好保重,越王虽然权重,但是和丞相相比,他还是太年轻了,只怕镇不住局面啊。

    陛下,臣对越王有信心。杨彪劝道:臣相信,他一定能比臣处理得更好,毕竟,大汉能维持到今天这个局面,一方面是陛下仁德不衰,大汉之火不灭,另一方面也是这位越王斡旋的结果。他虽然连战连捷,开疆拓土,但是在我大汉境内的实力却一直没有什么增长,维系着这样的局面,对他来说,尊崇天子总比自己上阵要好的。

    天子咧了咧嘴,没吭声,他知道这就是自己能安然无恙的原因,可是从杨彪的嘴里说出来,多少还是有些伤自尊。

    杨彪告辞之后,天子拿着书信去了皇后住的椒房殿。椒房殿原是长安未央宫里的一座宫殿,因为墙上涂有椒泥而带有香味,故称椒房殿,一开始是卫皇后住,以后便成了惯例。天子在长安的时候,椒房殿早就连影子都找不着了,但是这个名字却给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重建洛阳之后,他就专门造了一座椒房殿,作为皇后的居所,现在是曹节住着。

    还没有进殿,远远的就闻到了椒兰的淡淡香味,已经得到消息的皇后正跪在门槛内,低眉顺眼的准备迎接。天子露出了一抹笑容,已经有些驮的背无形直了许多。

    皇后虽然姓曹,却是个贤德的皇后。她不仅有能力,更重要的是,她对天子的尊敬无以复加,每次天子到椒房殿来,她都要到门口相迎。

    皇后,起来吧。天子弯下腰,双手扶起皇后,挽着她向殿内走去。因为在屋顶上装了越王贡来的玻璃,大殿比以前通亮了不少,阳光明媚的时候,不用再在殿下点灯也能看书写字。从天窗照下来的阳光正落在越王贡来的那座自鸣钟上,钟面上的金饰被照得闪闪光。

    儿臣拜见父皇。太子刘兴跪在书案旁,奶声奶气的说道。天子笑容满面的拉起他,伸手拨了一下他粉嫩的脸蛋,笑道:兴儿,在读书

    回父皇,儿臣在听母后读扶南战记。

    扶南战记天子很好奇的看了一眼案上摊开的书,转过头看着皇后:什么时候的新书,我怎么没听说

    是越王夫人夏侯徽随信送来的。扶南新书坊出的第一本书,墨香味都还很新鲜呢。曹节微笑着答道,双手捧起书递到天子面前:陛下请看。

    天子接在手,径直翻到目录页,迅的扫了一遍,笑道:是这次征扶南的战事经过

    好像是的,臣妾也是刚刚和兴儿一起看,他急着要看图,章却还没来得及细看。

    唉天子长长的叹息了一声:这位越王殿下开疆拓土的度也太快了些,一年定辽东,一年定夷洲,现在才第四个年头,他又拿下了扶南。丞相刚才和朕说,应该加封他为大将军。朕很担心,他明年要是再拿下什么地方,朕可怎么封他啊。

    短期内应该不会了吧。皇后微微一笑:听越王夫人的信说,这次拿下扶南已经是很巧合的事情,如果不是范蔓对他的实力估计不足,轻率分兵出击的话,越王最多只能占据一小片土地,伤不了扶南筋骨。现在是拿下了扶南,可是扶南的土地和户口都远远过越国原有的,他如果不花些时间收拾人心,怎么可能放心远征

    这么说,倒也是个道理。天子赞同的点点头,想了片刻,又说道:对了,你觉得魏王会支持朕调停吴蜀之争吗

    曹节顿了顿,躬身行礼道:臣妾尽力而为,希望能说动父王,助陛下一臂之力。他身为国戚,焉能不如越王殿下一个后辈

    天子咂摸了一下,觉得有些不对。曹节这好象是在提醒他,魏王是皇后之父,按照大汉的习惯,如果要有大将军,通常都是由外戚担任的,如果撇开曹cao,而由孙绍出任大将军,曹cao会不会有意见他如果阳奉阴违,也不反对,但是也不出力,那仅凭孙绍之力,天子大概很难调停吴蜀的战事。

    那让曹cao做大将军,孙绍怎么办他如果也不爽,岂不是损失更大

    天子有些为难,沉默不语,只是下意识的一页一页的翻着书。

    皇后见天子的脸上愁云惨淡,知道自己的话戳了天子的软肋。她虽然贤惠,但毕竟是个女人,不可能不为家族争取权利。如果曹家被人压过了风头,那她这个皇后也就做不长了。然而她又不忍心看着天子难受,犹豫了片刻,又说道:陛下,不论是魏王还是越王,其实都不会到洛阳来任职,其实大将军也好,三公之位也好,对他们来说,也许区别并不大。

    天子瞟了她一眼,沉吟道:三公之位你是说太尉吗

    皇后点点头,又摇摇头:陛下,杨公已经八十三了,如果不早做准备,一旦他弃陛下而去,陛下匆促之间,到哪里去找能像杨公这样德才兼备的纯臣

    天子心里咯登一下,杨彪刚才已经提过这个问题,现在皇后又提到了,看来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不能再拖了。他想了好一会,这才问道:那皇后有何高见

    皇后浅浅一笑:臣妾一妇人尔,焉敢就此妄论。陛下何不与杨公商量此事,他为政近一甲子,必能为陛下谋一万全之策。

    天子笑了笑,点点头,不再说话,轻声读起手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