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岳飞(上)
红玉听的云里雾里的,不过也没敢多问。第二天,朝廷上就发生了一件无比奇怪的事情,不管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居然一致同意了出兵三镇,而且,主和派推荐的领兵将领正是李纲。 红玉想了想,渐渐的明白过来,主和派这是要借刀杀人,李纲如果战败,该落井的石头他们都已经预备好了,他如果胜了,一时半刻也回不了朝廷,将来的事情还是他们说了算。 好毒的计策!太后未达目的可是把两派都利用上了。 世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能以李纲一人换取援兵,这买卖自然做得,至于李纲的将来,那也只能看他自己了。 李纲不是傻子,怎么会不知道主和派的毒计,他思来想去觉得自己不是能率兵打仗的料,一再的跟皇帝表明心迹。 “此前的保卫汴梁虽然取利,但也只是凭着坚固高大的城墙以及高昂的士气,据城死守罢了,功劳全在守城将士身上,臣不敢居功。”李纲当殿说道,“驰援太原臣义不容辞,然而宣抚一职臣不敢担当,还请圣上另派主将,臣愿牵马坠蹬、鞠躬尽瘁。” 皇帝在朝廷里的确不愿意用李纲,嫌他碍事,但是,信任却是另一回事儿,赵桓深知不是李纲的话他的皇位不可能来的那么顺利。派出去领兵的人,除了李纲还真是没有更合适的人选。 “满朝文武只卿家最忠心为国,汴梁保卫战也全亏了李卿家,卿家深懂得治军之道,大军交给卿家朕才能放心。太原如今危如累卵,卿当即日启程,朕在宫中等候等候卿家,为卿大摆庆功宴。” 皇帝这话说的情深意重,李纲连推辞的话都说不出口,可是,长途驰援,打的是野战,没有坚固的城墙可守,也没有充足的粮草作为支援,他来当这三军统帅,只怕是误国误民哪! 李纲不怕死,不在乎自己的xìng命,但是,他不能带着几十万大军去历险,三镇的百姓,还等着救命呢! 李纲想来想去,只能拼着得罪皇帝了,他上了奏折,请求乞骸骨还乡。 据说皇帝看了奏章之后,一句话没有说,没人知道他是生气还是失望,但是,这终究不是什么好事,很多人都替李纲捏了把汗。而李纲也豁出去了,他见天子没有任何反应,连上了十几道奏折,这个架势是非要还乡不可了。 世瑶听着这几日的消息,冷笑连连。李纲不去太原,倒是也明白自己的分量,可是现在这个情况,他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他得把几十万西军带回西北,等回去之后,他这统帅就是要也可,不要也可了。 “把这个替我送到李相公府上。” 世瑶递给红玉一张信笺,上面只写了两个字,杜邮! “娘娘,这是什么意思?” “李纲会明白的。” “可奴婢需要隐瞒身份?” “不必。”世瑶摇头说道。 李纲饱读诗书,一看这两个字就明白了,“杜邮之赐,白起méng冤”,来人是暗示他如果继续托病不出,皇帝会像秦昭王对付白起那样对付他。 李纲心中感叹,他若是有白起那样的能力,何至于出此下策,他哪怕有一半的把握,现在也带着大军杀奔太原了。可是,若当真因为这样的原因被皇帝赐死,那样实在是太过冤枉,而他死了也不要紧,还有什么人能站出来匡扶社稷。 “来人现在何处?”李纲看了半天,也没辨识出笔迹。 “回相公的话,来人递了这信笺就回去了。”管家低头说道。 “还说什么了?”李纲急问道。 “只是跟门上这信笺关乎到相公的前途xìng命,必须要送到相公手上,还给了门上一个红封儿,出手甚是阔绰。” 究竟是什么人呢?李纲想不通。 “对了,相公,来人是个女子,听门上的家人议论,好像是瑶华宫那位贵人身边的人。” 李纲心想,若真是瑶华宫出来的,那倒没什么可疑心,孟皇后虽然被废,但是其为人处世,堪称皇室的楷模了。李纲不禁想到,皇帝在孟氏身边长大,若是学的孟氏一半的硬气,国家也不至于搞成现在这个样子,而孟氏若是能有个亲生的儿子,想来不至于如此,这可真是国运不济! 然而,即成的事实,想也无用了,他仔细权衡了一番之后,只得惶恐受命。 既然决定去做了,李纲就是拼了命也得把这事情做好,而打仗必然是要用钱的,目前这情况没有一百万的军需物资这仗怕是应付不下来。 李纲真不算是狮子大开口,但是皇帝这会儿也是真没钱了。他把钱都给完颜宗望,哪儿还有富余啊! 李纲看着皇帝拨下了区区二十万,心里头直淌血,可是没办法,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去往前冲了。 