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出走
一个月后,刘三峰跟随张书记一行人,从胶东考察归来,和人家那里的农村比起来,金河落后太多了。 回来之后,张广德书记立刻展开了全体党员会议,讲述这次收获,这次他们去的地方叫做于家村,那里种植了大量的辣椒,而且已经形成了市场,每天都有几百辆货车进进出出。 在市场中,大型的辣椒贸易、加工企业就有几十家,小型企业或者个体户、家庭作坊至少也有百十家。 他们靠着距离港口近的巨大优势,大规模发展贸易,将辣椒全部出口日韩,每天的出口量有的时候能有几百吨或者上千吨! 于家村周边的企业带动了农村发展,家家户户都是统一的规划,红砖瓦房加小院,街道整齐划一,每隔百米就有垃圾桶和路灯,新型农村建设的典型。 而且那里的农民收入都很高,一亩辣椒能卖三千多,一家几亩地,年收入能过万,地里的活忙完了,他们还会去周围的辣椒企业打工,一个月也能赚五六百块,多的能赚一千多。 根据他们于家村作出的数据来看,他们的人均年收入已经突破了两万,这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 张书记深受启发,全体党员会议室上将情况说了之后,忍不住道:“于家村有个辣椒市场,我们为什么不做个棉花基地市场呢?我们雷泽也有得天独厚的位置嘛。 我们是四省交界,我们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质优良,种植出来棉花品级也高,产量也足,为什么不能成为第二个于家村呢? 到时候棉花加工厂子建立起来,农民收入上去了,乡里税收也上去了,这得提升多少GDP啊?” 于是,在张书记的号召之下,全乡大力种植棉花,到处招商引资,希望能够在金河乡投资办厂。 为了招商,张书记亲自去了雷泽区里的三家棉厂,希望他们能够在金河建设分厂。 可惜这三家棉厂都是国家企业,开办分厂并不容易,而且上一年三棉厂在金河出事,张书记和他们厂子也闹红了脸,而今让他们投资厂子,根本是没戏。 倒是刘三峰的三郑棉厂开办起来了,厂区内进行了全新的规划,不能用的危险建筑推到,然后盖起了新厂房,车间。 郑阿四为了节省开支,从南方引进来了一套二手设备,打包机,撕花机等等。 厂子的各个手续也全部办理了下来,随时可以正式营业,但……现在是四月份,雷泽棉农手里的老棉花早就卖完了,新棉花至少十月份才能下来。 棉厂目前来说基本上没活可干。 这段时间,郑阿四回了杭州忙碌自己的生意,刘三峰也重新回归到了三峰农资。 经过几年的积累,他的农资生意异常火爆,供销社内部的农资门市已经被他竞争下去了。 在雷泽的农资市场,八成的批发商和刘三峰都是朋友关系,这几年的经营,让他在这里打下了足够结实的人脉。 刘三峰农药的销量很大,尤其是治疗棉铃虫,棉花病害的药物,棉农们都信任他,刘三峰最大的销量,一天曾经卖过一百箱农药,这绝对是个恐怖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