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第二场雪
腊月十七。 京师又下起了小雪。这次的雪比月初的稍大,皇城宫殿里的琉璃瓦上、宫墙墙角等地方,渐渐堆积起了薄薄的积雪;一时间,皇宫仿佛被一层洁白的轻纱笼罩住了。 皇帝朱高炽仍不上朝,也不召集大臣议事;不过他已经快半个月、没有再放|纵yin|乐了。 并非他“幡然醒悟”,而是玩多了便确实有点腻。特别是每天就那么一回完|事之后,他对宫里成群美人的兴趣更是大减。 这样的放|纵,他不是第一次干了;早在朱高炽刚刚登基不久,他便已经干过。那时虽然国事不宁,但他做世子和太子的时候憋屈太久,忽然登基便十分肆意。 两次都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自己就觉得没多大意思了;并没有人能管束住他。 不过朱高炽依旧不上朝,宁肯每天坐在乾清宫里看看书、听听曲…… 朝中最要紧的大事,朱高炽都是知道的。他只是不愿意处理奏章;但并未下旨阻止司礼监太监、锦衣卫指挥使等心腹见面。 昨天锦衣卫的指挥使谭清、便来过一趟乾清宫,送上了兵部尚书金忠的密奏!但朱高炽没有理会,径直叫谭清送去外廷处置。 就在这时,司礼监太监海涛又到乾清宫来了。海涛躬身走过来,小心说道:“皇爷,金部堂的第二份奏章又到了。” 朱高炽没放下手里的书、保持着在椅子软垫上舒服的姿势,他头也不回地问道,“金忠这回说甚么了?” 海涛道:“金部堂上书,英国公正调集湖广省境内的、几乎所有的水陆大军南下,欲阻击叛军于湘江西岸……” 朱高炽听罢发出一个没甚么意思的声音,继续看着他的书。 海涛见状说道:“朝中几个大臣都说,这份奏章最重要的地方、不是金部堂禀奏的事儿,而是信封上的‘八百里加急’几个字。” “哦?”朱高炽终于有了点兴趣,目光从书挪开了。海涛急忙双手举起信封,指给他看。 海涛又小心翼翼地说道:“大臣们都想面圣议事,等着皇爷拿主意哩。” 朱高炽没有回应,但眼睛也没有再看他手里的书。他的目光没有聚焦到任何东西上,似乎在思考着甚么。如此模样保持了好一阵子。 海涛欲言又止,终于俯身悄悄说道:“奴婢还见了皇后娘娘。皇后娘娘说,英国公只有个残废的儿子,也不一定在意他的弟弟们;这种位高权重的武臣,心是铁石做的,又狠又冷……” 朱高炽看了海涛一眼。他以前便知道、这个宦官早已被皇后拉拢,朱高炽只是不想去计较罢了。因为一旦计较起来,后面的事会非常麻烦。 朱高炽还是没有吭声;而海涛只说了那句话,也知趣地默默侍立在侧。 良久之后,朱高炽才开口道:“俺相信金忠不会骗俺,可那个兵部的密探jian细、一定不会欺蒙金忠么?此事自始至终只有推测,连点凭据也没有。” 海涛不敢顶撞皇帝,忙道:“皇爷英明。” 朱高炽道:“让大臣们自个想法子。” 海涛道:“奴婢遵旨!” ……于是海涛走到了翰林院的内阁书房里,正好已有几个大臣在这里议事。 “咳咳!”海涛清了一下嗓子,唱道,“圣旨!” 几个官员急忙行大礼。海涛走到北面,昂首道:“皇爷下旨,让大臣们自个想法子。钦此。”海涛是很喜欢传旨的,哪怕他知道人们敬畏的是皇权、并不是他这个宦官,但每当这种时候他的感觉还是很好。 “臣等领旨谢恩!”大臣们拜道。 大伙儿陆续站了起来,其中有袁珙、茹、郭资等人。他们有的是前朝旧臣,有的是皇帝心腹,但都是皇帝倚重的大臣。 书房里很快便议论起来了,变得有点嘈杂。 这时茹的声音说道:“我只是个兵部尚书,不偏不倚说几句话……” 此言一出,其他人都自觉住口了,纷纷侧目看过来。或许因为茹说得很有道理,他是在“靖难之役”结束后才投降的降臣、连偏向谁的资格也没有!所以当然更可能出于公心。 茹道:“我从洪武年间就干兵部尚书的差事,说句心里话:眼下这形势,湖广已不需要设‘平汉大将军’一职了。湖广会战官军大败,现在那边剩下的人马还能平谁?” 在场的都是朝廷中枢的人,不需要掩饰甚么;茹问出一句大实话,顿时没人能回答。 