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新政
首先要做出改变的是确保自己的绝对安全,大争之世,唯有活的长久才是最后的赢家。 李默身边的警卫一直由穆坤充当,贴身警卫现在主要依赖萧凤安,以及由她组建的一个小团体。萧凤安已经被他彻底征服,对他死心塌地,更何况他们现在是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贴身安全方面李默无须担心太多,他现在要做的是拒敌于三里之外。 经历了这种种变迁后,尤其见证了桑巴拉古的兴衰沉浮,李默对身边警卫看的越来越重。桑巴拉古以胡儿军起家,胡儿军后来扩充为女直八营,这八营是他起家和纵横天下的资本,但令人唏嘘的是他最后却又是死于女直八营里的花旗营盛家兄弟之手,而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他死后,女直八营除了盛家兄弟控制的花旗营,其余七营旗主无一人投降,无不顽抗到底。 真可谓成也八营败也八营。 这种私人亲军对将领个人的生死荣辱意义太重大了。 基于这些认知,李默重回太原后就开始组建自己的私人军队。 一切从零开始,甚至军官也是清一色的新人。 吕家兄弟已经长大成材,这次被李默选中委以重任。李默的具体要求是军官全部要十八岁以下的军校生,士卒全部从平民子弟里挑拣,不要一个老兵,不要一个亲贵或官家子弟。 吕家兄弟不负众望,很快招募起一支三百人的军队,因为筹建时曾借用千秋学社的房舍,被李默命名为千秋营。 千秋营负责王府内层警卫,以及随扈李默出行,地位十分要紧。 除此之外,李默将追随他入蜀的亲军营缩编为王府左军,屯驻于王府之东,由穆坤统领;留守太原、脱胎于铁血社的前武定王别院卫队则改编为王府右军,屯驻于王府之西,统领为徐文胜。 此外还有驻守于城外晋王府别院的潞州营和剑南营。 剑南营代表的是蜀地人马,潞州营则以潞州子弟为主。 三营两军属于私家军性质,只听命于他个人。 私兵之外就是打着朝廷南衙军旗号和边军旗号的五万河东健儿。 其实李默麾下何止五万兵马,屯驻河东各地的兵力加起来不下十万,只因为了避免刺激周边各部,李默才采纳裴如卿的建议,寓兵于农,化整为零。 为了供养庞大的军队和官僚机构,大力振兴地方经济就摆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李默的幕府了专门设立了农工商部,统一筹谋此事。 第一项是推行大规模军垦,十万军马不打仗,又不能解散,不让他们开荒种田实在是种浪费。其次是由地方官府组织兴修水利,组织开荒,组织升级改造农田,组织推广良种。有道是无农不稳,农业发展关乎全局,必须慎之又慎。 招募流民,增加户口,劝课农桑,促使地方农业经济恢复发展。 以振武制造局为母体兴建一系列基础性工业工场,鼓励民间投资兴办工场。 凭借雄厚的资本、商道、人才、政策组建一些列大型商社参与全国性的商品贸易流通,整合资料,牟取超额利润,以工商税收填补农业税赋的不足,养农以安民。 地方治理上,裁汰冗员,严肃吏治,打击豪强、匪盗,强化地方治安管理,推行司法透明公正,兴办学校、义仓,移风易俗,树立起官府的威望。 鼓励县以下民众自治,同时遏制地方豪门大族的坐大。 军事上在扩充新军的同时,扩充旧式军队的规模,打造一支强悍的骑兵队伍。 经过这一番整理,到了真武二年下半年,河东各地就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河东的做法其实也是各地诸侯普遍的做法,为了能长久的割据下去,几乎所有的诸侯都在有意识地振兴地方,区别只是策略、手段和执行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