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王椣因为一首诗而担惊受怕了一个月,虽然风波看似平息,但是究竟谁要害他。徐云龙的人,有可能,这是要赶鸭子上架,朴承休的人,也有可能,这是要铲除隐患。 王椣反复思考这主谋到底是谁,但是他也想不清楚是谁干的,都有动机,又没有确凿的证据,一切只能是猜测。 但是别有用心的人不会停止做文章。这首诗的事情终究是被郝连焘知道了。大乾的崇文殿大学士陈彧写信给徐云龙,问他这件事情的经过,徐云龙当然就把这件事情全部说成是朴承休为了害死王椣这个大乾郡主的夫婿而做的事情。 同样张厉也询问朴承休,朴承休是把事情经过原原本本告诉了张厉,并且附上自己的判断,说是徐云龙要逼王椣参与到他的阴谋之中,还说王棩在上国有危险。 当然王棩此时在捺钵,没有受到这件事情的影响,他的生活就是读书,骑马,射箭,打猎,过的简单而又充实。朴承休担心的不无道理,因为王棩身边的人的确可能有徐云龙的党羽。 其实王棩,郝连焘也曾经和郝连宗真一起讨论过。王棩比起他父亲,少了那份逍遥,但是对于他是否能成为百卢国上百万百姓的君主,两个人都觉得有一些问题。 王棩书读的挺好,但是毫无政务经验,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郝连焘说现在他已经十岁了,可以让他回国听政了。郝连宗真也是这个想法。于是就派人去百卢国说了这件事情。 义成长公主害怕儿子在百卢国有危险,因为徐云龙还没有除去,但是她不能直接明写徐云龙的问题。她知道,徐云龙说白了是郝连焘的人,只是现在利欲熏心,恐怕有了许多其他想法。 其实徐云龙现在已经不能说是谁的人了,因为他在百卢国势力已经盘根错节,他不再是听一个人的命令了。郝连焘呢,当初提拔朴承休,也是敲打徐云龙,可惜徐云龙好像没明白。 因为郝连焘态度坚决,百卢国派人把自己这位国王迎接回去。义成长公主分拨一部分自己的卫队给他,保护儿子的安全。 徐云龙一看,太好了,机会来了,杀义成长公主这个成年人不容易,杀一个孩子,还是不需要太多的功夫的。孩子,自然就有孩子的天性。 果然熟悉草原的王棩回到百卢国,住进王宫之中,一开始觉得很新奇,后来就不愿意住在王宫里了。他要求住在外面自由,而且要求出去打猎。这也就罢了,他还不习惯穿百卢国的服饰,就连上朝的时候都是穿着突勒的服饰,和别人说话,开口闭口也是突勒语。 和义成长公主派来的护卫以及朴承休,徐云龙这些高级官员倒没什么,他们都知道突勒语,都会说,也听得懂。可是对于一般官员就惨了,因为一般官员,肯定不会突勒语,王棩只能改成说中原的语言,这样勉强交流。 在大乾大突勒国,朝廷通用的也就是突勒语和中原语言两种。汉官说中原语言,部族官员说突勒语,同时他们对于两种语言也都很熟悉,官方文件也是突勒语与中原语言各一边,还多了一个防止他人篡改的功能。 王棩两种语言都会,唯独不会百卢国百姓说的语言。由于百卢国官方文件是用中原语言写的,因此和官员对话用中原语言没什么问题,但是有时候和文化不高的人说话就麻烦了,比如中下级武将和身边的服侍人员。 但是王棩喜欢打猎啊,每次带人出去打猎,都有因为语言不通,而造成协调不一的问题。打猎可不是一个人打,而是需要许多人配合,才能把猎物赶到一起,供王棩猎取,但是言语不通,协调不一,就是大问题。 王棩喜欢打猎,三天两头出去打猎,在草原也许不是问题,在百卢国问题就大了。一群大臣纷纷上疏劝谏。完全是家长教训孩子的语气。 内容无非是要王棩老老实实呆在王宫里。按照这些大臣的想法,在自己家里面待着多好啊,干吗四处乱跑打猎呢?万一哪天遇到什么野兽,那是很危险的,万一有个什么意外,百卢国的江山社稷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