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要做门阀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

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

    地图很快就被挂好了。

    这是一副标准西汉地图。

    被绘制在帛布上,长约四尺,宽一尺。

    虽然不尽详细,但,却也将新丰县的大概地理和乡邑亭里标记于上。

    张越走到墙壁前,从自己怀里取出两块布帛,挂到地图两侧。

    然后他转过身来,看着众人,说道:“诸君请看,这是元鼎六年儿内史时所绘制的新丰地图……”

    这是张越从石渠阁里能找到的最好、最详细的新丰地图了。

    儿宽卸任后,继任的离任左内史、京兆尹,都再没有那个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来给治下诸县绘制详细地图。

    因为,这事情不仅仅做起来吃力,还未必能有什么好处。

    若是出了差错或者因为绘制地图,而得罪了人,那就更是得不偿失。

    “新丰县全县有五乡四十余亭,人口接近了六万,户数一万两千余户,有田亩七万余亩……”张越走到左侧的那块帛布前,指着上面的表格,对众人说着:“当然,实际上,新丰的人口、土地可能比这个数字要多,但吾等只能先照着这个数字来做计划!”

    众人抬头一看,顿时纷纷惊呼出声。

    因为,这块布帛上面,不仅仅是有着张越所说的那些数据。

    甚至还有着新丰县五乡的详细数据。

    所有数据一目了然,看上去清晰无比。

    “张侍中果然是天才!”众人在心里感叹着。

    特别是桑钧,更是惊讶无比。

    他父亲,执掌天下财税,负责汉军均输转运以及边塞屯田事务。

    常常被各种繁琐之事,搞得焦头烂额。

    每次为了查证和调阅数据,都要忙上好几天。

    若,将那些天下州郡和汉军历年来的物资转运数据,也做成一个这样的表格,那岂非可以节省无数人力物力与时间了?

    而且,这样的表格,还将大大加快大司农衙门的工作效率!

    以他过去在均输署任职的经验来看,起码可以提高三分之一的效率!

    均输署的效率提高三分之一?

    这可是了不得的速度!

    这意味着,汉军的出塞部队将可能提前就得到所需的物资。

    若七年前,李陵所部出塞前,能够及时得到战马和足够的箭矢,李陵所部怎么可能会败亡?就算打不过,只有有马,李陵所部完全可以快速的突围,回到汉军边塞的屏障之下。

    还有当初,赵破奴为匈河将军,出塞远征匈河。

    就是因为后勤补给没有及时跟上,以至大军不得不减慢速度,结果让煮熟的鸭子活生生飞了——仅仅只是慢了五天天,原本在匈河流域游牧的匈奴左贤王主力就跑的无影无踪。

    三万汉骑,劳师远征,就抓到了千把个俘虏和几千头牛羊!

    而原本,战前预计,只要逮住了匈奴左贤王的主力,那么至少可以歼敌五千以上,俘虏一万左右,缴获牛羊马匹以十万计!

    若如此,那么,那次出塞就将大赚特赚!

    这样想着,桑钧看着张越的眼神,就变得更加恭敬了。

    张越送给桑弘羊的珠算口诀与算盘,已经开始在大司农衙门内部开始普及了。

    所有学会了算盘使用的人,全都交口称赞,陈述算盘带来的利好。

    就连他父亲桑弘羊,也是赞不绝口,甚至亲自上书天子,请求拨款增设一个专门培训珠算人才的机构。

    为大司农衙门服务。

    现在,这位张侍中又拿出了更加新奇和神奇的东西。

    这就是能力!

    有能力的人,总是能得到他人的追随。

    桑钧就暗暗在心里做出了决定:“吾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在张侍中身边多学到一些东西……”

    珠算是他发明的,眼前的这个表格也是他的首创。

    那他就一定还有着一些更好的东西。

    只要学到了,那今后独立为官,主政一方,自然不在话下。

    这样想着,桑钧就不知不觉挺直了腰杆,侧耳倾听,而这时他才发现,其他人早就已经安安静静的聚到了张侍中身边,像一个个乖学生一样。

    他连忙走上前去,加入其中。

    不合群,可是很犯忌讳的事情!

    张越却是望着墙壁上的地图与表格,心里面也是豪情万丈,自顾自的讲着:“诸君请看,从数据上分析,新丰县人口与耕地呈现了南轻北重的格局……”

    “越向南,人口越少,土地越少……”

    “而越向北,人口愈聚集,土地愈密集……”

    “像是枌榆社,有户三千余,口约两万,比新丰县县城还多……”

    “而在南方的三乡,加起来也没有枌榆社一乡多!”

    “诸君以为,这是为什么?”张越看向自己的同僚们问道。

    “可能是因为骊山之故吧……”陈万年举手说道:“下官闻新丰南有骊山,山高路险,故民多不聚……”

    “或许是这样吧……”张越点点头,道:“但诸君换一个角度想一下,或许是因为当地的开发还不够的缘故……”

    骊山周边,张越是去过的。

    不仅仅原主去过,他也去过。

    当日从南陵前往骊山,向黄家求助。

    张越就看到了骊山附近的山区情况,虽然山地多,但也有平原,也有适合耕种的土地。

    但,当地的百姓,却普遍种植小麦、高粱等作物。

    当时张越就觉得,若能在骊山地区,修建大大小小的小水利——那种长度一里或者几里的渠道,将整个骊山山区打通,形成一个大型水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