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抗战尖兵在线阅读 - 第五十五章慷慨同仇日,间关百战时之四

第五十五章慷慨同仇日,间关百战时之四

      1937年8月14日,早晨6点,许思廉带领着另外十五名飞行员登上了可塞侦察机。许思廉(1909—),浙江黄岩人。1929年6月黄岩县立中学校毕业,此后曾进入浙江大学就读。1930年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学习。1931年转入中央航空学校第2期学习。

      许思廉带领的是中国空军暂编大队35中队,主要由笕桥航校的教员组成,面临对日决战,中央空军决定把老底子都拿出来了,航校还有教学用的六架霍克2战斗机,也被编成暂编34中队,正在嘉兴机场准备作他们的护航。今天是个伟大的日子,中国空军将打响他们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第一枪,历史总是在偶然中显示出必然,笕桥航校是中国空军的诞生地之一,这第一次鹰击,将由笕桥航校的教官们执行。

      他们今天的任务是轰炸上海日商公大纱厂内的日军军械库,大公纱厂是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上海东部的核心据点,也是中国陆军第八十七师的攻击目标。

      坐在机舱里的中队长许思廉心里很清楚这个任务有多么危险。他们驾驶的可塞机本来就不是为了轰炸而设计的,这种飞机航速慢,武装弱,甚至在中国空军这种落后于世界的地方,也是用来执行教学、对地侦察等低风险任务的,甚至当用来对付红军这种毫无防空武器的对手的时候,这种飞机也被俘虏了一架,这就是后来红四方面军的列宁号,如果遇到日本海军航空兵,这种飞机就是送人头去的:

      美制可塞式/V-65C侦察机

      V-65C式飞机由美国钱斯沃特飞机公司制造的一款双翼双座,侦察/轻型轰炸机。1927年开始出口,出口代号V-65,给中国的代号末尾加“C”。中国称为“可塞式”亦称“志式”,是抗战前中国的主力侦察机。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也是V-65C式。

      最大速度:237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6250米

      航程:960公里

      乘员:2人

      武器:1挺7.62毫米口径机枪;1挺7.62毫米后射机枪(有的没有如“列宁号”);悬挂机舱照相机1台;可携带50公斤*2枚。

      抗战前夕,中国空军第7大队装备27架、第18独立中队装备3架、第20独立中队装备11架,共计41架。

      今天,为了完成轰炸任务,每架可机携带了四枚三十五公斤*。

      根据中西空指的通报,日本海军航空母舰就在上海附近海面游弋,因此二号作战命令为担负主要轰炸任务的第二、五大队安排了西北陆航的西北鹰战斗机进行护航,命令中没有涉及笕桥航校暂编大队,可是笕桥中央航校暂编大队(战斗、侦查、联络)大队长陈有维却不干了,开玩笑,哪里有学生拼命,老师在旁边看热闹的?于是在十三日去南京开会的时候,硬是在南京和周至柔他们死扛,争取到了轰炸公大纱厂的任务。本来的安排是许思廉率领八架可机从杭州出发执行轰炸任务,由周庭芳率领航校的六架霍克2战斗机从嘉兴起飞提供护航。

      可是起飞前,嘉兴机场打来电话,那边的气候条件实在糟糕,护航中队无法起飞。陈有维从作战室跑出来,对正在最后整队的许思廉说:“嘉兴天气恶劣,34中队无法起飞护航,这实在太危险了,你是编队指挥,是否继续执行任务你自己定吧。”许思廉望着对面的十五位飞行员,他们和自己一样,身上的飞行衣帽都被江南的蒙蒙细雨润湿了,但是却个个斗志燃烧在胸。许思廉:“大队长的话你们都听到吗?气候恶劣,无护航,这次任务将是九死一生,可是,日寇正在上海屠杀我们的人民,陆军弟兄们正在和鬼子拼命,我请你们大家说,飞还是不飞?”十五名飞行教官们不约而同举起了右拳:“血战到底!痛击日寇!杀光这帮狗娘养的!”

      坐在机舱里的许思廉,尽力平静了下自己的心情,熟练地进入起飞程序。随着台风的到来,整个华东地区被由东南而来的暴风雨覆盖了,当时的飞机机舱是敞开式的,他可以感觉到雨越来越大了。许思廉,发动了飞机,开始滑行,随着引擎转速的增加,飞机离开了地面,航速加快。越向北飞,雨越大,雨滴从落在肩上变成了抽打在脸上,生疼。能见度只有不到二公里,许思廉打开航灯,以便后面的飞机跟随。参考罗盘,保持航向。起飞十五分钟后,到达了嘉兴上空,这里确实天气恶劣非常,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在这种气候中坚持飞行,即使对于飞行教官来说,也是太困难了,很快,陆续有三架飞机脱离编队,靠近许思廉后,用动作向许思廉汇报了发生了状况,许思廉一一用动作允许他们返航了,抗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每个飞行教官都是国家不可复制的巨大财富。返航的飞行员都向同伴摇晃翅膀,祝愿编队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继续飞行的飞行员被雨打风吹得够呛,你可以想象一下豆大的雨点以二百公里时速砸你脸上的感觉。受罪是小事,关键是雨天飞行镜雨水累积多了,根本就看不见,所以有的飞行员干脆摘了镜子,眯缝着眼睛飞行。

      许思廉和其它飞行员们保持紧密编队,终于坚持到了上海上空,这里的雨情比嘉兴小多了。空中作战,最重要的是导航要准确,从37年初开始,中央空军就开始准备在京沪杭上空与日军的厮杀了,许思廉们也多次研究过上海地区的导航地标,现在用上了,他找到了真如电台,根据真如电台,他最后调整了一下飞行方向,也同时确定了上海作战地域的云高:800公尺。许思廉决定投弹高度为一千五百英尺,他用实现约定的动作信号通知各机请紧密跟随我行动。编队在上海北面降低了高度,飞越了中日两军正在激战的虹口上空,直取公大纱厂。许思廉高兴的是,一路根本没有日本飞机的踪迹,看来不仅仅是中国空军苦于这种台风天气的困扰,日本战机的起飞平台是航空母舰,应该比陆地上的机场受到台风的影响更大。很快,许思廉发现了黄浦江边的公大纱厂,他冷静地有频率摇晃了几下翅膀意思是:“各机跟随我,保持队形,准备投弹。”,义无反顾地俯冲了下去,后面紧随着四架勇敢的战鹰,他们克服万难,打出了中国空军抗战的第一弹。

      据当时中西联合空中指挥部的战报声称:

      晨七时第三十五队可机五架,以楔形队形,由笕桥出发,飞沪轰炸敌军械库公大纱厂,是日天气阴雨.并沪汇山码头,敌高射枪炮射击颇密,我以一千五百尺高度,沉着飞抵公大纱厂上空,用右梯形之队形,对准目标俯冲投弹当即起火.浓烟冲天,我机轰炸后,乃安全飞返笕桥,检查各机,多有弹伤,当即修妥。