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华夏风云五千年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二十九章 有作秀的就有拍马屁的,这封奏章把王莽捧上了天!
翻页 夜间

第一百二十九章 有作秀的就有拍马屁的,这封奏章把王莽捧上了天!

    历史很繁,我来把它简化;历史很乱,我来把它梳理;历史很枯燥,我来让它有趣起来!

    陈崇,是当时的大司徒司直,他是相当的崇拜王莽,一直想给偶像歌功颂德一下,就是苦于文笔不够。可对偶像的热情是无限的,陈崇就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张竦,张竦是个博学多才的读书人,他提笔成文替陈崇给朝廷上了一封奏章。这封奏章涉及面很广,这里简单摘录一些。

    以下内容是我亲眼所见,安汉公开始为官的时候,社会风气很不好,攀比奢侈现象十分严重。那个时候他王家一门受宠,可以说是势大气粗,基本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可他没有随波逐流,严格用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吃穿简单作风朴实,尊老爱幼照顾朋友。孔子说,苦中能作乐,富贵依旧知礼仪,称赞的就是安汉公这样的人啊!

    他做侍中的时候,原定陵侯淳于长犯了大逆不道之罪,虽然淳于长是他的表兄弟,可安汉公没有徇私,坚决主张要诛杀淳于长。当年周公诛杀管叔流放蔡叔,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就是因为这个,汉成帝任命他做大司马,把大汉江山委托于他。汉哀帝继位后,高昌侯董宏为了迎合皇帝,想让丁姬做皇太后,完全不顾国家体统。是安汉公挺身而出,弹劾了董贤,这才让朝纲不乱,安汉公还否决了陶国太后和太皇太后同位就坐,这也维护了朝廷的尊卑秩序。诗经上说,不吃软、不怕硬、不凌弱、不畏强,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当时,安汉公是诚心诚意的辞掉大司马的位置,可定陶国太后他们一撮人,为了排除异己排除隐患,愣是把他赶回了封国远离京师,让安汉公蒙受了伍子胥屈原一样的冤屈。诗经上说,贤人留不住,国家要遭殃,安汉公就是那样的贤人啊!

    汉哀帝去世以后,国家没有名正言顺的接班人,董贤趁机窃取国家重要位置,再加上傅家和丁家捣鬼,国家出现危机。这个时候安汉公及时出现了,他驱退了董贤及其党羽,在jian人没来得及作乱之前,就稳定了局势,如果不是太皇太后及时起用了安汉公,后果难以想象。孔子说,反应快、做事快,才能做成事,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后来安汉公又任用贤人共商定国大计,去迎接新君继位,那些贤人都升官封地成为国家重臣。书经说,知人善任才是大智慧,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基于他的德行功绩,大家都把他和周公相比较,要求封他为安汉公增加封地,可他坚决不肯。孔子说,有见识的人用谦虚的态度治理国家,肯定能没问题,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在选皇后的时候,本来安汉公的女儿是在候选首位的,可安汉公一再推辞,后来迫不得已才接受诏令。按理说,父女之情天经地义,女儿有机会和天子同尊贵,这是天下人梦寐以求的,可安汉公为国家大统着想,是一再推辞。书经上说,舜一直退让不接受尧的禅让,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安汉公从上任到现在,是勤勤恳恳做事,恭恭敬敬做人,虽然他已经做的够好了,可他每天都在进步。安汉公不贪钱财、做事公道、重视教育、生活简谱,诗经说,做人温和谦恭,就像群鸟栖息在树上一样。孔子说,吃饭不求撑,住房不求过分安逸,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从前楚国的令尹子文,为了国家大事经常顾不上吃早餐和晚餐,鲁国的相国公仪子为了不让影响别人的生意,都不吃自己家种的葵菜,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安汉公为天下人才敞开大门,为国家选拔人才,他亲自接见官吏,考核他们的德行cao守。诗经上说,朝夕不懈服侍天子。易经上说,白天勤勤恳恳,晚上依旧保持警惕。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安汉公连续三朝做到显赫的位置,两次参与安葬皇帝,他处理朝政安定国家,把朝廷上上下下都凝聚在一起。书经上说,处在重要位置之上,就算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也不会迷失方向,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安汉公做到了前人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先人之中,大禹和周公都得到了应有的赏赐,得到了天下人的敬仰,可国家对安汉公给的似乎不够啊。高祖皇帝当年因为相国萧何有功,不但给了他很多封赏,还给了他很多特别的待遇。当年周勃安定汉室有功,汉文帝就给他加官封赏。汉武帝为了表彰有功将士,不但给大将军卫青加官进爵,还把他的三个儿子没成年的儿子都封了侯。之前霍光表现突出贡献巨大,汉宣帝就让他子子孙孙都能享受优厚的待遇。

