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天下豪商在线阅读 - 第283章 让学生来教老师吧

第283章 让学生来教老师吧

    

    武举起源于唐朝,是武好古的老祖宗女皇武则天开创的,一开始时主要考武艺,以长垛、马射、马枪为考试内容,选拔军事人才。手机端

    但是在唐朝时期武举并没有形成制度,直到宋朝才开始将武举和举并列为国家取士的手段。

    而武学的起源则是重轻武的宋朝。最早在庆历三年时,北宋朝廷置武学于武成王庙,不过却因为没有人愿意入学当武学生,在武学第一次开张三个月后,被当时的参知政事范仲淹疏皇帝废止了――范仲淹的这个脑洞也挺怪的,没有人愿意读可以想办法找人来读嘛,为什么要废止呢?

    到了王安石变法开始后的神宗熙宁五年三月,武学再一次开张,并且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在京无品位低级使臣、门荫子弟、平民,经京官荐保及考核得入学;由地方官员荐举武举人得免试入学。武学生员名额则则以二百人为限。而且也在武学采取了和太学一样的三舍法,其舍三十人,内舍七十人,外舍一百人。

    而武学所授的课业,则是武艺加策略,武艺主要是步射和马射,策略则出自《韬》、《略》、《孙》、《吴》、《司马》诸兵书大义。

    武学舍生可以直接授官,内舍生则可免武举省试,待遇和太学生类似。

    这么一个武学,看去有点像是近现代的军事学院。而武举似乎也是一个选拔民间军事人才的好办法。

    可是不知什么地方出了毛病,宋朝的武学并没有培养出什么优秀的军事人才,甚至没有什么武学生出身的武官被派去真正打仗的系将禁军任职,大多都被派去捉贼、收税、管理榷场了。而宋朝武举的情况也类似,基本和带兵打仗是没有关系的。

    “慕容先生,”章苦苦一笑,“你有所不知,我朝的武学、武举,和真正带兵打仗是没关系的。武学生和武进士……都是不会打仗的,所以不能让他们去当队正。”

    一个军事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居然不会打仗,也不去军效力,用后来顾炎武的话说,是“靖康之变,不闻武学有御侮者”――由此也可见宋朝官政府的效率之低下了。

    不过武好古还是有办法的!

    武学不能教人打仗不要紧,可以让已经会打仗的人去武学……这个老师不能教学生,那让学生来教老师吧!

    找一点打过仗的青年军官去武学镀金,顺便让他们学点化,也让武学的老师们向他们学一点带兵打仗的实用方法――武学教的《韬》、《略》、《孙》、《吴》、《司马》什么的都是纸谈兵,并不是实用的军事cao典,学会了也不能去指挥一队大头兵。

    所以宋朝的武学生们并没有实际带兵的知识,也不可能去禁军效力了。而要解决这个难题,必须让武学向“学生”们学真本事了。

    “相公,”慕容老头笑道,“要让武学生会打仗容易啊,让已经会打仗的西军少壮武臣入武学吧……这样不会打仗了?大宋不是有甚底锁厅试?让已经会做官的人去考进士吗?已经做了官的可以去考进士,那么已经带兵打仗的人为甚不能入武学?这个武学,归根结底是个出身嘛!”

    啊?这样也行?

    章现在已经有点佩服慕容军师了,这个军师还真是有点办法的!

    “可是……哪儿去找五百个能当队正的学生?”章追问道。

    “西军啊!”慕容老头说,“陕西六路,一路选六七十人,五百之数不有了?待五百人齐备之后,再一边授之以,一边用之探究一队一部之兵法。”

    “一队一部之兵法?”

    慕容忘忧笑道:“一队之兵该如何招募、挑选、训练、淘汰;号令该如何传递;兵马如何行进;甲士、弓手和骑兵该如何搭配;营寨该如何修筑;粮草、辎重该如何携带;民该如何驱使;步卒如何破骑兵;骑兵如何斗步卒;步骑如何协同;伤亡该如何救治抚恤;军法该如何执行;盔甲、弓弩、军马如何挑选修造养育……诸如此类,都应该形成可循之章法。这是一队一部之兵法,也可称为军礼。”

    实际这也是武好古的主意,他虽然没过军校,但是也知道近现代军队都讲究“标准化”。同一军兵种的军官,都是用基本相同的教材训练出来的。同样的,相同的作战单位的组织和装备情况,还是士兵所接受的训练也基本相同。

    只有这样,军官们才能在不同的部队间迅速轮换,而不存在“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