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百感小集在线阅读 - (9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9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至理名言流传久远,影响广泛。它启示人们,只要你走的对,就不要在乎什么“人言可畏”,坚定地走到底!

    当年,但丁面对着中世纪的封建****,面对着教会势力的高压,宣传自由民主,倡导文艺复兴,必然招致重重围攻和种种迫害。但丁无所畏惧,发出了这铮铮誓言,这是对光明的追求,这是对腐朽势力的蔑视,这是对自我完善的捍卫。

    个性的显现和新生事物的诞生都是相当艰难的。几千年的人类社会文明史证明了总是有人把“个性”和“新生”视为“异端”,因而恨之入骨,横加指责,更有甚者对其进行排挤打击甚至迫害摧残。当年的罗马教会不是把布鲁诺视为异端而活活地烧死了吗?但这并没有动摇异端们的信念和意志,即使是付出了血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依然是我行我素。岁月的年轮证明了如布鲁诺这般异端的正确与伟大:“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的。”无数事例证明了要想推陈出新显示个性获得成功,就必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如今,已是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综合国力亟待提高,四化又要早日实现,这一切必须有中国的创新工程。创新工程首先要依靠教育,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没有教师,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形成简直就是一句空话。学生是四化的生力军,明天的太阳,如果他们不能自立自强德才兼备,实现四化就成了泡影。因此,教师最应该解放思想开拓前进。

    现阶段的教育任务是提高素质和创新。这种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问题。

    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法和学法。

    传统教学有三个中心:教师、学生、课本。教师处于控制地位,一言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出耳听。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全员地参与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得到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从而掌握知识和掌握本领,进而成为既能为实现四化建功立业又能谋求个人幸福的人才。本人今年所任课的三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法是先生讲学生听,因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本人接任后来个大转变:双边活动,让学生自己看书动脑动手,开始他们不习惯弄得手忙脚乱。不久,他们就顺过架了,有了浓厚的兴趣,由被动变主动,而且达到全员,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教会学生完整的思维结构,这包括cao作的全过程训练。这是让学生有个良好的认知结构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完成了由重知识转向轻结论重过程的飞跃。学习规律是:知识——技能——能力。知识,要求学生认知、理解、掌握,然后运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科学性的推导系统(思维过程)得出结论(即从分析题干入手,确立角度,规范思路,分析判断,推导出结),教师加以点睛式的评价。第三步是变式训练。整个思维结构(推导过程)教会后,就要拔高一步,怎样又准又快地得出结论,指导学生从正面、反面、侧面等多方位思考,懂得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知识点之间的既独立存在相辅相成的矛盾关系,综合起各知识点或以一个关键知识点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又快又准。这就是技能。第四步是搞迁移。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即对前人知识经验的占有性要经过四个阶段:理解→记忆→迁移→运用。迁移是关键的一环。在《心理学》中,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现代认知理论把迁移定义为: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的原有观念,通过思维对新课题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在揭示新旧课题共同本质的基础上发生学习转迁,即是认知结构与新课题内容的同化过程。其实,迁移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材《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公子勉之矣”的“勉”,可为旧课题,《西门豹治东阿》中“愿子勉为寡人治之”中的“勉”为新课题,两者语境内容共同,可从教材“勉”字义(努力)与新课题西门豹之“勉”同化(努力),这为触类旁通迁移了。迁移是对原有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这是有了学习规律的第三步能力。学生只有达到会迁移的程度才算真正学会了知识。第五步是创造,这是占有知识的第四步运用。这是学习的最高档次了,属于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然结果,也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只有创新教育才能真正揭示人的本质。它是把知识型、智能型向创造型转化的必然趋势,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的,它是把素质教育推向新的局面,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也是四化的急需。我们教师必须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一切转向创新教育。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统帅和灵魂。现在的学生虽然长在新时代,但未必都有一个崭新的状态,不一定人人都崇尚新,他们或多或少地带有旧的痕迹,往往习惯于旧的一套。本人在开拓创新教育时,也曾受到了学生方面的阻力,他们不理解,不喜欢,不习惯。因此,这创新的教育十分必要。不但教育学生支持创新,而且要他们积极参与创新。完善创新精神后,培养学生来创新。创新的核心是创造。创新和创造不在一个平面上,而属于同一个范畴。创造的内涵小于创新,创造是创新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结果即有所发现的基础上有所发明。作法呢,比如说,鼓励学生破除迷信大胆假设,提倡用不同的渠道和方法得到结论。这个结论只要有可靠的前提以及合乎客观规律的推理过程即可,教师只做一些适当的提示指导和精当的评价。或者一点儿也不提示指导,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分析题干,确立思路方向,选择方法等一系列程序。这是全方位的,又是全自由化的独立cao作,然后让学生把结论与过程和盘托出,教师加以评价指导。再如,一个问题或某篇(某段)文章,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与正统的答案有不同的看法这样都属于创造,事实证明效果甚佳,学生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明。

    上述这些作法,曾遭到攻击,说什么教师水平不高了,责任心不强了,教的不好学生不欢迎了等等,本人对这些诽谤毫不在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遵循现代化教学理念,鲜明地显现个性。

