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擂台比武
擂台比武按时开始,比武的规则由太宰陈赫制定,很简单,就是相互挑战,挑出最能打的前几名,只求最强。整个校场分成两个小擂台,每个擂台一个擂主,谁想求官,就上擂台把擂主打下来。决出前面最强的两名武将,再从这两名武将中,比出这场擂台赛的第一名。 参加比武的有胜休李家的长子李朗,次子李宁,司寇张伟之子张凌,胜休赵家的长子赵日升、三子赵日曦?陈县刘家的长子刘涛,陈县县令周大喜的长子周武....一共七名不同等级的武将参加比武。 1号擂台,擂主为李朗。李朗使得是一杆真钢枪,已经连续战胜了张凌和赵日曦两人。休息了一会儿,他恢复了体力、血值,接着再打。李朗一杆真钢枪,威风凛凛,打到现在,已经没有谁敢轻易向他发起挑战,纷纷把目光瞧向2号擂台。 2擂台,擂主为赵家的赵日升。使得是一把二十斤重的大刀,力大无比,猛劈猛砍,凶猛异常。李宁、李晨阳和刘涛伤在了他手下,现在只有周武没有上去打擂台了。 周武眼睛在两个擂主身上扫了几圈后,挺枪迈步走向了二号擂台,挑战赵日升,两人站定后也没多说,便战成了一团,一枪一刀分分合合,十回合后,周武一个挑刺将赵日升的大刀挑飞了出去,枪口抵在了赵日升的喉咙之上,胜得了这场比斗。 最后的一场较量,在李朗和周武之间开战。两人同是用枪,却截然不同。李朗的枪法大气混成。舞动时,寒星点点,银光皪皪,缠、圈、拦、拿、扑、点、拨、舞花。攻防一体,难以寻找其中的破绽。 周武的枪法却是刁钻狠辣,扎、刺、挞、抨,招招必杀,一击打中,半死不活。不过,他的枪法杀伤力强,防守力却是差了很多。 他们两个一交手,注定了周武抢攻,李朗力防。 “铿锵!” 清脆地金铁交鸣声,强烈的劲风,充斥在擂台上。 周武心知李朗厉害,枪法一出手,便全力以赴,疾猛异常。抢攻近五十余个回合,将李朗死死的压制在擂台一角。 但是李朗防守太严,枪法高明。周武抢攻不下,时间一久,难免生出刹那的懈怠空隙。骤然生变,李朗得到一丝喘息,瞬时反击。一个圈缠拨,打乱周武的攻击节奏,反而转眼间压制周武。 周武顿时大苦,论进攻,他是一时无二的头号武将。但是论防守,他哪里比得上李朗一样点滴不漏。二十回合一过,他便有些招架不住,被李朗一枪点在了胸口。 李朗收枪,退后一步戒备,道:“你败了,到此为止吧!” 周武愤恨不平,不服,还想继续打,却被胜休县令杨仁及时跳上场中,喝止:“比武现在结束!诸位武将请等待最后地结果公布!” 校场内响起一阵禁卫军的欢呼声,这种战斗谁胜谁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看了一场精彩的比武较量,这对所有士卒来说都是极其难得的经验。杨锋也大为欣喜,看来他千羽国的士族中也是有人才的,无论结果,他好歹也算见识了一下游戏里NPC武将到底有多利害。 周武听了杨仁的宣布,神色黯然,比武失败,看来陈县县尉之职自己是得不到了。这次机会错过,也不知道什么时才有这种机会能和父亲一样出任千羽国,为国君尽忠了。 周武收了枪,下了擂台,往擂台一旁所在走去。 “陈卿,今日擂台比武很是精彩,将李朗、周武、赵日升三人留在国都,明日早朝,带他们一起,孤要赐他们官职。” 太宰陈赫站起恭身道:“微臣领旨。” 得到陈赫的答复后,杨锋也不多言,和几位大臣打了声招呼后,便带着小方子往皇宫而去。 杨锋带着小方子离开广场刚要往寝宫而去时,一名护卫广场的禁卫兵从杨锋身边跑了过去。 杨锋不动身色的返回寝宫后,支开了小方子和两位宫女,打开了手中急握的一纸条,没错,这就是那禁卫兵从他身边经过时放在他手心里的。 打开纸条,上面只有寥寥几字,不过杨锋却是放下了心。“升任都尉,策反五百,再五天可成事。” 又是一阵钟鼓齐鸣的喧闹,在小太监尖利的嗓音中,杨锋来到了太极殿,天武元年一月六日,这一天是杨锋第二次上朝的日子…… 头一天思考了大半晚上,杨锋终于整理清楚了自己的思路,这一次坐在太极殿上,也显得胸有成竹了很多,再不像前次上朝那么茫然。 “早朝开始,众臣有本速奏,无事退朝~~”小太监尖着嗓子照本宣科,而杨锋只是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执政思路,不过却还是打算看看众臣的反应。 依旧是太宰陈赫率先出列道:“启禀国君,擂台赛前三甲李朗,周武,赵日升已在殿外等候,还请国君定夺。” “快宣他们前来觐见。” “草民李朗(周武)(赵日升)参见国君,国君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大良造杨颖何在!” “微臣在!”杨颖出列应道。 “我千羽国武将官衔都有哪些啊,说给孤听听。” “启禀国君,我千羽国高祖并为设过武将官衔,只设有官职十夫长管十人,百夫长管百人,千夫长管千人,万人则为将军。”杨颖说道。 “今日起我千羽国成立将军衔制度,将军衔划分为五品,一品最高,五品最低。每一品将军,都有具体的封号,且是独一无二的……封陈晓东统领为三品辅国将军,封李朗为四品扬武将军暂领陈县县尉一职,封周武为五品虎威将军暂领陈县都头一职,封赵日升为五品建武将军,得将军衔者需参与我千羽国五日一朝制度,同议我千羽国之事,可有何人有所疑议?” “臣等紧遵国君旨!”六个老臣皆跪伏在地表示同意杨锋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