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朕即国家在线阅读 - 第4章 五拜三叩显尊卑

第4章 五拜三叩显尊卑

    文华殿,原为太子处理政务的地方,后来通常因太子年少不能参与政事,便成了皇帝明经筵的地方。万历既不上朝又不让大臣给朱常洛教书,这里就成了摆设。

    明经筵,就是让有学识的大臣们在皇帝面前谈论经史,既是思想辩论,也是以史为鉴。时间为每年的二月至四月和八月中旬至十月末,每月缝二举行。

    由于三大殿目前只重建了一部分,因缺钱而成烂尾工程,这里,将作为皇帝登极和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

    朱由校正看着门头的文华门三字若有所思,内阁方从哲带领众人到他面前又是下跪,带头说道:“今上宾天,请殿下节哀,并以江山社稷为重,保重玉体。”

    由于朱由校并未举行登基大典,他又换成合适的称呼,本来在乾清宫称呼‘万岁’就是权宜之计。

    余下众人,包括王安、沈荫和轿夫等内官也都下跪齐声高呼:“请殿下节哀,保重身体。”

    朱由校心说,一会儿殿下,一会皇上的,让我很迷惑啊,另外,你们还跪上瘾了是不?这习惯得改。想归想,但也不敢怠慢,毕竟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比自己大好几轮呢。他快步走到方从哲面前,双手把他扶起,由于不知道他叫什么,含糊着说道,“快请起,诸位大人还有各位也都起来吧。”

    不说还好,一说众人又跪下了。朱由校很纳闷,难道自己说错了吗?

    他确实说错了。

    方从哲解释道:“臣等当不得‘大人’之称呼,请殿下称呼为‘阁下’或者名字即可。”

    王安似乎对原来的朱由校有些了解,见他有些迷茫,赶紧起身上前给附耳小声解释:“这位是内阁大学士,方阁老。”

    “方阁下,快起来。这样让我如何自处啊,你们都不要跪了,也起来吧。”朱由校也乐得就坡下驴,顺口说道,为免再出错,不再特指也不乱用称呼。

    文华殿相对三大殿或者内三宫来说都显得比较矮小,分为正殿和后殿,正殿进门正中摆放着一张金雕龙椅,是皇极殿着火前,移过来的宝座,后殿同样设置御座。进入殿内后,朱由校就被扶到龙椅上坐下,群臣站到他面前就班。

    朱由校见他们又作势要跪,心想刚见面才不久,就已经跪了两次了,自己这年纪轻轻的总觉得不好意思,赶紧起身问道,“这又是要干什么?”

    还是方从哲带头,谁让他官最大呢,他说道,“今上晏驾,大位不可久悬,国又不可一日无君,臣,内阁大学士方从哲,率群臣恭请殿下早就皇帝位,以定人心。”

    说罢,开始和众人一起行礼,这叫五拜三叩。拜就是表示愿舍自身,叩就是至诚的顶礼恭敬。礼仪分为两个部分,先拜手稽首四次,每次动作是先后退一步,拱手至额头前,弯腰90度作揖,直身,上前一步,礼成;最后一拜,上前一步,下跪,左手在外,右手在内,犹如抱树高度和视线齐平,姿势不动磕头,以手背撑地,头要磕到手上,直腰,如是再三,然后起身,礼成。

    五拜三叩,乃臣下见君上之礼,凡祭天、大朝、谢恩、听谕、受赐都行此大礼。其他的礼仪在《明会典》也有规定,如见东宫、父母,四拜;亲友、同僚相见,两拜。后来清朝将五拜三叩改为三拜九叩,即下跪三次,每次叩三个头。

    朱由校见他们都起身,觉得如果那边刚过世,这边就抢他的帝位,吃相似乎有些难看。反正这帝位是属于自己的,既是责任也是义务,便坚持此前自己的意见,“父皇刚甍逝,尸骨未寒,棺椁未成,陵寝未建,此时登基,未免也太急了吧,没有先例的。”

    孙如游,礼部尚书,71岁,他出列拱手后说道,“治丧诸事只有有司署理,殿下大可放心。另外,老臣记得本朝孝宗皇帝崩于五月辛卯,武宗皇帝即位于次日壬辰,此有成例,况且如今情势比当时更急。今上登极一月即宾天,殿下冲龄,更应该早日登极。臣请殿下今日午时便举行登基大典,一显天下尊卑,二定民心向背,三解朝野疑惑。”

    朱由校从龙椅上站起,踱步反复思考得失,最后权衡再三,还是觉得不妥,便说:“还是不行,还是待先皇入殓后再说吧。往后推一推,看看是不是再挑一个合适时间。”

    兵科给事中杨涟出列,附和朱由校的话,“当今天下海宇清宴,内无嫡庶之嫌,圣上已逝,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如今含殓未毕,冠冕临朝不和礼法,不如等初三今上大殓完毕再登极。”

    “早登极则人心早安。”孙如游还是坚持己见。

    杨涟不以为然,轻描淡写道:“安与不安,不在于登极早晚,若处理得当,即朝委裘何害?”

