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朴于老和朴鹏知带着大军来到新济国与泰卢国边境,驻扎下来。李仲夫是一个久经沙场的人,驻守边境多年,与百罗国和新济国都打过一些仗,知道如何用兵。 可是新济国这一边,带兵的是朴于老,此人却是没什么带兵的经验,只不过因为和朴春秋关系好,而被提拔到上将军和兵部令这个位置。 他带兵来到阳山城,准备攻下此地之后进攻李仲夫在沙伐州的大营,朴鹏知此时作为监军,就在大军之中。他看到阳山城周边异常安静,没有一点鸟兽的动静,感到有伏兵,提醒朴于老,但是朴于老根本不在意,带着军队就到了阳山城下。 但是事实正如朴鹏知所料,李仲夫知道阳山城是新济国的必经之路,早已经在阳山城四周的山上埋伏好了人马,就在朴于老大军到达之后,李仲夫下令埋伏的弓箭手万箭齐发,新济国军队没有防备,中了埋伏,而朴于老更是死在了弓箭之下。 此时朴鹏知当机立断,他知道李仲夫要埋伏兵,绝对已经把刚刚新济国来的路封锁了,因此想要保一条命,就必须另外打开一条路。他带着部队向东突围,然后沿河一路退到新济国的国境之内。 等到了安全地带,清点一下剩下的人马,去时候的七万人,回来的不到一半,主帅阵亡,是军心不稳,眼看无法完成郝连峻给的任务,朴春秋都急了。 朴春秋让朴后稷把全国新招募的所有军队都给朴鹏知,又让所有的贵族把府里的私人部曲也搜集过来,硬是把凑足了几万人再给朴鹏知送了过去,补足了损失的数量。 朴春秋的所作所为,许多人不明白,朴荒宗和朴苔宗都对朴春秋说,如今朝局刚刚经历大的动荡,人心不安,应该是休养生息,不应该是大动刀兵。 朴春秋和他们说,自从朴堤败给大乾之后,新济国军队就没有打过什么像样的大胜仗,一直限于内耗之中,如此下去,新济国必定被泰卢国或者百罗国所灭,所以必须趁着大乾攻打泰卢国这个时机,用一个大胜仗来稳定民心。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朴春秋之所以坚持出兵要打,就是因为他要有战争转移全国的注意力,并且提高国家的凝聚力,只不过这是一场巨大的赌局,如果战争失败,就是新济国的灭亡之日,因此朴春秋自然要拼尽全部的力量。 而且朴春秋还把赌注全部压在了朴鹏知的身上,因为他已经挑不出人去前线带兵了,只能让朴后稷新任兵部令封上将军去前线,但是朴春秋知道,以朴后稷和朴鹏知的关系,前线实际指挥的人就是朴鹏知。 朴后稷带着援兵到达前线,朴鹏知与朴后稷商议,要把军队带到古陀郡,从那里发动对泰卢国的攻击,因为泰卢国在那个方向防守最弱,而且朴鹏知也有了克敌制胜的计谋,但是他需要时间训练军队。 朴后稷知道朴鹏知的本事,当年一起学的兵法战策,朴鹏知总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想法,因此什么也没说,就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