    我们再说说这些人,那周勃能灭掉吕氏一门,是外面靠诸侯支持,内部有将领团结一心。霍光掌权的时候,正是汉朝发展良好之时,而且朝廷上上下下都是他的人,他的功劳可以说都是顺势而为,就是这样,他还错立了昌邑王为帝,险些酿出大祸。至于卫青,不过是靠刀枪之力马上功夫,就得到那么大的好处。这些人和安汉公一比,那真是没得比,可安汉公却从来没有受到过他们那样的待遇,我实在是想不通。

    臣听说,对有巨大功劳的人,赏赐应该不受限制,所以周成王给了周公破天荒地的赏赐,不但给了他巨大的土地,还给了他无数的财物,甚至给周公的长子封地让他建国。当然了,这不是说周公不知道谦让。诗经说的好,话说的没有道理是不会被接纳的,德行不高是不会收到报酬的,这些都是周公应得的。

    上面是古代的事情,我们再说说近代的事情,当年高祖皇帝曾经和群臣约定,不是刘姓不能封王,可吴芮还是被封为长沙王,那是因为高祖想表彰他的突出贡献,就没有受条条框框的限制。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实啊,不但我们知道安汉公的这些功绩,陛下也是知道的,可您却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待遇,反而任由安汉公推辞掉他的赏赐,如果这样下去的话,那大臣们怎么看,天下百姓怎么看,子孙后代又该怎么评价这件事情!

    臣有个愚见,应该让安汉公向周公看齐,扩大他封国的面积,还要让他的儿子封国为王,这样做不但是为了表扬安汉公,也是为了做给百官们看。让他们看到,只要付出了忠诚和努力,就能得到应有的赏赐,这样老百姓也会得到洗礼和教化。如果这样的话,在朝廷里,群臣就会更努力的工作,在外面,百姓就会安居乐业。这是陛下之福,天下之福。

    这封奏折很快就来到了太皇太后的面前,王政君热泪盈眶之后,一如既往的没了主意。她擦了擦眼泪,把奏章拿给大臣们看,让大家商量一下该怎么办。

    就在大家没有拿定主意的时候,出事了,王莽的家门口被人泼了血,这又是怎么回事哪?这会影响到王莽的前途吗?

    我们都知道,王莽在汉成帝时候就当上了大司马,汉哀帝继位之后,虽然在太皇太后的授意之下,王莽向朝廷提出了辞职,可汉哀帝并没有批准,后来汉哀帝的姥姥丁家和奶奶傅家得势,而王莽因为得罪了这些人,再次辞职得到批准,日后更是被撵出京城。

    现在汉平帝继位了,为了让当初的悲剧不再重演,王莽决定先发制人,他就给太皇太后上了奏章。以前汉哀帝的时候,不顾您的恩情宠幸丁家和傅家,把国家弄的一团糟,现在的皇帝还在幼年,没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为了避免重蹈前朝覆辙,应该防患于未然了。

    在王政君的许可之下,汉平帝的母亲卫姬被封为中山孝王后,汉平帝的几个舅舅都被封了侯,但是他们都要留在中山国。按理说王莽这事情做的,也算清楚明白了,可他的儿子王宇有点想不通了。

    王宇觉得啊,那卫家毕竟是皇帝的姥姥家,现在皇帝小,可他长大以后肯定会嫉恨王莽的。王宇不敢直接劝老爹,就派人给汉平帝的舅舅通了气,让皇帝的生母给朝廷上书,请求到京师和儿子团聚。可王莽根本不松口,王宇有点着急了,为了王家的未来,他就找自己的老师吴章还有大舅哥吕宽拿主意。

    要说还是老师有水平,吴章手捻长髯,我觉得啊,我们劝安汉公是没用的,只有借助鬼神的力量,让他产生恐惧,然后再劝他把大权让给卫家,才是正道。

    路,老师已经指明了,那就差下手了。王宇就让吕宽在晚上没人的时候,把血撒到了王莽家。没成想,这件事情被看门人发现了,王莽没费多大功夫,就查到了王宇的头上。他长叹一声之后,就把王宇捉拿下狱,而后又命令王宇服毒自尽(到这里王莽已经弄死两个儿子了)。王宇死了,他妻子吕嫣也没能幸免,因为此时吕嫣已经怀孕了,所以暂时被投入大牢,计划等孩子出生以后,再处死吕嫣。

    事情解决完了之后,王莽如实向朝廷汇报,王宇被吕宽他们误导,犯下了和管书蔡叔一样的罪过,我不敢偏私,已经让他伏法了。

    太皇太后很快就知道了王莽大义灭亲的事情,震惊之余她给王莽下了一道诏书,安汉公不要过于自责,当年尧帝生了一个不成器的儿子叫丹朱,周文王也有管叔蔡叔那么两个逆子,所以说品德再高智慧再足的人,对愚笨的儿子也没有办法。

