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城濮之战(上)
公元前633年,晋国内部发生巨大变革,尤其在军事方面。这一年晋文公将晋国原来的二军扩充为左中右三军,每个军任命一个正、副元帅,正元帅称“将”,副元帅称“佐”。这六个人被称为“六卿”,中军将权力最大,号称“正卿”。第一代六卿:郤縠将中军,郤臻佐之;狐偃将上军,狐毛佐之;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注意,狐偃不是正卿,但是他握有实权。晋文公的这份官职表起到调和晋国内部大臣内斗的作用,有利于晋国上下一心。 与此同时,楚成王也在厉兵秣马。他命令令尹成得臣训练人马,意图窥探中原。 成得臣年纪不大,功劳也不大,他之所以能当上楚国令尹,就是因为他来自“若敖氏”。 若敖氏是楚国最大的贵族,起源于楚国王室,和楚成王都有血缘关系。上一任令尹就是若敖氏的,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成得臣就这么轻易地当上令尹。成得臣心高气傲,目中无人,晋国最终就是用这个弱点击败了楚国。 铺垫说完了,接着上一章。 宋成公即位之初受楚成王的胁迫,不得不朝见楚国。晋文公上台后礼贤下士,留心国政,晋国俨然成为强国。宋成公一想:楚国是我的仇人,我去侍奉它太丢人了,不如改投晋国。 晋文公接受了宋成公的请求,因为他已经准备好迎接一场大战。 果不其然,楚成王将积聚已久的力量全部发泄在宋国头上。楚国派出骇人的十几万大军对宋国发起进攻。 宋成公其实也是有准备的,他选择臣服晋国就等于得罪楚国,所以他早就想好怎么承受楚成王的怒火。 宋成公将军队集中到都城商丘,和楚国死磕。晋文公收到宋成公的求援信没直接去救,他的出兵路线就暴露了晋国对这场战争有着多么深远的考虑。 公元前632年,晋国向卫国借道讨伐曹国。 卫、曹都是楚国的附庸,而他们的位置对晋国来说太重要。如果晋文公现在就出兵救宋,那么这两国正好在晋军后面,难保他们不闹出什么幺蛾子。所以晋文公一定要先收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