    委裘,形容帝位虚设,置君王的龙袍于宝座而受朝贺。杨涟并不反对朱由校登极,只是他受朱常洛提拔重用,如今君恩未报,就已经阴阳两隔。他是想报知遇之恩,如今见朱由校俯身的朱由校也念在舐犊情深,不忍心置其父遗骨在一边而自顾自己地位,便将对朱常洛的感激转移到他的儿子身上,所以才出言相助。

    英国公张维贤掌后军都督府,执掌京营,既是勋臣又是军方实权人物。他见这位新皇帝不知可否,权衡之后,也出面发表自己的意见:“依臣之见还是往后顺延几日,庚辰,即初六登极。到时诸事齐备,群臣毕至,于礼、于情、于国都不耽误,殿下意下如何?”

    朱由校想,这样给大家一个缓冲也好,便点头表示同意。

    接下来,他们又在一起议论关于值守、治丧、陵寝等相关事宜,朱由校不懂便不再参与。最终他们决定,由内阁负责草拟遗诏、劝进、年号等事宜;每天派两名大臣值守宫中,以免西李借机以长欺少;由礼部尽快制定出丧礼仪注;由司礼监、内阁、钦天监会同工部派选懂地理人员到天寿山为朱常洛选择陵墓。

    天寿山,即昌平天寿山,明皇帝陵寝所在,即十三陵也。

    在众大臣的簇拥下,朱由校被送到了作为东宫的慈庆宫。大事一定,接下来就要大家相互奔走各司其职了。

    慈庆宫位于文华殿东北,即后世故宫南三所所在。除了主宫殿,还有后四宫。朱常洛当皇帝后,把后宫都带到了专门作为寝宫的乾清宫了。他定下朱由校为太子后,朱由校就一直住在这里。

    今天定下来留守的是英国公张维贤和礼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刘一燝两人,余下的人都各自退下各忙各的去了。

    忙活一大早,众人皆是饥肠辘辘,王安赶紧让人准备吃食。朱由校又想起许诺朱由检的事,便问道:“伴伴,五弟说要吃奶[zǐ],究竟是啥?有吗?能给他送些过去可以吗?”

    伴伴,乃明朝天子对亲近太监的称呼,类似‘老伴’‘陪伴’的意思,如万历就称冯保为冯伴伴,朱由校也就拿来主义了。

    王安见朱由校一副商量的口气,心下大慰,恨不得把知道的事倾囊相授,赶紧说道,“奶[zǐ]就是牛奶,之前只供御前和太后享用的,妃嫔及皇子们都用牛奶制成奶饼。不过既然殿下下令旨,老奴必然遵从。”

    牛奶对改善人体质很有帮助的,岛国就曾在二战后推行“牛奶计划”,即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提出“一杯牛奶,振兴一个民族”的口号,大力推广青少年饮用,后有好事者统计牛奶确实为提高他们的人均身高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对此真假不论,但牛奶确实有益健康,这是有科学根据的。

    对牛奶仅供御前,朱由校便即刻想到,这恐怕还是物以稀为贵的缘故。要喝鲜奶,就要养奶牛,养奶牛就需要草原,而现在,大草原被阻隔在长城之外,蒙古和大明的关系又比较暧昧,要大规模给国民提供牛奶不仅政治上不允许,就目前的运输和存储条件也无法达到,这将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不过还好,朱由校没有去到崇祯末年,有二十多年的缓冲,诸事皆有可为。

    ※※※※

    且说杨涟等人从慈庆宫出来,就原路退回,刚到文华殿门口,便遇上了匆匆赶来的太仆寺少卿徐养量和浙江道御史左光斗。

    左光斗和杨涟俱为万历三十五年(1607)三甲进士,字遗直,南直隶桐城人(安徽桐城),今年45岁。

    御史属于都察院,是皇帝的监督机构,下辖按行政划分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御史和六科并称为“科道”,既是纠正皇帝言行政令,直言进谏的言官,也是皇帝的耳目口舌。

    左光斗匆匆而来是因为知道皇长子被迎了出来,便拉住杨涟问事情的进展。杨涟和左光斗共事已久,算是搭档,自然实言相告。

    待左光斗听到说要在初六才举行登基大典的时候,他怒极,吐了一口水在杨涟身上,说道:“枉你还标榜忠心为君,现今情势危急更甚过往。神庙郑氏包藏祸心已久,你岂非不知?西李与其深交,定然受其蛊惑,皇长子生母王才人之事她们便脱不了干系。如今大位悬而未定,你就不怕夜场梦多吗?若事情脱离掌控,怕到时你悔恨也无济于事。你吃rou被油蒙了心智了吗?往日的精明到哪里去了?”

    杨涟闻言大惊,想到神庙病重时,郑贵妃就曾阻止当时还是太子的朱常洛入弘德殿探视,还是自己劝谏,朱常洛才主动早晚于神庙御前侍奉汤药。除此之外,杨涟还请求内阁方从哲组织大臣探视。这样,郑贵妃才没有异动。现在,郑贵妃和西李皆占据乾清宫,若年仅16岁的皇长子再落入她们手中,恐怕会为其所制。

    杨涟也顾不上和左光斗置气,虚心请教道:“遗直老弟,你认为现在怎么办?”

    “事已至此,能怎么办?赶紧去请锦衣卫骆指挥使多派缇骑,对慈庆宫内外严加防守,勿让郑氏、西李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