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唐朝最佳闲王在线阅读 - 第三四七章:陛下圣明

第三四七章:陛下圣明

    朝廷的会议精神下达的很快,通过大唐官方的驿站系统,短短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消息便传遍了整个大唐。

    消息有三,可轻可重,完全看个人怎么理解。

    “都督,这有些不合常理啊!”

    段纶轻轻皱了皱眉头,暗道的确有些不太合乎常理,可不合乎常理又能怎样?

    “把通告贴出去,另外再送去各县,让他们立即宣扬此事!”

    “都督……”

    “照做!”段纶没有给对方开口辩解的机会,没用。

    自己这个都督之位是怎么来的?自己心里很清楚。

    李元吉真的是看中自己的能力了吗?固然,段纶不否认自己的能力不比别人差,但能坐在洛州都督这个位置上的人,难道仅仅只是一个能力问题就能搞定的?

    如果不是自己驸马的身份,就是自己能力比现在强上两倍,也不见得能坐上这个都督之位。

    段纶记忆里还清晰的记着上任之前李元吉跟自己说的那一段话,不求洛州跟上长安的脚步,只求不乱即可。

    中原地区,没有一个皇帝敢放弃的,敢不重视的,任何朝代都不行。

    所以,别看段纶表面上风光无限,可实际上只要朝廷下个命令,他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唯一能做的,就是紧跟朝廷的步伐。

    “降税,粮价,驿站……”段纶抬头望着天,喃喃自语道。

    许久之后,段纶无奈的摇了摇头,自己是越来越跟不上皇上的脚步了,而年轻人的思维跳跃,也不是自己能接受的。

    粮价和驿站这事倒是好说,朝廷下令解决,并不为奇,只是这降税,为何先前没有听到半点风声?

    按照常规的规矩,一般朝廷会在当下进行通报,让各地先做好准备,然后来年,或者缓冲一年再做实施,有个一两年的时间做准备,出问题的可能性不大。

    来的是如此的突兀,空缺上哪去补?

    税改给各地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即便是洛州这种中原地区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也有些感觉吃力,现在又缩减了税收,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办?

    ……

    有人欢喜有人愁,洛州城内,在接到朝廷的命令之后,短短一个时辰之后便张贴出了最新的通告。

    虽然在洛州城内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但只能说,这股风波并不大。

    因为洛州城内的百姓,还在种地的并不多,倒不是说没有,只是比例不算多。

    大多数都只是降地租给自己亲人,每年只收取一些租子,或者干脆就卖掉,拿钱来做些生意。

    此次的降税对于他们来说,倒是无关紧要。

    当然,如果非说没有关系那就是扯淡了。

    大唐的课赋,不是看你有没有地,而是按人头来算的,只要是在官府手里拿到地的,无论多少,无论你卖了还是租出去了,课赋都必须要承担,只有那些中男以下和女子才不用纳课赋。

    降一成,比例不多,但本着能省一点是一点的心态,不少百姓还是对朝廷的这个政策大呼圣明。

    洛州以东,五十余里处。

    刘老汉扛着个锄头站在田间地头,看着一望无际的绿色麦苗,心情那是要多爽快有多爽快。

    去年下了几场雪,规模不大,但也不小,如今积雪已经全部融化,大地也开始复苏。

    扛着锄头在地头上刨了两下,地里水份很多,看到这里,刘老汉的脸上更是露出一副难以抑制的笑容,甚至可以预见,今年又是一个丰收之年。

    瑞雪兆丰年,这句话如今已在民间广为流传,冬天虽冷,但对于百姓来说,却是一件大喜事。

    这意味着他们接下来只需要在收割前一个月,对田地进行一次灌溉就行了,如果没有条件的话,只要保持土地不干燥,有点水份也可以。

    这样一来,田地的产量自然会骤然飙升。

    虽然还达不到后世亩产千斤的水平,但是冬小麦的话,亩产一百四五十斤还是有可能的。

    对于一个顺年也只能亩产一百一二十斤的老农民来说,亩产增加个一二十斤意味着什么?

    没中过地的人一定不会明白这个道理,更体会不到这里的乐趣与艰辛。

    刘老汉没什么能耐,也没什么特殊的地方,与其他的普通百姓一样,每次丰收过后,都要发动全家在田间地头忙碌上几天的时间。

    不是急着耕种,而是大扫荡,看看收割的时候有没有遗漏在地里的粮食,这是个连一粒粮食都不能浪费的年代。

    不是没得吃,而是穷怕了。

    “他二叔,又站在地头傻乐呢?”

    刘老汉没有回头也知道是何人在嚷嚷,心里也没有不痛快,直接转头笑骂着:“臭小子,别以为你是里正老子就不敢打你,这也就是老子老了,老胳膊老腿快使不动了,这要是放在十年前,看老子不打的你满村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