    创新教育的特点是教育主体的个性化。教师不要泯灭学生个性的火花。“个性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教师“只有研究、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才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发现人才,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心理学》这段论述属于现代化教学理念,它论述了个性的重要,而创新教育就是强调个性化。我们不仅要发现个性还要显现个性,甚至要培养个性,才能造就出有棱有角的栋梁之材。

    个性是每个学生创新的结构机制,没有它就谈不上创新教育。要显现个性,必须给它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它登台表演,这就开发了学生主体内部的积极性,就可以完成学生素质的形成和创新的产生,而这些也是知识、技能、道德观念的内化过程。外在世界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吸收”,即内化才能转化为主体内部稳定的特征并使他们终身受益,为他们终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点的实现要靠民主。民主是个性显现的途径也是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发散思维,自由发言,不拘形式,不讲教条,高谈阔论的独抒己见,随时随地地发问插话,有所见地的批驳争论……对学生的独特见解多加鼓励,即使不正确也要肯定他的主动参与和大胆表演并对其谬误给以纠正,天长日久,学生们的个性鲜明,智商提高,能力形成,发明就会层出不穷。本人的实践表明这样做学生们开心,课堂气氛活跃,成绩显著,但这也招来非议,任他说吧,反正是走自己的路!

    教师不仅要显现学生的个性,自身的教学也要显现个性。教师要具有奋发、乐观、开朗、热情的个性,勇于开拓,敢于拼搏,有竞争意识,要快节奏高频率的工作。个性化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突出特点之一。个性化的教学艺术特征只属于创造者自己独有,他人难以复制,只能在观摩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征进行再创造。

    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层面的比例配置

    素质教育具有整体性。这种整体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对象的全体,二是教育内容的整体,三是内容的素质教育取向一致。单就第一方面来说,应试教育是不允许的,它只是面向有希望升学者,这只占教育对象的局部,本人没有这样做而是面向全体或大多数。有人就批评了,说什么学生都会了还不厌其烦地讲,忽视了尖子生的培养,本人是双方都顾及到,因材施教,课堂给了尖子生一定的空间,允许他们自行超越,也有尖子生的“饭吃”并带动其他层面学生拔高,结果双丰收。二○○一年高考中,我教文补学生的语文成绩为八校之首。

    (二)训练形式的大胆突破

    阅读欣赏是语文学科中最高档次,难度大。怎样攻克这道难关,本人觉得只沿袭简答形式束缚性太大,如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而且有个完整的系统的训练,那就要以写文章的形式最奏效。它的容量大又可借助文学评论的特点:鲜明的观点,充分的论据,完整的推理论证,众多的论证方法。用发散思维的形式,遵循阅读欣赏的有关理论,把分析、判断、推理、归纳、阐释、发掘等各种能力点全部容纳于文章之中。结果,成效相当好,既有素质提高又有创新出现。当然,不是一盘散沙,而是有具体的设计,把几十个训练内容(知识点)熔为一炉并讲求了情感要素、智力要素等,本人也下水了,写了文学评论《于无声处听惊雷〈深夜,那盏灯〉等四小说浅评》。学生广开言路,各抒己见,超出答案的见解很多,而且观点新颖,论据有理。最后,教师用“三曹对案”法(下水作文、学生作文、标准答案)进行讲评,学生们非常欢迎,收获很大。

    (三)培养自学,分组讨论式。

    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创新教育的重点。魏书生老师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个教师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眼前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如果学生把探求科学当成了自己的最大的乐趣,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利益,还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学习的步伐呢?”在我们这儿有一种偏见,认为普通高中学生的素质差,不能自学,其实不然,只要教师认清新理念,正确地引导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成功的。有人说:“学会了自学,就等于请来了随叫随到的老师。”魏老师的做法是:提高认识→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习惯。本人除此之外,还有:考核验收→表彰鼓励→经验交流,收效非常好。

    另外一点是分组讨论。《教育学》上说,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钻研问题、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活跃思想,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及虚心好学的态度都有积极作用的。”本人先做好思想工作,激发兴趣,分好组织机构,设计好内容等一系列安排,结果是热火朝天,高手发挥骨干作用,差生从中受益,完成了素质教育整体性的三个方面内容,也属于创新范畴。

    (四)引导方式的变异

    《教育学》上说:“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应灵活多样,防止单调死板。”本人在此说的主要指引导方式(也属于教学方法)上的变异。即用论证方法中的归谬法。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巧设迷雾,引入歧途。猛然醒悟,返戈归真。比如,在做某个训练题时,教师故意把思路引入谬误,以此为前提来推导,推来推去,“山穷水尽”了,猛然醒悟错了,“疑无路”了,再重新寻找途径“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戈一击回归真源。这一误一正的对比鉴别,可考验学生的能力是否“货真价实”,也饶有趣味,还可锤炼学生破除迷信坚持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品格。还有其他的变异此处就不一一赘述。

    最终的结局和执著的信念

    上述是本人数年来的所想所为,几年的高考成绩始终居本地区普通高中八校之首。这铁的事实证明了自己所走的路是正确的,虽然没有奖赏与表彰甚至还被视为离经叛道不合正统而横遭责难,但是,本人无怨无悔,荣辱得失无所谓,风刀霜剑无所惧。执著的信念还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