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北上京师
保定之战几乎让张罗彦、刘忠嗣散尽家财,大部分官绅也几乎拿出血本来抵御顺军。几百年来临近京城的靴城保定民风官风守旧如此,这也让破城后的刘芳亮等人对城内的大户毫不客气,甚至连“拷饷”“捐银免罪”之类都懒得却做了,直接清洗了顽抗的大部分文武官员及其家属。 不过在入城后的军纪方面,刘芳亮却依旧是习惯于警惕的。大部分临时扩充而来的良莠不齐的新兵被安置于城外,抄掠各处通常是各管队派遣精兵组成临时的队伍,时间上也有比较紧张的要求,最大限度的避免军纪败坏的事情发生。 这倒不是刘芳亮本人就有多么“仁义”,而是类似白善华回忆录中朝鲜军队破汉城后的一些事给整个战役行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教训,久经考验的农民军中曾经屡见不鲜。危机四伏而长期的战争与压力之下,“进城需谨慎”也就成了很多管队的共识与座右铭。 当然,战争年代压抑环境下的军队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性需求,没有投降行为的敌文官员妻女则大多被押送到女营军妓之地一类的地方“有福同享”。 起兵以来,农民军拿下的大城仅仅洛阳一地,开封最终被洪水淹没。而其他北方县城、府城尤其是运河一带的繁华之地也在清军几次入关抄掠之中损失不少。在北京以外的大部分地方,也很难依靠“拷饷”的方式获得足以供养全军的财富。就地抄掠官民仓库满足军粮需求往往是更常见的手段。 当然,即便是在农民军中“有福同享”也是有范围限制的,在并非靠民主选举的普通管队之上的老营,还是有不少挑选出来的城中女子供刘芳亮的亲卫们“享用”张伟也同样因为战后的此类赏赐被邀请。 多次遇到危险的张伟经过十多年来的不少事,对于这种事情却是谨慎的,没有像仅仅只有少数人在场的攻城之前那样无所顾虑,因此直接推掉了这件事情。这也让刘芳亮不由的有些刮目相看。虽然不少亲卫们反对,但刘芳亮最终还是决定亲自见这位奇人一面。 至少这位奇人在战斗中丝毫没有留手的意思,也交够了投名状,不太像是明军那里派来的细作。<> “我想到过壮士是一位高手,可是却没有想到厉害到如此程度。听十三队的老管队讲,城头上破城之处的头部中箭的守军尸体中箭而亡的一百七十三人,负箭伤的却仅有五十一人,很显然壮士在城头上的斩首至少当在百人以上。我还听说被俘的一些明军说留下了整整上千人在增援的时候被一个恐怖的身影击溃了,后来我们调查,至少有一百三十多具尸体留在了破城处临近墙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