    你就是当代的周公了,像辅佐成王那样辅佐幼主,像处罚管叔蔡叔那样处置儿子,这让我很感动,天下也都被你感动,现在你就不要多想了,朝廷的事情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大汉江山的稳固,黎民百姓的幸福就靠你了。

    看到太皇太后这么支持自己,王莽长出了一口气,他就顺着这股子劲,开始对卫家人动手了,然后彻底查处自己泼血案,这下子牵连的人可不少,凡是平时和自己作对的,冲自己丢过石头,或者是背对着自己叽叽咕咕过的,王莽都没有放过。这里面有不少是汉室的公主和王爷,当然了,那些和自己不对付的王家人,王莽也没有放过,被搞死的有分量的人,足足有几百个。

    不容易啊,王莽真是不容易,他居然把坏事变成了好事。当然好事还没有结束,王莽在处死儿子之后,曾经写下了八篇文章,来告诫王氏子孙。结果一个马屁精就钻了上来,他向朝廷上奏,要求把这八篇文章在全国巡展,让老师们讲给学生们听,然后这奏章就通过了。

    好事还没有完,在一番等待之后,王莽的女儿被正式立为皇后,而后朝廷大赦天下。实干家王莽没有一直沉寂在喜悦之中,趁着自己好运未尽,他派出了自己的粉丝大司徒司直陈崇等八个人,分赴全国各地去考察。

    咱们先放下外出考察的八个人,再说朝廷内部,一群大臣给朝廷上奏,大概的意思就是,安汉公就是当代的伊尹和周公,那伊尹称做阿衡,周公做了太宰,应该加封安汉公为宰衡。该给宰衡的封地,都要给,该给宰衡儿子封侯的,都要封,宰衡的母亲也要封为显安君,皇后的聘礼也要增加。

    太皇太后接受了建议,亲自给王莽一家赐封,王莽带着一家子人领赐拜谢,可一出宫门王莽就变卦了,他表示母亲的封号可以接受,其他的都要退回去,然后就请病假回家等朝廷答复了。

    太皇太后又没主意了,就询问大臣们,是该尊重他的意见,让他继续上班哪?还是尊重你们的意见,让他在家里待着哪?

    大家一商量,就给王政君打了个圆场,安汉公的儿子已经接受了封侯的印信,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这个不能改变了。那些封地是给安汉公的,他想推掉,就由他好了。授予宰衡的职位,是对他的表彰,反正也不能世袭继承,他应该会接受的。增加彩礼是对皇后的尊重,这个不关安汉公的事情,他应该能理解,如果这样去和安汉公说,他应该会接受的,也自然会来工作了。太皇太后点头同意了。

    药方开的很好,王莽销掉了病假上班了,为了给大家一个交代,他也给朝廷上书一封,大意如下:

    我先是被封为新都侯,而后入宫为朝廷办事,先后被封为大司马太傅和安汉公,现在头上又多了一个宰衡,这么多的称号定在头上,我有点承受不起了。还有,根据之前伊尹和周公的工作范围,宰衡的职责应该是管理百官治理天下,因为之前没有过这个职位,所以国家也没有宰衡的印信,这样吧,请朝廷给我发一个宰衡太傅大司马印,然后我把太傅和大司马的印上交出去。

    太皇太后应允了,而后亲自把这个名字超长的印授给了王莽,王莽随后就把女儿增加的彩礼钱,分给了太皇太后身边的太监和宫女。

    几天之后,有人上奏,说安汉公拒绝封地拒收彩礼之后,天下人无不心服口服外加佩服,有些人本来因为纠纷想打官司的,听到这个事情以后,都主动的和解了。这样的事情,这样的效果,上古的大贤也不过如此。臣建议把这件事情颁布天下,利国利民啊!

    奏章得到了批准,得到了精神鼓励之后,王莽的干劲更足了,在他的提倡之下,国家开始修建明堂,兴办国立大学,建设国家天文台。还给大学生们盖了一万多间宿舍,又召集了十一名有才学的教授,给学生们上课。那学生里也是藏龙卧虎,不少都是有特殊才能之人,计划是让他们对国家给出自己的见解,把一些有争执的知识点和问题彻底解决,让天下对很多事情达成一个共识。

    除此之外,王莽还下令,盖起了市场,建起了国家仓库。王莽干的这么起劲,大臣们都看在眼里,他们纷纷上奏,当年周公辅佐成王,凭借天子叔叔那么尊贵的地位,还是用了七年才让社会的法令和礼制得以确定,如今安汉公只是普通贵族出身,这辅佐天子才四年时间,就做出了如此巨大之成就。

    安汉公八月十六号接受朝廷命令,负责修建工程,第二天十万多老百姓和读书人聚集在一起干活,二十天就完工了。当年尧舜盖建筑,周公造周城,也不过如此。现在论能力论水平,宰衡的地位都该在诸侯王之上了,应该给他相应的赏赐,还要给他君王一样的待遇。

    太皇太后同意了,让大家商量具体的赏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