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二节 收获(2)
一个小黄门,一路狂奔,越过太上皇庙的层层阁楼,来到了太孙刘进的寝宫前。【】 “殿下!”小黄门扑通一声,跪到了门口:“临渭乡走马亭报——亩产近八石!” 刘进闻言,原本还强做镇定的脸,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狂喜无比的站起来:“果真?” “果真!”小黄门将一封公文,递上前去:“此乃陈县丞的报告!” 刘进接过来,扫了一遍,脸上的笑容,犹如牡丹花般灿烂。 “走马亭若是能有平均八石的产出,今年新丰的小麦亩产,至少会达到平均六石以上!”他心中想着,便吩咐道:“立刻备车,孤要回长安,亲自去向皇祖父报喜!” “诺!”小黄门恭身退下,立刻去准备车驾。 刘进则握着那公文,面朝北方,凝视着塞北漠南之所。 “张卿……”他轻声呢喃着:“卿真信君子也!” 去年,那个与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夸口要建小康,兴太平,复兴三代之治。 天下很多人,都觉得是在说笑。 旁的不说,单单就是那小康之治的初级阶段,便高如泰山,遥不可及。 但不过十月,事实却暴露在了眼前。 新丰通过精耕细作,以曲辕犁、牛耕、堆肥、沤肥与大力推进和修建水利设施。 结出了今天的累累硕果。 走马亭亩产几近八石?! 简直夸张! 让人难以想象! 全县范围内的最终平均亩产,现在肯定会超过六石了。 而新丰并不是什么膏腴之地,鱼米之乡。 不过是骊山偏僻之所,全县之中,也就临渭乡能有些良田。 刘进知道,要变天了! 朝堂、士林、天下,都要因新丰而发生彻底的改变! 只是…… 一手主导了这个奇迹的男人,此时却并未在关中。 想着当初临别时的场景,刘进忍不住叹道:“张卿,恐怕是早知今日的结果!” ………………………… 狼原之前。 张越将中军主帐,建立在一片背阴的低洼地。 这里,过去可能曾存在一个湖泊。 但随着沙漠侵蚀,湖泊干涸,一切不复存在。 就连曾经的泥沙,现在也变成了坚固的岩石与沙砾。 此刻,数十名汉军军官以及乌恒贵族们,济济一堂,聚集在这军帐之中,等待着张越部署作战。 身着甲胄,提着长剑,张越在郭戎等人簇拥下,走进帅帐之中。 “拜见侍中公!”众人纷纷恭身行礼。 “诸公免礼!”张越摆摆手,走到上首,看向众人,也不废话,直接说道:“前方斥候刚刚来报,在狼原之中发现了匈奴卫律部的先导斥候部队!” “卫律的主力,最迟在明天就会进抵狼原!” “一旦其突破我军防御,身后就是平坦的幕南草原!” “他们会烧掉穹庐,毁掉牧场,抢掠牲畜、妇孺,杀死男人!” “吾等决不能让他们得逞!” 这番话说的所有人都是心头一紧。 便是长水校尉的军官们,都忍不住握紧了拳头。 哪怕他们大多数是汉人,其实与乌恒人没有一毛钱关系。 张越看着众人的神色,在心里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就看向所有人,道:“故而,本使将在本次作战之中,彻底执行坚壁战略!” “各部,必须不停构筑防御,尽一切可能来防御!” “敢有议论进攻、反击与出阵者斩!” “啊……”乌恒贵族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天使为何要做这样的决定? 长水校尉的汉军军官们,亦是同样不解。 坚守,怎么赢的战争? 只挨打不还手,如何可以战胜对手? 张越却是坚定了决心,挥手道:“此乃本使的最终将令!敢有违抗者,斩!敢不从者斩!敢私下非议者,斩!” 一连说了三个斩字,军帐之中,才终于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恭身向着张越拜道:“末将遵令!” 张越看着他们,满意的点点头。 乌恒义从,这一次他带来了足足六千多人。 但,质量却是参差不齐。 训练和素质,更是一塌涂地。 要带着他们打赢卫律部的主力,当代的战术和战法,都不合适。 张越只好,向后世学习。 而恰好,后世有一位英雄,最擅长处理和面对类似局面。 他就是在二十二岁的时候,名字后面的头衔,就比龙母还长的大唐天策上将、太尉领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秦王! 并且,七年后,他就成功的将这个头衔减少到四个字——大唐天子。 然后用毕生精力,在这四个字后面加了个三个字——天可汗! 即使是在他千年后的另外一位大魔王,亦在看完其战绩后,感慨万千:中国用兵自古无出其右者,其次朱元璋。 他就是李世民! 大唐太宗文皇帝! 而张越,现在要学习的,便是这位唐太宗陛下,在年轻的时候,最擅长同时也是最适合当前情况的战术——坚壁摧锐! 尤其是其击破宋金刚的那一战,几乎完全可以套在当前局势下。 匈奴人的卫律部,劳师远征。 他们离开自己的老巢与腹心,越过瀚海,深入到此。 一旦开始作战,消耗的粮草与体力,将无法得到有效补充。 只要坚守,只要防御,只要抵挡住他们的攻击。 那么…… 顿兵于此的卫律部,就必然失败! 当然,所谓坚壁摧锐,并非是下个命令,要求各部必须死守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