茹接着道:“目前在湖广省保留‘平汉大将军’,不仅没用,反而平增朝廷之危。时至今日,英国公还能统率节制水师,能干甚么?能让战船爬到岸上去平叛吗?” “有道理……”顿时有人附和道。 袁珙问道:“茹部堂的意思,暂且裁撤掉‘平汉大将军’一职?” 茹点头道:“这样是最好的!数月之内,官军根本无法再进攻叛军,只能凭借城池防守争取时日;守城需得那么大兵权的大将吗? 还有英国公那个方略,我看就是胡扯!若仅靠水师就能截断叛军舟桥,叫陈去就是了,同样能迟滞叛军渡江;长沙那些残兵败将,急匆匆地过去,一时半会能有甚作用?” 就在这时,郭资开口道:“我也有两句话。” 几个大臣转头看向郭资,因为这阵子大臣们一起商量着处理各种朝政、郭资的主张还是很沉稳的。 郭资没有对大臣们说话,却招呼太监海涛,问道:“海公公传的圣旨,应是圣上金口玉言的原话罢?” 海涛吓了一跳,忙道:“咱家吃了豹子胆、还敢矫诏不成?” “海公公勿急,我只是确定一下。”郭资道。 他沉吟了片刻,接着回顾左右的同僚,沉声道:“诸位有没有想过,裁撤‘平汉大将军’必须要圣旨?圣上传旨叫咱们自个想法子,却并没有要下旨收回‘平汉大将军’将印的旨意。咱们能想到甚么法子?” 经郭资一提,大伙儿才恍然大悟。连茹也沉吟道:“方才我真没想到这一节。” 袁珙无奈道:“此事似乎……不用再知会别的大臣议决了。” 大伙儿纷纷点头称是。 金忠第一份密奏,皇帝拿到之后、便送到了翰林院的内阁书房里;第二份八百里加急奏章,走的通政使司,中枢的大臣当然都几乎知情的。 因此朝廷重臣里,肯定有人猜忌张辅勾结叛|王!但此事到了现在这个地步,似乎决策不下去了,只能暂且搁置。 ……腊月十九。 京师忽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锦衣卫的人在今天凌晨发现,柳升的家眷竟然想跑! 当时那两个负责监视柳府的人、连锦衣卫的军籍也没有,只是领点钱的军馀。他们发觉之后、不敢妄动勋贵大将的府邸,急忙禀报上峰。 不料锦衣卫的谭清非常重视这件事,没多久便骑马赶到了,立刻率军堵住了柳升的府邸。谭清亲自出马,带人冲进了柳府! 凌晨时分、到天亮还有很久,柳家家眷们不仅穿得整整齐齐,还收拾了大包小包很多东西。若非他们要收拾那么多物品,估计便不用那么早起床折腾了。 谭清比较客气地问柳老夫人:这是要上哪儿去,请老夫人解释。 这种事怎么解释?老夫人口不能答。 于是谭清立刻调集锦衣卫大量人手,把柳府团团围住,将所有人都控制在府邸上。接着他便去了皇城,只待天一亮、圣上起床了,他好进宫面圣! 天刚亮,宫里的宦官开了午门。锦衣卫是可以在午门活动的、并负责防御此门;谭清便叫了一个宦官、请来司礼监太监海涛。 谭清对海涛谈了今天凌晨发生的事,又请海涛进宫启奏圣上。 果然有真正要紧事之时,圣上是要理会的。没一会儿便有宦官到午门,传旨谭清、径直去乾清宫面圣! 谭清的脚步很急,带路的宦官快跟不上了、喘得跟拉风箱似的。 谭清赶到乾清宫时,跪伏在门口请旨觐见;他被准许进去之后,见皇帝刚穿好袍服和靴子,宫女正在帮他梳头。 皇帝问了谭清一些具体的事,甚么时辰发觉柳府动静的、府上的人是不是真的收拾了行李、那些人怎么解释的……然后皇帝又郑重地问了一句:谭将军确认柳家家眷想跑? 谭清想了一会儿,才回禀皇帝:臣确信,柳家人必定在准备逃跑! 这时皇帝终于梳好了发髻、戴上了乌纱帽。太监海涛躬身问道:“皇爷,您要下旨召集大臣吗?” 朱高炽摇头道:“不用了,准备笔墨印玺。朕要下诏,诏令英国公张辅、立刻取消‘水陆南进’之方略!‘平汉大将军’之一切兵权罢停,召张辅、柳升接旨当天便启程回京述职。” 海涛拜道:“奴婢遵旨,马上去cao办物什。” 朱高炽看向谭清道:“你去兵部传召,叫兵部也发类似的军令。准备快马,办好之后八百里加急送去武昌府!” 谭清抱拳道:“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