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权倾南北在线阅读 - 第一二七四章 登上历史舞台的李靖

第一二七四章 登上历史舞台的李靖

    从汉中到建康府,用八百里快马加急的速度来算,实际上四五天就可以到达,但是路上有一部分是蜀道,崎岖难行,就算是后来有大江顺风顺水的加持,牛弘的奏章送到李荩忱手中的时候已经是七天之后了。

    当然了如果不是有朝廷的八百里加急在其中,恐怕李荩忱一个月都收不到消息。

    而七天对于争分夺秒的前线来说也不是一个短暂的区间了,按照牛弘的陈述,实际上三天之前大汉军队就应该已经发动了对岐州的进攻,与此同时,西北的汉军应该也南下配合佯攻——实际上这一支军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梁睿的注意力,让梁睿以为大汉的重点在岐州,从而引诱梁睿进攻安定、或者至少把注意力放在萧关的正面。

    对于这个计划李荩忱倒是并不打算反对,一来他相信前线的将领们做出的判断,二来白袍带来的关中的消息也让李荩忱相信这个计划有可能成功的前提。

    毕竟随着春耕落下帷幕,宇文宪已经沿着大河展开阵势,尤其是杨坚进位隋王,更是让宇文宪抓住了把柄,痛斥杨坚是“cao莽之辈”、“乱臣贼子”,现在双方一边磨刀霍霍,一边大打口水战。因此杨坚的主要精力必然还是要放在正面潼关战场上的,而无论是武关还是西北战场,都无暇顾及,尤其是这一次关中对发动叛乱的从众的搜查没有几天就松弛下来,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俨然现在杨坚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人手挨家挨户的搜查叛贼,同时他刚刚上位,也不能把气氛弄得太紧张。

    外紧内松,这对于志在从杨坚的身上咬下来两块rou的李荩忱来说的确不是什么坏事。

    现在萧世廉已经拿下了南阳,虽然过程有些坎坷,但是结果终归是好的,之后大汉和杨坚必然会在武关爆发大战,如果此时汉军能够在和武关成对角的萧关掀起风浪,必然也会影响到杨坚的整个战略安排,甚至有可能会主动退让。

    相比于这个自己实际上只是有知情权、因为路途遥远几乎已经失去了控制权的萧关战略,李荩忱更感兴趣的是牛弘提到的献出这个计策的少年人。

    李靖,李药师,李卫公。

    真的是如雷贯耳啊。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李荩忱很高兴历史上在年轻的时候虽然颇有才能、但是却一直没有什么进身之道的李靖能够在这个时候就展露出了自己的才能。

    更重要的是,历史似乎真的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正式向李荩忱推荐李靖的并不是他的舅舅韩擒虎——韩擒虎为了避嫌自然也不会这么做,而是牛弘。偏偏历史上也是牛弘成为第一个除了李靖的亲人之外赏识他的名臣,称赞他为“王佐之才”,然后还将李靖引荐给杨素,杨素拍着自己的卧榻道:“卿终当坐此!”,当然也是在这段时间,发生了著名的“红拂夜奔”之事,成全了李靖和红拂女,同时也让李靖第一次下定决心要脱离隋朝,开始为立下功业、打开一个新的天地而奋斗

    虽然已经是不同的时空,而历史也已经面目全非,但是李靖还是遇上了自己除了舅舅韩擒虎之外的第一个伯乐牛弘。

    当这一份奏章送到李荩忱手中的时候,李靖这个另一个时空之中的战神,也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或许自己不久之后就可以见见他。

    摊开奏章,李荩忱直接写了一个“准奏”,转手递给李平,这份标注着十万火急的奏章将会以最快的速度再传送回前线,至少也可以让韩擒虎他们放心。

    李荩忱如此想着,目光已经看向前方,院子中有琅琅的读书声。

    此时李荩忱并不在皇宫之中,而是在金陵书院。

    开春之后,金陵书院也迎来了第一批正式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经过了书院的重重考核,能够入选进来的也都算人上人,而他们也将注定成为未来大汉的栋梁。

    因此金陵书院这里也容不得一点儿差错,李荩忱只要有空余时间基本上都会来金陵书院转一转。

    “陛下请看,坐在最前排的那个小个子,便是现在表现最出色的一个。”引领李荩忱的萧琮低声说道。

    而李荩忱微微颔首:“唤作什么名字?”

    “李渊。”萧琮急忙回答。

    李荩忱登时翻了翻白眼,他倒是也知道李渊这位唐高祖跟随杨素一起南下到了建康府,也知道他考入了金陵书院,却没有想到竟然能够在金陵书院的这么多学生之中依旧拔得头筹。

    如果说李荩忱对于刚刚崭露头角的李靖是怀着期待之心,那么对于李渊自然是充满了警惕。

    或许有很多人认为唐高祖并没有什么大的本事,一路上都是被手下的权臣和儿子李世民等人推动着向前走,最后玄武门之变更是直接被李荩忱取而代之,而盛唐之所以成为盛唐,和李渊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应该说是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为这盛唐奠定了最扎实的基础。

    可是李荩忱无论如何也不敢小瞧了李渊。李渊年幼的时候,家族之中的长辈就已经陆陆续续去世,留给他的除了一个贵族的头衔之外几乎什么都没有,和李靖的遭遇相差无几,可是当李靖还在外辗转、一事无成的时候,李渊就已经努力获得了杨坚的赏识,然后一步步走到了后来唐国公的位置上,即使是杨广对他也多少心存忌惮,也不得不让他去镇守北方最重要的晋阳。

    至于李渊起兵,李荩忱也知道史书的书写上一贯擅长使用春秋笔法,看上去李渊是被逼无奈,但是李荩忱自己也不敢保证他的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

    赵匡胤还是被人直接黄袍加身的呢,敢问赵匡胤自己难道就不想坐皇帝的那个位置么?

    或许后世的史书编纂者为了突出唐高祖的仁德,而隐瞒或者淡化了其余的一些真相,也并非不可能。

    作为一个还算合格的小白领,李荩忱平时也是没有少写报告之类的,当然知道这些写文章的一个个都是大猪蹄子。

    但是担心归担心,李渊表现出来了自己的才能,李荩忱还是不能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