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铁血铸新明在线阅读 - 第四百八十二节 难道去给别人赚

第四百八十二节 难道去给别人赚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冶造局,他心中未来的皇家科学研究院,将汇聚无数的能工巧匠,一点一点的改变大明。

    现在虽然还停留在他画图纸,匠人负责按图索骥的阶段,但假以时日,技术沉淀,思路开拓,他们必然能焕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时下的冶造局,已经被他分成若干不同的领域,制造特种钢铁、玻璃制品、三酸两碱、以及一些原材料的制造方法。

    不管他们短期是否能够制造出来,但提供一个研究的方向,秦浩明相信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无需太过忧虑。

    像这珍妮纺纱机,龚郎中只是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便把模型制作出来。之后是改进、cao作、再改进……最终定型。

    制造这种织机只需铁匠和木匠,所有成本大概五两银子一台,秦浩明前期准备造五千台,组建一个大规模的织布工厂。

    还有蜂窝炉和蜂窝煤,只用短短的两天,他们就打制出来。对于这个东西,他准备能生产多少就成产多少。

    毕竟,不说民用,单是军队的使用量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倒是手表由于机械复杂,众人还在不停摸索,一点一点改进中。不过想来也快,毕竟有模型在,只是里面部件改小而已。

    其他诸如铅字印刷等,现在已经在打造字库,相信不久就能用于复报,进入实际使用阶段。

    所有这些东西,都将逐渐投入军用民用,进而转为源源不断的钱粮,反哺军队。

    总督府会议室,凛凛的寒风从窗外涌入,却难以吹散里面热烈讨论的气氛。

    从冶造局回来,秦浩明便召集人手,召开崇祯十三年的第一场会议。

    蜂窝炉的煤球发出红蓝相间的火焰,铜壶的水滚沸着,侍从室的书记员充当服务生,给总督府在座的几十个文武官员泡茶。

    长桌上,距离三五人的位置,摆着从龚郎中那里拿回的十几匹棉布。

    洪迪新站在秦浩明左边,举起手上布匹激动地说道:“诸位,这是我们总督府新上市的棉布,比寻常棉布宽一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望着大家茫然的眼神,洪迪新在棉布上比划着说道:“棉布这么宽,裁剪的时候就有了更大的余地,布匹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用。

    以前布匹稍微一剪就多出来很多边角料,现在布宽了,边角料都变大了,那么这些边角料也就变成了有用的部分,可以用来做衣服。而且……”

    顿了一顿,洪迪新又说道:“布匹更宽,做衣服时候前襟后襟可以直接一片剪成。

    不需要分两次裁剪成型后靠线缝合在一起,做衣服省力,而且做出来的衣服少了一道缝线,也更体面!”

    洪迪新家是纺织商人,耳熟目染之下,对这些自然是知之甚深。

    尤其是纺纱机的速度,那才叫恐怖,是现在的织机五六倍之多,若是cao练成熟之后,实在难以想象有多快。

    布又好,速度又快,想到秦督第一期就上马五千台这种机器,洪迪新仿佛看到家里纺织厂倒闭的模样。

    要不要私下找找秦督,跟他商议匀几台给家里,或者建议家人关闭纺织厂,以免受到冲击,布料卖不出去而倒闭。

    还有转让他人也是一条生财之道,这些年,家里也赚得差不多了。

    主动和被动,这里面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总督府里众人听了洪迪新的介绍,一个个喜笑颜开,这意味着他们的实力将更加强大,他们也是受益者。

    “诸位,去年年底,舟山群岛改造盐碱地十万亩以上,福州开垦出五十万亩新地。今年到明年年底,福州最少要有二百万亩地。”

    秦浩明站起身,接过洪迪新的话语权,看着众人,沉声道:

    “这些田亩,除了一部份近水的地方为粮田外,剩下的,一开始以豆料杂粮来肥田。两季之后,土地肥力足够了,就开始种植棉花。”

    “种棉花?”张云震惊道:“末将还以为您要全部种植成粮田,或是种些苜蓿一类的马料,怎么想起要大量种植棉花?”

    李晓峰在舟山群岛开发盐碱地,包括福州大开发的事情,张云自然一清二楚。

    “计划没有变化快,布匹也是最好卖的商品啊。”秦浩明脸上表情似笑非笑的道:

    “现在大明的布匹,九成是南布,特别是松江布行销天下,苏州一带的织布厂,工人数量多的有好几千人。

    江南各地到处都是织布的作坊或是工场,最少有数十万人和织布业有关,松江布,最便宜的二钱到五钱到一两银子一匹。

    不过运到咱们这里,最少也得五钱,一两,一两五钱了,要加相当的运费上去,贵些的布,有二两到五六两的也有十几两一匹的。

    至于丝、绢一类,江浙自然不用说,我们福建省也有,只是不如他们多罢了。江南布业的情形,大抵就是如此状况。

    伯玉应该清楚吧?”

    “这怎么能不知道?”卢欣荣是泰州人,属于江苏地区,“我们那里,妇人每天当户而织,男子则忙于田亩之事,闲时泡茶馆喝茶。

    妇人一个月所织出来的布,或是自家的丝出卖了,也就足够一个月的用度开销了。”

    “男子就潇洒的多了。”李守业爱卖弄学问,笑道:“下官看过一些江南那边的笔记,男子从清早起来就泡茶馆,喝茶吃零食看戏听评书。

    妇人一天好歹能赚几钱银子,不仅饭食足够,还能沽酒买rou,所谓江南繁盛,富甲天下,可不是说说的。”

    “就是良田不多。”卢欣荣皱眉点评道:“现在江南的好田上田几乎都用来种棉植桑,粮田反而少了很多。

    近年来,粮田越减少,江南人都是从两湖买米吃,民间也不爱存粮,一旦遇到粮荒,那就是非同小可的事情。”

    “这等事也少。”李守业自己也是南直隶人,就算是卢欣荣批评自己,他也不大乐意,当下道:

    “江南水网密布,物产丰富,不说别的,光是鱼虾野菜,也很够地方上顶几个月粮荒的。

    所谓春荒,咱们那里只是很短时间,况且各府都有自己的特产,只要愿意做事,就绝不会有饿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