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幼麟传在线阅读 - 第四百八十三章 祸兮福兮

第四百八十三章 祸兮福兮

    第484章祸兮福兮

    距离潼关数里之外一处小丘上,曹丕面色苍白,紧了紧华贵但却沾了污渍的狐裘大氅,炽热的双眼死死盯着紧闭的潼关门户,牙关紧咬,默然不语。

    他的身后,大将曹仁、谋士蒋济拱卫左右。

    小丘再往后数里,有一片绵延十里的繁忙工事,却是刚刚从东吴战事中脱身、并一路急行军赶回此地的中路大军和部分西路大军,眼下正在徐晃、蒋济的主持下修建住宿的营寨。

    正是春寒料峭的时候,关陇的晚风刺骨冰冷,这令曹丕不时捂唇咳嗽,蒋济关心深切,劝道:

    “夜深露寒,陛下万金之躯,宜多保重,尚书已在赶来途中,不刻将至,不如回帐中等候。”

    原来在孙权点头放任魏军离开后,曹丕忧心关中战事,下令大军直接开到潼关附近,并未按照计划,先行转回洛阳休整,这让候在洛阳的留守重臣司马懿等了个空,只能在接到传令后星夜赶来,总算两地间隔不远,算算时辰,应快到达。

    曹丕毫不理会蒋济之请,只瞧着漆黑的潼关城头,忽然问道:

    “子通,你说长安可还在么?”

    这已经是陛下第三次发问了,蒋济沉默片刻,再一次答道:

    “自潼关陷落,关中消息隔绝,对此臣实不知……”

    闻言,曹丕有气无力骂道:“废物!”

    蒋济是曹丕极为亲信的几位重臣之一,平素里多客客气气,一句重话也没,今日一句“废物”,算是极为难听的辱骂了。

    但蒋济却只微微一叹,殊无怨恨。

    他太能理解曹丕心中的懊恼与愤怒,数月之前,他尽起国中精锐,亲征伐吴,耗费钱粮无数,最终却落得一个割地求和、腹背受敌的局面,但凡有血性之人都没法接受这个结局,遑论这位一向主张征伐,渴望早日实现统一山河的骄傲帝王。

    可恨的是刘备阴险,故意放出益州南中大乱的消息,诱导陛下亲征;还须恨孙权狠辣,生生在割走襄阳、合肥等几处要地后,才答应罢兵议和,放任大军离开,平白让蜀军在关中肆无忌惮,尽情蹂躏。

    月明星稀,寒风刺骨,三人各有所思,小丘重归于平静。

    也不知等了多久,伴随着传令兵高呼“尚书令到”,大氅覆身的司马懿疾驰如飞,翻然下马,还不及见礼,“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泪俱下道:

    “陛下!陛下!你可算回来了!”

    悄然转身,曹丕也不寒暄,只瞪着一双眼,吐出一句话,那是他今日问了四次,却尚未得到答复的问题:

    “仲达,你说长安可还在么?”

    司马懿仿佛不曾听闻,只头捣如蒜,自顾自泣道:

    “陛下临行前,授臣以稳固朝政之职,臣却不能阻挡蜀贼北上,以致丢土丧师,关中蒙尘,臣罪该万死,恳请陛下赐死!”

    曹丕大怒,一脚踢翻面前之人,执鞭怒骂道:

    “朕非要问罪于伱,而是问你长安在与不在!还不速速答来!”

    挨了一脚,司马懿翻到在地,见到曹丕面含薄怒,嘴角生疮,余光去望蒋济,见他不停在使眼色,一个激灵,旋即读懂了面前之人的心思——

    陛下这是忧心战事,怒极攻心,迷了心智了!

    现在的陛下没有任何追究责任的想法,只一门心思想要夺回关中,将损失降到最低!

    当下,司马懿一骨碌站起身子,斩钉截铁道:

    “虽商旅断绝,消息不通,但臣以为,长安必定还在我军手中!”

    仿佛溺水之人抓住一根稻草,曹丕急切问道:“何以见得?”

    司马懿伸手一指潼关,缓缓说道:

    “陛下可知,刘备派来镇守潼关的守将名叫关平,原是无名小辈耳……”

    话还没说完,曹仁忽打断道:“关平乃关云长长子,随父征战多年,尽得真传,某与他多有交手,绝非尚书口称的无名小辈。”

    司马懿道:“比起刘备麾下名将如云,称关平一声小将,原也无可厚非。”

    曹丕点了点头,催促道:“还请仲达继续道来。”

    司马懿微微欠身,继续道:“若刘备业已尽取关中,岂会派遣关平之流驻扎要地?至不济也要委任诸如张飞、魏延等重将镇守,故臣以为,蜀军眼下正调集重兵名将,急攻长安,故而脱不出合适人手,只得退而求次,此一也。”

    顿了一顿,司马懿遥指北方,继续道:

    “前几日从匈奴中郎将传来的消息,刘备半个月前击破匈奴联军,挥师南下,算算日子,返回关中也不过数日光景。且不说长安城高壑深,只说守将张德容、郭伯济二人,深受国恩,对陛下忠心耿耿,定当坚守到底。故而,臣从种种迹象推断,这长安必然还在我军手中!”

    这一番话使得曹丕忧愁之心大减,双目登时一亮。

    “自古祸福相依,仲达此言,令人拨云见雾,豁然开朗!当务之急,便是要赶在蜀贼落城之前,打通道路,驰援长安!”

    司马懿抬眼望着漆黑的西面,森然道:

    “陛下所言甚是,蜀兵若真困顿于长安坚城之下,只消尽快夺回潼关,我军一面发派大军,与蜀军主力决于长安城下,一面凭借骑兵优势,截断汉中通往关中的粮道,假以时日,攻守之势互易,蜀军必溃,擒拿刘备,只在股掌!”

    曹丕见战局迎来转机,大喜过望,抚掌赞道:

    “此计大妙!”

    司马懿接道:“转祸为福的关键,在于潼关!若我军破潼关早于蜀军取长安,则灭刘大计可成!但倘若蜀军取长安早于我军破潼关,届时引重兵来援,我军再想破关,则难如登天矣。”

    “去往关中,未必只有潼关一条路……”蒋济望着高耸的潼关城墙,忽发声问道:“不知水道可否走得?”

    司马懿摇头道:“这季节可不行。一来春汛新发,河流湍急,水中多冰凌,船只逆行不易;二来,任城王月前攻打蒲津渡时,懿已将左近船只征用一空,再要收集,怕要耗费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