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齐楚两强(上)
唐尧禹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这是我小学语文课学过的朝代歌(好像有两个版本)的开头。后来又是语文老师让我们买一本中华上下五千年(现在想想就是这个语文老师把我推上历史的不归路!),这个乱悠悠的春秋战国把我看的头都炸了。战国的历史比春秋清晰一点,也精彩一点。我觉得要读懂春秋的历史,必须掌握每个时期的国际大势。 郑庄公时期,中原诸侯出现两大对立阵营。一边是郑、齐、鲁铁三角,另一边是宋、卫、陈、蔡四国同盟。经过二十年的交战,各国实力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被削的最惨的却是“高高在上”的周天子。 自繻葛之战后,桓王的政治生命几乎终结。公元前697年三月,桓王病重。本来,桓王身上壮志未酬的悲哀挺让人同情。但是,他在死前的决定让同情变成鄙视。 桓王在死前将周公黑肩召来,把少子姬克交给他,希望太子姬佗驾崩后由姬克即位。这不是明摆着给姬克埋雷吗? 公元前694年,即周庄王三年,周公黑肩密谋杀掉庄王,另立姬克。这个举动违背桓王的遗愿,完全是黑肩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做的出格举动。庄王得知这个消息,立刻捕杀黑肩。姬克闻讯逃往燕国,下落不明。这个事件在历史上叫“子克之乱”。 上文说的事对各国来说只是闲暇时消遣的笑料。自从那一箭射中周桓王,东周的政治意义就完结了,只剩下一个文化代表。现在是用实力讲话的时代。下面就是几个有实力的国家。 鲁国 鲁国很明智地跟着郑庄公混,所以国家比较稳定。公元前711年,鲁桓公即位。鲁桓公是个平庸的君主,对国家大事没什么见解。当郑庄公死去,铁三角解体后,鲁国开始遭遇齐国的威胁。公元前694年,鲁桓公被齐国公子彭生所杀。这个死法的背后有一个国际丑闻。 卫国 卫国是最坚定的反郑派,和郑国打了不少仗。所以它的国力下降的比较快。繻葛之战后,卫国调整外交政策,进行泛结盟。身处乱世,谁不希望有个帮手?卫国和三国先后和解,解除了自身面临的军事危机。公元前696年,才享受几年和平的卫国陷入内乱。原来,在公元前701年,姬朔和母亲宣姜共同诽谤太子姬伋,最后害死了他。公元前700年,姬朔即位,是为卫惠公。卫惠公卑劣的手段激怒了太子的同胞兄弟。公元前696年,左、右公子将卫惠公赶走,立黔牟为君,史称卫君黔牟。卫惠公逃到齐国,多年后倚仗齐国复位。 郑国 郑国是春秋初期的一流强国,军事实力相当强悍。可惜,公元前701年郑庄公逝世,郑国立刻陷入内乱。这场内乱倒不能怪郑庄公。 在前文,我们两次提到郑庄公次子姬突。这个人很有能力,功绩突出。但按照传统的继承制,姬突一辈子也当不上郑国国君。郑庄公长子姬忽也很有能耐,加上长子身份,他的储君之位不可动摇。郑庄公仍担心姬突有夺位的想法,毕竟姬突在郑国军界很有影响力。在郑庄公逝世前,姬突随母亲回到宋国。姬突母亲是宋国贵族,宋国国君也礼遇母子俩。 公元前701年,姬忽即位,是为郑昭公。郑昭公即位才几个月就流亡卫国。这几个月的故事应该比较精彩,可惜史书上的记载不太靠谱。 根据历史记载,这场政变的主角是姬突,幕后黑手是宋庄公。一开始,宋庄公诱骗郑国重臣祭仲前往宋国。接着,宋庄公就把祭仲绑了,威胁他,必须帮姬突夺位。祭仲莫名其妙地答应了,郑昭公得知祭仲和姬突联手夺位的消息吓得逃到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