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背景故事
一般来说,从罪犯的角度出发,如果要杀死一个人,无外乎两种选择:最快的,和最隐蔽的。 前者追求最快达成目的,往往在杀人时不会过多考虑隐匿线索的问题,就算要处理、伪装现场也是在事后,这一种杀人方式,多见于冲动式复仇和激情杀人。 后面一种,大多就是预谋杀人了。 凶手会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杀人的方式和善后、藏匿证据的方式,不但要达成杀人目的,更希望自己能逍遥法外……这样的凶手,一般拥有着超人的忍耐力和学习能力,而其动机也一般很深刻,比如极端的爱慕或仇恨、压抑、愤懑,或者和宗教有关等等。 或许你会告诉我,这个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杀人犯,叫做无差别杀人犯——这种杀人狂魔选择受害人并没有特别的规律,杀人手法也可能千变万化,他的动机可能是最为单纯的:只是为了发泄心中毁灭他人生命的强烈渴望。 但是,一切的行为都是源自动机,根本没有“无谓的杀害”这种事。 每一个罪行,都有一种足以自洽的逻辑,即使外界的目光无法看到它。 犯罪心理的背后,一定拥有极其重要的背景故事。 举个例子,第十一回就写到,林冲雪夜上梁山,不巧遇到王伦。 读书人做山大王,肠子都比好汉们多些弯。口口声声,“不知心腹”。只好请您去随意取个人头,纳个投名状来,那时才来拜兄弟、谈交情、亲密无间,赴汤蹈火。 王伦道:“既然如此,你若真心入伙,把一个‘投名状’来。” 林冲便道:“小人颇识几字,乞纸笔来便写。” 朱贵笑道:“教头你错了。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是教你下山去杀得一个人,将头献纳,他便无疑心,这个便谓之投名状。” 而之后的故事,林冲果真下山去拿这个“投名状”,于是遇到了青面兽杨志……当然,这个就不再展开。 在这个故事中,林冲便成为了一个“无差别杀人犯”,他被要求去杀害一个随机的受害者,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忠诚。 正所谓,“你若无罪,我怎信你?想做兄弟,脸上抹泥”。 这就是犯罪心理背后的背景故事,它不能丝毫减轻犯罪者的罪行,但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究竟是哪里出了差错,不论对预防犯罪,又或者作为侦查同类案件的启示和参考,都有很大的益处。 “长篇大论这么多,只是想要说明,我这里这张纸条,很可能就是邹羡山被绑架、被残忍杀死的原因,‘蜜里藏针’这四个字,肯定有它的深意,只是我们现在还无法解读出来。”我将手里的证物袋还给小周,“我们先假定凶手就是张辉,那么这个张辉身上,一定发生过了不得的事情。只可惜,我们手里掌握的资料,实在太过破碎……令我们很难窥见真相的完整的面目。” 老刀从我讲故事开始就皱起了眉,这个家伙最缺耐心,现在终于得到了插话的机会,便有点急不可耐的说道:“你是说,类似邹羡山的案子,还会继续发生?!” “我只确定一件事:凶手心中的怨恨极深,他的报复不会就此停止。” “复仇?” “除了复仇,我想不到其他的理由。” 程城沉思了一会,对我们说道:“对邹羡山的调查,不是顷刻之间就能得到结果的,我们总不能干等着下一个命案发生吧?阿吉,你不是知道张辉的住处吗?现在的证据,足够将张辉强制传唤了到警务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