李纲怎么看都觉得这一仗不好打,完颜宗翰虽然带着主力退回了中都,银术可手上不过一万多人,但是,皇帝给他的兵力互不节制,甚至无法直接调动,说起来,他这宣抚使也是有名无实。他思来想去,上了一封奏章,请求建立统一的指挥,统一调度各路大军,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围歼完颜银术可。 李纲上这道奏章的时候就知道结果不会太好,皇帝甚至可能会怀疑他拥兵自重,但是大丈夫有所为不为,为了国家社稷他也只能如此。最后,李纲给自己争取到了可以直接指挥的一万人马,其他军队的调动都必须有皇帝的命令。 这仗还能打吗?李纲困huò了。然而,不管他怎么想的,大军出征已经成了定局。 靖康元年夏五月,在太原被围困了将近半年之后,朝廷终于决定派援军前往太原,全军统帅亲征行营使李纲,三员大将,河北、河东路制置副使的种师中,河东路制置使姚古,河东访察使张灏。三军二十二万人,互成掎角之势,共解太原之围。 乍听起来,似乎很振奋精神,但是,由于皇帝的多疑,将领们的权力都十分有限,处处掣肘的仗,能打赢的是神仙。 世瑶虽然忧心,却也无奈,能做的事情她都做了,剩下的就只能靠将领们随机应变。 种师中连克寿阳、榆次,首战告捷,三军无不欢腾振奋。消息传回进城,枢密使许翰断定金军知难而退,准备弃围太原,全线撤军。这个书呆式的人物认为这是打残金军解救太原的最好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他多次催促种师中、姚古再次进兵,打击北归金军。 世瑶心中隐隐感到不对,种师中连娄底、活女父子俩都没碰上,怎么就断定金军北归了,然而,她在京城也没有更确切的消息,而且就算是她知道也不可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她只能马上去种师道。 种师道如今已经是病的“奄奄一息”了,但是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的嗅觉还是很敏锐的,“完颜娄底是一员悍将,他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太原。而以各路援军的行军速度和作战能力来看,现在大军并未集结,人数再多都只是一盘散沙,很容易被金军骑兵各个击破。” “那现在该怎么做?” “等待。”种师道现在最担心的并不是娄底,而是西军最致命的弱点,这是数百年的积弊,根本没有办法在段时间内克服。“现在最该做的就是等待,等待更多的西军集结、筹集充足的粮草辎重。然后从上党袭击金军后背,再迅猛进逼太原,调动围困汾、潞等地的金军去救援太原,从而将卡在汾、潞州的大军解放出来,如此才能盘活整个西北战场,到时候,还可以对围困太原的金军实行反包围,内外夹击,金军必败。” 世瑶不通军事,但是也明白这样的办法比贸然出击更有效,但是,枢密使是除了皇帝之外的最高军队指挥,她担心种师中顶不住压力。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话说起来容易,但是真到了做的时候,未必就能下得了决心,皇权之下,有几人敢轻易违命。 “京城里我跟蔡相公想办法周旋,老将军不日就回去吧,李纲虽然书生意气,但是他能分得清对和错,只要将军回到西北,他一定会听从将军的意见。” 种师道很敬重孟氏,作为一个女人,她为这个国家做的已经足够多了,可是,这么一个黑白颠倒的朝廷,他觉得纵然是蔡攸那样的天才都未必能够扭转乾坤了。 “朝廷已经下了几道旨意斥责师中了,他还能坚持多久殊难预料。” 世瑶忙道,“所以将军更得早点回去啊,朝廷乱指挥,李纲又没有实权,只有将军才能调度得起整个西军啊!” 孟氏说的不错,每一个领兵打仗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要想统一调度,除了皇命难违之外,就要看统领的个人威望。李纲虽然是名义上的统帅,当时皇帝并没有给他太多的权限,想要节制一身狼xìng的西军,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但是,有些犯上的话他也是不得不说了。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