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见此碑止步
往前走了几十米,前面出现了一条山沟,这山沟半米宽,看样子是一直延伸到山脚下的,估计这就是费三和费婶所说的补丁山东山和西山的分界线了。【】首发 “小张哥,快来这里看看”方胖子喊我。 我走了过去,方胖子的面前立着一块碑,碑上写着两个大字“敬告”下面又有几行小字,不过被绿苔掩盖住了,拨开绿苔,仔细辩认,见写的是“见此碑止步,再往前风担自担1982年秋立” 我们都看得有些莫明其妙,就这两句话,其它的介绍一概没有,到底有什么危险呢为什么不说明呢就凭这两句话就想吓退别人,我看是提起人的好奇心还差不多吧 我刚要起身,突然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帮帮我” 我掏了掏耳朵,确认自己没有听错,的确是有人和我说话。我问道:“你是谁”过了一会儿,就听那虚弱的声音传来:“帮帮我帮我将石碑移开,我被它压了三十多年了” 那声音断断续续告诉我们,他被这石碑压了三十多年了,再加上处在山沟中间,不时有山水浸下来,寿木慢慢腐朽,眼看着被石碑压得一点一点往里陷,过不了多久就要被压断,见到有人立在碑前,忍不住出声求救,原本也没有抱什么希望,没想到我竟然听到了。 吕婷说道:“即然遇上了,我们就帮帮他吧” 我说道:“那好吧” 我们三人一起用力,终于将石碑搬开了,我将一块死玉坠下去说道:“你要是想出来,就出来吧,我还有些问题要问你” 那只老鬼感受到了死玉的气息,转着眼珠子看了看我,估计是看到了我腰间的百朝剑,明白了我是术人。这时候还是顺从点的好,就钻了进来。 走到树荫处,我将他放了出来,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啊” 枯瘦的老鬼悲叹一声道:“小老儿我姓费名平,是东半村人,想要去到西半村,没想到走到这里就死了,正好上半身在东半山,下半身在西半山,于是,东半山的人拼了一副棺材,将我入敛埋在原地,又说我有半个身子进了西半村,需要有东西镇着,于是就在我胸口上加了一声块碑,都三十多年了,压得我好苦啊” 瘦老鬼说到这里一激动,咳了起来,绿色的唾沫星子乱溅,我们赶紧躲开来,等到老鬼平息了一些,我才问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麻杆老鬼痛苦地摇了摇头道:“这事啊,要从三十多年前说起,那时候,补丁山还没有分东西二山,也没有这条沟,而是一座完整的大山,名字也不叫补丁山,叫天子岭。东半村和西半村同属一个村,不过一个处在山东头,一处在山西头。那一年,西半村里发生了一场非常诡异的火灾,将全村烧了个干干净净,唯余一家丝毫无损” 于是大家不免议论纷纷。后来,一个风水先生来到东半村,说是在天子岭上有一道龙脉,面西朝东。龙脉通灵,久而久之有了人气,呆在山里无聊,就下山来走走,这一走,就走到了西半村,有些渴了去人家里讨水喝,讨遍了西半村,只有一个瞎老太太给了他一碗水。 龙脉灵气喝了之后大怒,觉得西半村人道德败坏,需要以火涤之,于是吐出大火,将全村烧了个干干净净,唯余给过他水喝的老太太这里一点火星也未沾东半村和西半村一样临近天子岭,地脉龙气肯定也会祸及。 天子岭上有龙脉,这是东西半村自古就有的传说,因为这,那年轻阴阳先生话很快让大家信服了,将他奉为上宾,问他有什么办法能解 那阴阳先生一开始推托,说这是天机,泄露天机必有贻祸,却在酒后透露说:要想不被龙脉祸害,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将龙脉挖断,龙脉头在西,尾在东,因此,挖断了龙脉,灵气一泄,对东半村有利无弊,但是西半村就在遭受很大的劫难,也许是万劫不复因为半条龙脉会化做恶龙,锁住西半村的地气,让西半村成为死地。 那阴阳先生说完话迳自走了,留下东半村的人都傻了,经过一番商讨之后,他们还是决定挖断龙脉,毕竟别人的命总没有自己的命值钱。 于是,东半村的村长动员全村人,白天留一半人干活,晚上留一半人挖龙脉,就是为了不让西半村的人发现这件事情。
费平是孤老头子,唯一一个女人嫁去了西村,村里人为防他去报信,找了两个壮小伙儿日夜看守,一直到峻工的那一天,费平才趁着看守的疏忽跑了出来。一个人,一把手电就连夜上了天子岭。 走到断龙沟前,抬眼一看,对面雾气漫漫,费平知道要遭了,龙脉已断,恶龙发威了,他心里记挂着自己的女儿,没想那么多,抬腿就往西山跨,这一脚跨出,顿感身体一轻,就失去了知觉。 再醒来时,发现自己被封棺下葬了,胸口处压着一块石头,沉闷难受。 我的心里了然,龙无尾不行,龙脉被截断了尾巴,永生永世只能被封在西半山,心中的恶气可想而知。费老头正是因为冲撞了这一口恶气,才会被夺去性命。 我问道:“那西半村现在的情形如何啊” 费伯叹了一口气道:“老头子我被困在这里三十多年,哪里知道啊这雾气,足足锁了一个多月才慢慢散了,从此后三十年里,我就没见过一个西山村人,唉,我那可怜的兰香啊,当初爹就不该为了贪那几杯黄汤,将你嫁到西半村去,是爹害了你啊”说着呜呜地哭起来。 我和吕婷也不知道做何安慰,等他慢慢地止住了悲伤,劝道:“费伯,你别忙着难过,也许你女儿没事儿呢,这里是深山,没来往来也正常啊” 费伯叹一声道:“我女儿我知道,如果她没事儿,能三十年都不来看我唉,算了,这都是命,不提了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