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英雄天舞在线阅读 - 第六十七章 冒功

第六十七章 冒功

    “有,当然有区别。”牛佶直接了当地说:“凉州三明征战无数,他们谁得到凉州了?只要朝廷的一纸诏令,他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东西就付之流水。所以你想要靠打仗来独霸凉州,想都不要想,段颎能答应吗?皇甫家能答应吗?凉州的士族能答应吗?”

    每一个假设都想利箭一样,刺穿董卓的心,董卓就感觉自己的信心犹如一个泡沫,转眼就被戳破了。段颎的护羌军、皇甫家代表的武林、凉州的士族怎么会同意自己这么做,他们想的就是凉州的一切保持不变,从孟佗如鱼得水就能看出,牛佶都比自己受欢迎。董卓正在懊恼,没想到牛佶话语一转:“不过你也有你的优势,就是不显眼,至少在凉州不那么引人注意,如果真要预先做点手脚,应该问题不大。现在,除了我,没有人看到你有这个潜力。”

    董卓顿时感到绝处逢生,急忙说:“大哥,你讲。”

    牛佶认真地说:“你现在需要的不是扩张,而是收敛。凉州苦寒,英才辈出,但寒门之士没有多少机会,你现在就可以趁机招揽一批人才,收为己用;羌族百万之众,真想造反的不到十分之一,你本是和那些羌帅关系不错,可以保持下去。至于凉州刺史一职,你还是老办法,找王甫他们买,钱不是问题。”

    董卓在洛阳买官就是牛佶给的建议,牛佶甚至专门去了一趟,帮董卓分析投靠宦官还是窦武,现在证明,牛佶的眼光独到。董卓信服牛佶的分析,迟疑地问:“这样就能控制凉州?刺史对凉州人来说,就是朝廷的一个传话筒,当不得真。”

    牛佶赞许道:“你能看到这一点,很好。不过仲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心中的那个理想不可对人言。如果老天不帮你,你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所以你只能等,但是你要记住,无论你以后被调到哪里,事成后都要想办法回到凉州,这样,你的人脉和关系才能保住。我与和得有点交情,只要不让他下台,你打几场胜仗还是可以的。”

    一个月后,董卓的大军在敦煌等地准备完毕,三万三千人马分五路逼近勒疏国,勒疏王和得一反常态,在野外接战,连战连败。汉军再次围住桢中城,不想车师国发生内乱,车师前后两军俱退,董卓无奈,分兵撤退,自统大军回到敦煌,檀石槐率鲜卑援军半路闻讯而退。

    董卓得报心中暗喜,果然是祸福相倚,鲜卑大军倒不足虑,唯独檀石槐,董卓还是忌惮无比。但是该捞的还是要捞,董卓写一份捷报传入凉州和洛阳,说自己以退为进,后发制人,大败鲜卑军,同时让董旻带了数百人头,回凉州当面向孟佗交差。

    孟佗人精一样的人物,如何看不出董卓冒领战功,但是朝廷的故事就是这样,边塞众将很少有不杀良冒功的,孟佗要是不认可,出征的官军从上到下不满意不说,兴许查到诏书下来,还是没有一点结果。所以清点完人头,孟佗要书吏记录,夸奖董旻道:“贤昆仲果然是凉州有名的战将,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假以时日,凉州三明不在话下。”

    董旻虽然很希望得到刺史大人的夸奖,但是孟佗这样的夸奖让董旻有点承受不了,董旻再混账,也明白自己和大哥比段颎等人差得太远。董旻嘴里激动地推辞着,黝黑的脸庞有点泛红;孟佗不动声色,继续顺着自己的意思说下去,最后才说出自己最近身体有恙,就等着西域战事一结束,就向朝廷请求调回关中养病。

    董旻的心立马跳动得超出了正常频率,董旻心里清楚,就大哥董卓的性格,根本无法坦然面对这种诱惑。董卓从来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孟佗真要辞职,公文一来一回的两个月时间,董卓要是能什么都不做,那才是怪事。董旻粗中有细,立即发现孟佗在时间上是有意安排的,自己通知董卓,一来一回也有两个月时间,根本来不及cao作。

    董旻暗骂孟佗卑鄙,急急告辞,出了刺史府,休书一封,让心腹人一人三骑,去迎接董卓的大军。董卓接到董旻的信件,就要催动大军加速行军,牛佶劝阻道:“孟佗虽然是个商人,政治嗅觉差,但这挑起事端的办法实在高明。西凉之争,从张奂与段颎争执开始,到现在从未停过。皇甫嵩接手家主后,一直蛰伏不动,等的就是一个机会,这种环境下,稍微有一个火星子,就能燃起冲天大火,你想做这个火星子吗?”

    董卓想了半天,眼中的欲望退去大半,最终摇了摇头,牛佶笑道:“想清楚了?依你现在的身份注定是插手不上了,干脆就不要回凉州了,那就是个是非窝。你在张奂手下,不是做得很好,单独与曹节联系,为什么后来不做了?”

    董卓尴尬地笑笑说:“为什么不做,还不是没钱,那些阉人的胃口可以说是贪得无厌,孟佗为这个刺史的位置,差点倾家荡产。我哪能和孟佗比。”

    牛佶笑容不变说:“现在正是机会,鲜卑军被击退后,并没有立即回到塞外,也许在寻找进入凉州的突破口呢?你应该向刺史大人汇报一下。”董卓这次是真的懂了,只要自己还在寻找战机,孟佗就必须源源不断地提供粮草军饷,而实际上并没有战事,如此一来,自己就有机会弄到钱,有了钱,还怕买不动宦官。

    董卓于是传令三军向北运动,撒出大批侦骑,在三百里范围寻找鲜卑大军的踪影;却没想到牛佶一语成箴,鲜卑军真的没有北返,而是向东迂回。董卓和牛佶商量一宿,最后认定鲜卑大军往河套地区而去,那一带黄河两岸尽是平原,水草肥美,现在是南匈奴的安身之处;但是两人都认为鲜卑人不会去碰匈奴人,最大的可能还是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