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差距
过去带来的资料当中当然也有不少化学基础知识、化工基础知识方面的教材。不过因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产业体系的建设中,这些方面的内容并不是最为紧缺的,因此负责这些资料学习和翻译的人总共不过一个小组五个中研院的“天才学者”,包括各种实验员在内二十余人。几乎没有多少工人。 而且自从发生一次严重事故,外加人们从一些资料上了解到化工实验的危害后,很多其他方面的精英天才对对此避之不及。 这当然也并非全部的问题,其实更主要的问题还在于:对煤炭和铁矿的开采,夏地是比较重视的。可是对稀有金属及其他化工原料的开采则是相当不受到重视的。 问题同样存在于电学等领域,因为无线电通信器材在生产和作战中的巨大作用还有长距离的通信要求。在无线电报方面夏地的实验室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也仅仅是如此而已。原因也很简单:早期无线电报的通信效率同那些已经有的通讯器材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让人失去了追赶的希望。 其实不仅仅是如此,就是在比较重视的军工方面。当人们认真开始研究那些现代火器并企图仿造的时候也是吓了一大跳。 原本很多人以为,那些现代枪械的战斗射速虽然快的惊人,精度能力也十分惊人,可在强度上相比已有钢材并没有什么优势。可是当人们开始测试一条因为寿命到期而损坏的现代机枪枪管的时候才发现这种材料优势的水平也几乎强的不可思议。 “在这个时代,屈服强度每平方毫米三四十公斤,抗拉强度每平方毫米二三十公斤的钢材已经可以算是上品了。多数没有渗碳的百炼钢都达不到这样的水平。钢臂弩所用的材料大概也就是这种水平。你们应该都参加过几个月前的这种从后来时代带来的机枪枪管强度测试实验,你们来说说它的抗拉强度是多少?屈服强度是多少?”张伟的这些问题如果对那些没有多少文化基础的人去说的话无异于对牛弹琴,可是在新成立不就的神武中研院的天才少年们来说却当然并不是问题,尤其是用每平方毫米的公斤数而不是类似标准的千万帕斯卡为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