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乱象丛生
孝王六年,壮志未酬的姬辟方离开人世。前文曾说过姬辟方的王位是从姬燮手里夺过来的。不知道姬辟方是怎么想的,他没杀死姬燮。姬燮也不知在哪度过这平静的六年。有一点是确定的,姬燮一直没放松对诸侯的拉拢。 公元前895年,姬燮在诸侯们的支持下即位,是为周夷王。其实,夷王夺位成功,一半归功于这些诸侯们,另一半归功于孝王。因为孝王在位时期一直强调嫡长子继承制。孝王虽然开了个坏头,但是他心里清楚,继承者的混乱对国家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商朝就是前车之鉴。有了这种论调,姬燮的遭遇就非常值得同情,他是个没即位的嫡长子。 在这种背景下,姬燮完成了人生的华丽逆转。可是,作为篡位者肯定要承担各种各样的麻烦,姬燮也不能幸免。想当年,寒浞篡位后杀了多少人才坐稳君位!姬燮有这种决心吗? 由于夷王是诸侯拥立的,所以夷王在诸侯面前不像前代周王那么有威严。主要表现为诸侯觐见天子的礼节下降。 天子威信的下降让诸侯们轻视周朝。当时各民族斗争激烈,人人都需要帮手。诸侯们不喜欢没有力量的天子。发展到后期,东方大国齐国竟敢不来朝贡天子! 天高皇帝远,齐国这么做周天子该不该惩罚他呢?夷王左思右想,觉得齐国这么做太过分,自己不给他点颜色看看他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因此,夷王把齐国国君叫来,把他烹杀了!很明显,夷王这是杀鸡给猴看,他在借齐国给自己立威。 别说,这招还真管用,那些诸侯听说这件事后吓得不轻,一溜烟跑来交“保护费”。 平心而论,夷王此举有一时冲动的意味,事先并没有明确的战略。齐君死后,齐国陷入混乱,夷王也未拿出方案,只是不负责任地冷眼旁观。这就从侧面反映周朝决策层战略眼光短浅。其结果就是治标不治本,诸侯照样轻视天子。 夷王时代周朝对外还取得一场不小的胜利,但内政上得分很低。所以,夷王是把这个烂摊子留给继任者了。 公元前878年,周厉王姬胡即位。他是周朝第十位君主。 姬胡即位时非常年轻,在加上他高贵的出身,所以他就不免一点目中无人。可他很快发现自己这个天子相当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