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襄阳之变
对于蒙古人民遭受的苦难,晁訾是深表同情地,但也仅此而已,他还没精力也没时间去管关外的事,所以在精神上支援了一番后,又大方地给了两百颗轰天雷,至于地雷就算了,那东西不能乱埋,一旦泛滥,将来梁山大军出塞的时候,兴许就该踩上了。 喝酒的事有鲁智深等人,晁訾简单吃喝了一点,就叫上李纲去后面了。 沏上一壶香茗,李纲坐在晁訾的下手,然后才开始谈及太原的各项事物。 经过一年的多的发展,太原下辖的军队已经有十一万两千,而且按照晁訾的布置,还有五六万民团。 没有了金人和辽人的sao扰,太原治下的基础设施也建设的很好,今年的春耕已经完成,老天如果成全人的话,收成虽不如江南,但自给自足肯定是够了。 听着李纲林林总总地汇报,晁訾很是高兴,幽州那边春耕开展的也不错,王彦治理地方虽不如宿元景,但宿元景底子打的很好,他只要不胡乱改动,今年的收成应该也会不错。 河间府那边就更不用说了,李若水治理官员和地方都很有一套,忙活完春耕后,就带着手下兴修水利、梳理河道,就像李纲说的,如果没有什么天灾的话,丰收是肯定的。 可以想见,到了秋天河北各地粮食都够吃的话,就可以给洛阳方面减轻很大的压力,而只要粮食够用,晁訾有可以谋划更多的事了。 两人聊了一会,气氛越加轻松,李纲偷眼看了下晁訾的神情,略微犹豫一下,道:“殿下,臣听闻小种帅出兵襄阳了?” 晁訾知道李纲和老种帅的关系非常深厚,叹了口气道:“我也是刚收到消息,老种帅已经过世了,不过秦州已经被褚兴和王元亮掌控,种帅过世的消息还没有传出去” 李纲虽猜到了结果,可听晁訾亲口说出来,还是有些黯然,如果朝廷肯一直重用老种帅的话,大宋江山也不会沦落到今天这地步。 只听晁訾继续道:“只怕小种帅此行也是凶多吉少,姚仲平逼迫太上皇封他为襄阳郡王,不臣之心已昭然若揭,西军里又有内应,西北怕是要进入多事之秋了” 虽然对赵家父子已经绝望,李纲还是有点替他们担心,不过为免晁訾不快,他还是很明智地没有问下去。 李纲重情重义,晁訾又怎会不知他心中所想? “放心,于情于理,对赵家父子,我都不会不管的,我只怕鞭长莫及,姚仲平解决了小种帅之后,肯定会兴兵南下,就目前来说,朝中怕没人是他的对手,而我军若贸然参战的话,恐怕也会引起赵桓的误会,所以我现在能做的只有等” 晁訾这番话就是有真有假了,朱武大军已经出函谷关,目的就是抢占西北,不过这些话就没必要跟李纲说了,反正用不了多久,他也会知道。 李纲抱拳向晁訾施了一礼,道:“谢殿下理解” 说完李纲忽又想起一事,道:“不知殿下注意没有,那个胡勒目斯似有意举族南迁,现在耶律大石集重兵在北方与完颜宗翰对峙,后方显然要空虚许多,如果这个时候,真有蒙古部族冲破防线来归,我们该如何处置?” 听了李纲的问题,晁訾的眉头也皱了起来,这件事可说是一把双刃剑,安置好了,可以给地广人稀的河北增加人口,可一旦这些蒙古牧民不肯像汉人一样耕种的话,就会要求给他们划分牧场,而这就同养虎为患没什么区别了。 历史上有多少归化的少数民族,表面上对中原王朝恭敬有加,可一旦中原王朝衰落,这些少数民族立刻就会化身为狼,上中原来狠狠地咬上一口,所以这种事晁訾是绝不会干的。 如果按照那些儒家所说,有异族来投,就应显示我大汉广大的胸襟将其接纳云云,但晁訾知道李纲是个比较务实的官员,不会学儒家那套。 历来民族问题都是最让人头疼的,若是直接拒绝也不好,这些游牧民族就会跟中原王朝更加离心离德。 沉吟好一会,才道:“你有什么想法?” 李纲对这件事显然早有腹案,当即道:“来投可以,但必须服从中原官府的安置,将部族彻底打乱,然后分散到各州府去” 跟晁訾想的差不多,点头道:“这件事你就全权处理吧!不过我估计短时间内不会有人过来,对待这些少数民族要刚柔并济,不能因为他们是异族就有所纵容,在我们的城池里,犯了事,一定要与平常百姓一样对待,按律执行” 李纲点头应是,在这点上,他与晁訾想法是一样的,太原地处边关,治下各民族百姓都有,若处理起来稍有偏颇的话,弄不好是要出大事的。 晁訾明天就要走,所以两人聊到很晚李纲才离开,而据侍卫禀报,前边那几个蒙古部落首领,都已经被鲁智深喝趴下了。 晁訾听了不由暗笑,鲁大师在梁山不但武功靠前,酒量也是数一数二的,跟他拼酒,那不是找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